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改革開放全面提速 將構築風險防範網

2017-07-21 13:02:44|來源:經濟參考報|編輯:陸琲嘉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金融業改革開放全面提速 將著力構築風險防範網

  十八大後,我國對金融市場實行了一系列改革舉措,包括存款利率浮動上限取消、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改革、民營資本進入銀行業以及債券和股票市場實現雙向開放等。我國金融業改革開放全面提速。

  業內人士表示,未來五年,金融市場改革開放仍將不斷深化,且會更為穩健。改革將以服務於實體經濟和供給側改革作為主要任務,並逐步構建一整套風險防範體系。在創新層面上,則會相對審慎。

  進展 金融要素價格市場化取得突破

  金融市場要素價格的市場化一直是金融業改革的重中之重。黨的十八大以來,利率市場化和匯率市場化改革均取得重大突破。

  在利率市場方面,2013年7月,貸款利率已實現自由浮動,2015年8月,人民銀行決定放開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動上限;2015年10月24日起,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等不再設置存款利率浮動上限等。2015年,中國人民銀行還發佈了《大額存單管理暫行辦法》,允許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發行面向個人和企業的普通大額存單。

  業內人士表示,存款資金作為金融市場資金鏈的入口,其利率直接影響了銀行資金成本,並且對SHIBOR報價、貸款利率、其他金融産品利率等也會有影響,因此,存款利率的完全放開標誌著以建立市場基準利率體系為核心的利率市場化改革邁入新階段。

  恒豐銀行研究院商業銀行研究中心主任吳琦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利率市場化快速發展,有利於解決金融領域內結構失衡、競爭不充分等問題,也有利於推動金融要素價格市場機制日益完善,不斷促進金融資源的優化配置。

  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在近五年內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2015年8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宣佈調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機制,從而增強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市場化程度和基準性。具體而言,做市商在每日銀行間外匯市場開盤前,參考上日銀行間外匯市場收盤匯率,綜合考慮外匯供求情況以及國際主要貨幣匯率變化向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提供中間價報價。此舉大大增強了人民幣中間價的透明度,人民幣中間價不再是一個“黑匣子”。

  活力 金融業開放全面提速

  近五年來,中國金融業開放的步伐也從未停止,不論是在金融業對民間資本的開放方面,還是在金融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方面,都顯著提速。

  在銀行業對民間資本開放方面,近幾年,由民營資本控股並採用市場化機制經營的民營銀行逐步發展起來。伴隨著銀監會政策的鬆綁,2015年第一批獲批的5家民營銀行相繼開業,再到2016年,銀監會又相繼批准籌建6家民營銀行,而截至目前,已有17家民營銀行獲銀監會批准籌備,其中已有15家獲得開業批復,還有兩家正在籌備開業中。《經濟參考報》記者發現,在這17家獲批籌建的民營銀行中,有8家都打出了“互聯網銀行”的招牌。互聯網金融的興起正在逐步打破傳統金融業的格局,並給金融業的發展帶來更多的活力。

  業內人士表示,我國經濟體量非常龐大,中小企業的數量也非常眾多。培育與之相適應的多元化金融體系,滿足多層次、多樣性的金融服務需求,應當放寬金融機構的準入門檻,利用包括互聯網在內的多種形式,發展普惠金融,以此促進市場充分競爭,並增加金融市場有效供給。

  金融業在放鬆市場準入的同時,對外開放也在全面推進。作為滬港股票市場的交易互聯互通機制,2014年11月,滬港通正式啟動,而在2016年12月,深港通也正式啟動。與此同時,近兩年來,債市對外開放步伐也逐步提速。今年7月,“債券通”正式上線運行,其通過內地和香港兩地債券市場基礎設施連接,使國際投資者能夠在不改變業務習慣,同時有效遵從內地市場法規制度的前提下,便捷地參與內地債券市場,成為推動中國債券市場持續發展及邁向全球化的重要催化劑。另外,今年1月,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確,服務業重點放寬銀行類金融機構、證券公司、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保險機構、保險仲介機構外資準入限制。

  中國的自貿區也成為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一塊重要試驗田。以上海自貿試驗區為例,建立三年以來,其先後推出了金改51條和40條,其中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外匯管理改革方面的簡化、經常和直接投資項下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流程等14項已複製推廣至全國。

  風險 未來金融創新或更為審慎

  展望未來,業內人士表示,金融市場改革開放仍將不斷深化,未來改革將以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為核心,推動重點領域和主要環節的改革,充分發揮金融在優化資源配置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服務經濟結構轉型方面的作用。未來五年,金融業在改革過程中將更為注重對風險的防範。

  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把主動防範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學防範,早識別、早預警、早發現、早處置,著力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著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線和風險應急處置機制。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在接受《經濟參考報》採訪時表示,金融改革必須要與財稅改革、國企改革等其他改革措施一同配合推進,否則如果僅金融改革“單兵推進”,不但無法充分發揮金融資源配置的效率,而且反而有可能會引發許多潛在的風險。他舉例説,在包括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都沒有形成很強預算約束的情況下過度鬆綁金融,可能會導致這些主體的債務不受遏制地上升,加劇風險。

  “未來,金融改革如果圍繞防風險這個角度來展開,就應該服從於實體改革,至少要和實體改革相配套來進行。”曾剛説,利率市場化、金融機構改革、金融市場和資本市場對外開放都要進一步推進,但這些改革必須要服從於國內整體經濟和金融發展的需要,尤其是供給側改革的需要。

  他也説,未來一段時間防風險將通過監管強化來完成。而整個金融改革,尤其是在創新層面上,應該會比較審慎。

  吳琦也表示,金融市場開放具有高風險的特點,需要做到宏觀上審慎、微觀上穩健。在宏觀層面上,需要建立健全金融市場開放的體系和框架,加快同有關國家和地區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在微觀層面上,通過完善制度來保障金融市場開放的平穩推進,深化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