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海市誌願者協會迎來成立20週年 助推社會進步 志願服務迎來最好的發展時代
20年間,上海市誌願者協會統籌管理全市誌願服務工作,上海志願服務蓬勃發展。受訪者供圖
多年來,隨著“志願服務”逐步深入人心,“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被社會普遍認同。近日,上海市誌願者協會迎來了20歲的生日。協會發展的20年,也是上海志願服務蓬勃生長的20年。其作為一個響應時代和民心而生的機構,在管理統籌全市的志願服務工作上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無論是志願引領、服務保障還是對接民生,多管齊下的推動正讓上海的志願服務迎來最好的發展時代。
光榮歷史
市誌願者協會響應民心應運而生 志願服務迎來最好的發展時代
當代中國的志願服務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
1981年,團中央等9個單位聯合倡議在全國開展文明禮貌月活動,號召全國人民,尤其是青少年要“講文明、講禮貌、講衛生、講秩序、講道德”,要“語言美、心靈美、行為美、環境美”,不久之後,又發起“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熱愛黨”的“三熱愛”活動,統稱“五講四美三熱愛”,它們逐漸走進中小學教育,也變成了那個時代的流行語。
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志願服務的雛形在上海這座城市漸漸豐滿起來。一家家工廠、單位成立起了學雷鋒小組,上海自行車三廠的輕工學雷鋒小組成了當時的傑出代表,南京路上好八連每月20日的集中服務也樹起了響噹噹的口碑。而在各個社區裏,工作成效走在全國前列的街道、居委會更是掀起了一股“學雷鋒、做好事”的浪潮,秉承著“鄰裡守望”的中華民族傳統,隨處皆是“鄰幫鄰、戶幫戶”的“隨手公益”。
這一番熱潮在1997年迎來了里程碑意義的舉措。當時,《解放日報》上刊登了一封群眾來信。一位市民在信中寫道,在“文革”之前,社會上一直有機關、學校每週四開展義務勞動的“慣例”,然而“文革”之後這一好傳統很可惜沒有恢復,如今自己很想參加學雷鋒、做好事的活動,但是卻找不到相應的組織報名參加。
沒想到,這位市民的來信一經刊登,一石激起千層浪,報社收到蜂擁而來的信件,很多讀者都來信表達了相同的觀點,表示自己也很想參與學雷鋒活動,但是不知道去哪找組織。
如此大的社會反響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不久後,市委領導指示市精神文明辦,在群眾大討論的基礎上,整合上海資源服務力量,統一協調上海志願服務工作。由此,上海市誌願者協會應運而生。
1997年7月27日,對很多熱心志願服務的人來説,這是一個難忘的日子。在人民廣場的噴水池前,來自四面八方的近千名志願者聚集在一起,伴隨著艷陽高照,彩旗飄揚,上海市誌願者協會成立了。“在此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裏,人民廣場這個地標都沒有舉行過大規模的群眾性集中活動。而市委選擇將志願者協會的成立儀式放在影響力最大的市中心舉辦,其意義不言而喻。”上海市誌願者協會副會長、市誌願服務公益基金會理事長陳振民回憶道。
志願引領
志願者成為全世界了解中國的名片 寶貴精神從“暫時”變為“平時”
隨著志願服務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海的志願服務工作也迎來了發展的新時代。在上海市誌願者協會成立不久後,就迎來了一個“練兵”的契機——第八屆全國運動會在上海召開。經過有關部門多次商議,八運會首次在組委會設立志願者部,由市文明辦、團市委和市誌願者協會共同組成。
清理場館、維持秩序、微笑服務……志願者個個滿懷熱情積極上崗,當時的相關領導還帶著志願者們一同到比賽場館裏擦椅子,一擦就是一上午。上海市誌願者協會第一次參加全國性賽事的組織管理工作,就取得了“開門紅”,優質的志願服務得到了各界的肯定和讚許。
特奧會、女足世界盃、APEC亞太經合組織峰會……此後,在協會的組織和管理下,上海重大賽事、重大事件、重大活動中都開始涌現志願者的身影。而到了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更是成為了上海志願者服務的“大檢閱、大學校、大考場”。從迎世博600天,到辦世博184天,無數“小白菜”、“小藍莓”志願者們的優異表現,不僅為世博會的成功舉辦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成為了全世界媒體報道的熱點,成為全世界了解中國、感受中國的一張特殊名片。
世博會後,寶貴的精神和傳統從“暫時”轉向了“平時”,更加常態化的志願服務充溢在申城各個角落。交通文明志願者、地鐵志願者、場館導覽志願者、醫院導醫志願者等各個領域的志願者活躍在服務崗位上。每逢“3·5學雷鋒日”、“12·5國際志願者日”,更是有數千場志願服務活動在申城同時舉行,形成這座城市濃厚的志願服務氛圍。
多重保障
人身保險全覆蓋 表現優異多激勵 為志願者解除後顧之憂
成立20年來,除了組織開展大量志願服務活動,上海市誌願者協會還承擔著一項重要的“使命”: 為志願者有序參與志願服務活動提供必要的信息、安全、衛生等有力保障。
