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個體智慧到全局智慧 自動駕駛道阻且長

2017-07-31 15:15:58|來源:中國經濟網|編輯:陸琲嘉 |責編:劉徵宇

  對於汽車自動駕駛技術,韋東一直持謹慎樂觀的態度,對這個話題目前存在炒作過熱的現象,韋東也在多個場合直言不諱地給予批評,並稱“無人車炒得太熱,對行業將造成傷害”。

  “汽車再智慧,也是個體智慧,它必然需要依託的環境智慧,包括道路交通、管理規範,以及雲端大數據等。”在韋東看來,為自動駕駛提供基礎技術支持的硬體和軟體,是一個融合發展的過程。無論是感測器、雷達,還是地圖、定位,都需要技術演變和創新。

  作為高德汽車的掌舵人,韋東至少有大半年的時間沒與媒體交流,相比那些樂於製造新聞的當事人,韋東顯得更低調。“説過的話要兌現,而且要服務好。目前已經與主流整車企業建立合作,這些都需要一一落實。有時候,真做事的人,往往不願多説。”韋東半開玩笑地説。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W020170731277627328367

  高德汽車總裁韋東

  對於汽車自動駕駛技術,韋東一直持謹慎樂觀的態度,對這個話題目前存在炒作過熱的現象,韋東也在多個場合直言不諱地給予批評,並稱“無人車炒得太熱,對行業將造成傷害”。

  在近日舉辦的2017互聯網+交通管理穿心論壇上,高德汽車總裁韋東接受媒體採訪,一方面公佈了“高德易行平臺”正式上線,將著力打造“一站式出行服務”;另一方面,韋東分享了他對汽車自動駕駛發展的現狀,瓶頸和未來的看法。

  “汽車首先要聯網”

  汽車是交通出行的重要工具,更是社會生活的重要一員,任何孤立的實驗,都是不負責任,也是不現實的做法,就像目前熱度極高的自動駕駛現象。

  “無人駕駛在高速公路上率先,這句話有道理,但是也有很大毛病。如果高速上遇堵需要下高速,這個場景用無人駕駛設計一下怎麼辦?無人駕駛只有堵在那兒等著,因為下了高速沒有辦法開。”韋東説。

  如何能讓汽車智慧選擇路徑?除了支撐自動駕駛的車載硬體以外,還需要基於周邊環境保障的分析。“汽車再智慧,也是個體智慧,它必然需要依託的環境智慧,包括道路交通、管理規範,以及雲端大數據等。”在韋東看來,為自動駕駛提供基礎技術支持的硬體和軟體,是一個融合發展的過程。

  因此,汽車首先需要聯網,需要經歷互聯化階段,而這絕非一蹴而就。有數據顯示,目前國內車載導航使用率不足5%,大家更多地依賴手機地圖軟體導航,對於汽車而言,缺乏大量、有效的基礎數據。換句話説,汽車本身的互聯化,還有非常遠的距離。

  “全局的智慧,是自動駕駛的前提”

  跳出自動駕駛回頭看,十年前,幾乎很難想像如今的移動互聯時代,而催生革新需要基礎條件。“基於整個交通領域的互聯網的能力,其實是在於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大量的用戶在使用手機,在應用出行服務,包括高德地圖,包括實時定位,都以手機為單位。”韋東介紹説。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W020170731277627356971

  高德汽車總裁韋東

  通過大數據分析,可以找到很重要的一些領域,對整個交通系統增加幫助。隨著下一步發展,未來很重要的一個結論是,交通工具最後可能因為物聯網全部實現互聯,也包括汽車。“在這種前提下,實現整個數字化和網絡化,交通的管理能力,路徑規劃能力,包括對路況的預測能力逐漸具備後,為自動駕駛的實現才會提供環境保障。”韋東説。

  這也就是所謂的從“個體智慧發展到全局智慧的過程”,而現階段,整車企業或者互聯網公司,更強調個體,通過資本和技術的投入,階段性地實現所謂的“自動駕駛”,但卻缺乏可推廣性。

  “這更像是一種社會化的問題,解題也是全局的思路,現在如果説僅僅從一個自動駕駛角度去看,交通問題和人類出行的問題,那麼我們認為是小智慧。”韋東説。

  正因為如此,今天在自動駕駛技術的探索上,正在從一個所謂的純機器學習方向,走回到一個用地圖做引導的方向。相對而言,自導和他導是相互融合的,不是由某一種形式單獨起作用。可能在不同的場景,有不同的應用,無論是感測器、雷達,還是地圖、定位,都需要技術演變和創新。(中國經濟網 記者黃春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