原標題:“家門口放電影,肯定要來看” 夏夜公園“電影節”如約而至,全市28處公園綠地免費集中放映150余場次
楊浦區延春公園內放映露天電影,吸引了不少周邊居民前來納涼觀看。
又一年盛夏。7月1日至8月31日,全市16個區的28處公園綠地將免費為市民集中放映150余場次電影,每個區至少有一個放映點。每年一次的夏夜公園“電影節”從2005年舉辦至今,已走入第13個年頭。從目前的放映情況來看,露天電影人氣火爆,是市民夏季納涼、休閒、交際、就近享受公共文化服務的得力平臺。市公園管理事務中心副主任朱虹霞表示,隨著夜公園數量增加,夏夜“電影節”不斷擴容,影片數量和種類會逐漸增加。
近200名居民觀看首場露天電影
7月4日晚間6點前後,天色還亮,和平公園周邊居民吃過晚飯便搬著小板凳,拿著折扇和水杯來了。晚間7點30分,這裡將放映今夏第一部免費露天電影———《湄公河行動》。
和平公園副園長王璇正和幾位同事在廣場的三根旗桿上搭幕布,然後調試放映機的位置和性能,這裡上一次放映露天電影還是2014年。調試的同時,他們拉上警戒線,把幕布和放映機圈起來,形成半個狹長的橢圓形。居民們就圍著橢圓的邊長擺好凳子,逐漸往週邊擴散,沒帶凳子的站在最外面,還有很多居民看幕前沒好位子,就繞到幕布後面———除了字幕是反的,其他倒也能看清。接近晚上7點30分,廣場上已陸續聚起近200名觀眾。王璇看天色暗得差不多了,便開始放映。近兩小時的放映時間,居民有陸續趕來的,也有離開的,大多數居民看到影片結束。幾乎所有坐定、站定的居民都很安靜,偶爾挪挪位置找找角度,交談和走動都很少。
晚上9點20分左右,影片結束,廣場燈亮起。觀影人群很快散去,地面有兩三個白色塑膠袋比較扎眼,其他地方沒有明顯垃圾,保潔員很快打掃完。公園工作人員摘下幕布,收好放映機,七八分鐘後,公園鎖上大門。
“讓孩子知道什麼是露天電影”
在現場蹲守的虹口區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張明權介紹,虹口區9座公園中有4座可放映露天電影———魯迅公園、和平公園、曲陽公園和川北公園,每年由其中一家“接單”。今年輪到和平,從7月4日到8月29日,這裡將放映9場,每週二晚間7點30分一場,遇下雨就順延一天。之前,市、區和公園網站、微信、微博公眾號等網絡平臺廣泛發佈了露天電影放映消息,公園也在門口貼告示通知居民。
家住和平公園附近的曾女士在微信上看到露天電影的消息後,當天就早早和上小學一年級的兒子來到公園。“我小時候看過,來重溫一下;孩子不知道什麼是露天電影,正好帶他來看看。”母子倆到得早,在放映機旁佔了個“好位子”,和很多居民一樣席地而坐,看完了整部《湄公河行動》。小男孩很激動,大聲説:“喜歡,下周還要來。”
同住附近的王先生和陸女士夫婦已經退休,平時就喜歡看電影,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他們穿梭在全市各大影院,一共看了6部中外影片。“現在,家門口放起電影,肯定要來看,往年的露天電影我們一部不落看完。很多片子不錯的,我喜歡戰爭片,我愛人喜歡喜劇片,排片表裏都有,今天這部就很好。”
現在,和平公園還沒有實行夜晚開放,7月份的關門時間是晚7點。王璇介紹,放映期間也只開放廣場區域,為保證安全,現場配備安保、保潔、放映、志願者等20多人維持秩序和巡邏,廣場通往公園內部的各條通道都用警戒線攔起來,並有專人把守,防止居民遊客誤入,只留下一條通往廁所的小路。張明權説,“露天電影進公園”這些年沒遇到過緊急情況,但都會提前準備,安排保安和志願者等加強巡邏,“至多是勸阻吸煙或平息搶座位時有個別言語爭吵,放映一開始就很安靜了。”
讓居民就近就便享受優質公共文化服務
放映現場,觀眾多是中老年人及小學階段的小朋友,也有三口之家,或父母一方帶著孩子來的,還有一些外來務工者,而年輕居民較少。王璇説,以前周邊有一大片老房子,夏天每有露天電影,居民都像過節一樣開心,早早來佔位子,最多的時候一場涌進來700多人,擠滿了整個小廣場;甚至有居民中午就搬著塑膠板凳來搶位子了。現在那片動遷了,人少了很多。據了解,絕大部分放映露天電影的公園情況類似,目前單場觀眾最多的約有三四百人,少的有100多人,多數是老人和孩子。
資深電影人方玉強接觸露天電影已有30多年,如今他任總經理的一家文化傳播公司經常承接政府或企業的服務項目,每年5月至10月到本市各社區、農村或企業放映露天電影。他説,“每場100多名觀眾已經算挺多了,露天電影受到影片時效性、放映技術條件、放映環境等因素影響,無法和院線電影相比,年輕人注重的影片聲光質效果等要求都達不到,但這卻是不常看電影、不方便出遠門的老人和孩子們休閒乘涼、鄰裡互動交際的平臺和契機。”“從上世紀70年代中後期至今,露天電影伴隨上海幾代人的成長,和家人、小夥伴在夏日夜幕裏看上一部露天電影是很多人美好的記憶片段。”方玉強希望,作為一項公共文化服務項目,露天電影能夠堅持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