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家嘴出新招管理“垂直金融街”

2017-08-01 09:20:52|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這一邊,行業協會利用大數據檢測,協助樓宇做好入駐企業的金融風險監測;那一邊,樓宇則負責“家門口”的日常監測,倘若發現租賃期內擅自轉租,以中老年人、學生等金融風險承受能力較低人群為主要目標客戶等存疑情況,第一時間反饋,再由協會聯合市場監管部門跟蹤研判……

  隨著首批覆蓋55家樓宇的《陸家嘴金融城樓宇公約》昨天正式簽訂,整個陸家嘴金融貿易區中心區域形成了“企業—樓宇—協會—監管部門”四級網絡,牢牢紮緊金融風險防控籬笆。與傳統的政府大包大攬不同,這張網絡是業界力量合力的結果,也將為陸家嘴金融行業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

  首批覆蓋55家商辦樓宇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陸家嘴共有249幢商辦樓宇,其中稅收“億元樓”多達到93幢。可以説,陸家嘴金融城不少商辦樓宇已成為垂直“金融街”。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新型金融平臺、投融資仲介服務機構蓬勃發展,同時也出現了很多風險企業,這些企業有的不具備經營資格,有的缺乏起碼的風險控制體系。雖然這些風險企業沒有註冊在陸家嘴,但也不同程度波及陸家嘴的商辦樓宇。

  從今年4月起,在市金融辦開發的類金融機構監測分析平臺的支持下,上海自貿區陸家嘴管理局搭建起陸家嘴金融風險防範系統,在陸家嘴樓宇協會和陸家嘴互聯網金融協會配合下,聯合相關職能部門,線上線下雙管齊下,全面展開金融風險防控工作,主動將摸排範圍從註冊企業進一步延展到辦公企業。

  當然,要想將風險防範關卡前移,勢必得發揮樓宇業主“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此次由陸家嘴管理局發起倡議,在陸家嘴金融貿易區樓宇協會、陸家嘴互聯網金融協會和各樓宇業主的共同努力下,《陸家嘴金融城樓宇公約》應運而生,首批簽約的商辦樓宇達55家,基本覆蓋整個陸家嘴金融貿易區中心區。

  八條公約推動樓宇自治

  據介紹,公約共八條,從源頭把控、事中監測到事後處置對樓宇金融風險防範提出了具體操作流程建議。

  在引進類金融企業的初始階段,通過股東背景、經營團隊、業務模式、宣傳內容、目標客戶、擔保資質六個維度進行綜合評判。對於存疑企業,樓宇協會、互聯網金融協會將協助參約樓宇進行審核,從源頭把控,杜絕風險企業,引進有發展潛力、規範運作、經營正常的金融企業。

  在針對已入駐類金融企業的日常監測方面,樓宇協會、互聯網金融協會一方面利用大數據監測系統協助參約樓宇;另一方面參約樓宇在日常管理中提高對非法金融活動的警惕性,特別是對老人頻繁進出,擅自轉租等異樣情況保持高度警惕,及時向樓宇協會、互聯網金融協會反饋可疑企業信息,三方通過信息互通、週邊核查,共同將風險防範關卡前移。

  此次創設“樓宇公約”新模式可以推動樓宇業主自治自律,第一時間發現問題、報告問題,協同有關部門有效解決入駐企業遇到的各類實際困難,為陸家嘴區域金融行業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