首當其衝的是保險保障。據上海市誌願者協會副秘書長俞偉介紹,對於目前註冊的志願者,無論是在參與志願服務還是來回的途中,上海市誌願者協會都會依託中國人壽保險,為在上海志願者網註冊的志願者統一購買意外險,解除志願者們在服務過程中的後顧之憂。據了解,去年就發生了一起志願者在服務過程中突發急病身亡的事故,幸而其是註冊志願者,最終由志願者協會出面,家屬得到了21萬元的賠付。
而在人身保障之外,法律保障也緊隨其上。如果志願者在服務過程中發生了法律糾紛,市誌願者協會則會為其聘請公益律師,維護志願者切身利益。據介紹,曾有一位“市民巡訪團”的志願者,在一次巡訪過程中,由於要曝光不法攤販,引來被曝光者報復,被打受傷。事發後,市誌願者協會挺身而出,為其聘請律師,最終維護了志願者的合法權益。
此外,對於傑出志願者、優秀志願者的表彰和激勵,也成為了志願服務長遠發展的推動器。在市誌願者協會的積極推動下,各類激勵實踐不斷推出,如啟動志願服務時間兌換一體機,聯手三甲醫院為全國道德模範、傑出志願者等先進典型免費體檢,為優秀志願者提供1000張迪士尼門票等。越來越多的愛心企業和單位也願意和市誌願者協會合作,做感謝和鼓勵志願者背後的志願者。
對接民生
促進社會共治“最後一公里” 社區志願服務中心已達231家
而作為構建基層志願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社區志願服務中心在基層志願服務工作的推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去年,上海市深入貫徹中央精神,將“完善100家社區志願服務中心民生服務功能”項目納入到市政府實事項目,通過打通促進社會共治共享的“最後一公里”,力圖使志願服務真正紮根社區,切實增強志願服務的惠民功能。
為此,市區兩級財政在去年投入了7791萬元,這一市政府實事項目不僅提前超額完成既定目標,而且獲得了積極的社會效益和廣泛的社會影響。其中,159家社區志願服務中心在去年達標,其中的100家優質達標單位每家還獲得了30萬元的市級財政經費補貼。而根據2017年截至至今的最新數據,如今達標的中心已經達到了231家。
自貿區、奉賢海灣旅遊度假區、嘉定工業區……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在普通意義上的街道社區裏設立社區志願服務中心之外,一些擁有著大量企業和白領,同時也需要大量志願者的旅遊區、工業區等功能區也設立了志願服務中心,使其功能不斷擴展,全面覆蓋。
“市誌願者協會通過完善供需對接、註冊認證、項目孵化、資源整合等九大功能,將社區志願服務中心打造成為系統性、集成性、交互性的志願服務終端平臺,基本實現了以社區志願服務中心為重點、基層志願服務網絡體系全覆蓋的目標,使之成為完善志願服務體系、促進社會共享共治的重要引擎。”上海市誌願者協會副秘書長俞偉説。
數説志願
志願服務發展20年,成長幾何?為了更加客觀、全面地反映上海市誌願服務發展狀況,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辦公室、上海市誌願者協會、上海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和上海市統計局聯合開展了面向全市的註冊志願者和市民的問卷調查,並在今年發佈了《上海志願服務發展報告(2016)》。根據統計,上海市的志願服務情況呈現出如下幾個特點:
志願者註冊人數和註冊率不斷上升
2007年8月,上海在全國首次實行志願者實名註冊制度,之後又逐步完善了志願者註冊登記制度,建立了註冊志願者庫,招募、儲備、培養了一支常態化和專業化的志願者隊伍。每年上海實名認證註冊的志願者人數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全市實名註冊志願者人數超過260萬。
從年齡上分佈來看,20歲以下的佔比4.3%,21-30歲的佔比15.3%,31-40歲的佔比15.3%,41-50歲的佔比11.9%,51-60歲的佔比19.2%,61-70歲的佔比23.7%,70歲以上的佔比10.3%。可見,總體而言,年齡分佈比較平均,其中又以21-40歲以及51-70歲的人數居多。在性別分佈上,註冊志願者中男性所佔的比例為46.1%,女性所佔的比例為53.9%。
從上海實名認證註冊志願者的註冊率來看,從2009年開始,每年都呈現不斷遞增的趨勢。2009年時註冊率僅為0.1%,而到了2016年,註冊率已經達到10.77%。
志願服務時間雙休日成首選
在志願者參與志願服務的時間上,35.4%是利用雙休日,31.4%是利用工餘或課餘時間,5.2%是利用節假日(包括寒暑假),25.3%的志願者表示“只要工作需要,任何時間都可以”,還有2.7%是利用其他時間,包括利用工作時間。與2015年相比,志願者利用雙休日做志願服務的比例有所上升。
幫助他人是首要目的
志願者參與志願服務以幫助他人為首要目的,志願者未來繼續參與志願服務的意願較高。從志願者參與志願服務的首要目的來看,排在首位的是“希望幫助有需求的人”,選擇比例為51.2%,可見志願者參加志願服務活動主要是處於利他性。此外,選擇“單位、學校或社區要求”、“希望增加社會閱歷、豐富工作經歷”以及“個人興趣愛好”也佔有一定比例。與2015年相比,選擇目的呈現多元化的趨勢。
志願服務持續參與意願高
對於未來參與志願服務活動的意願,94%以上的志願者表示會繼續參與,其中,28.1%的志願者表示自己會繼續參加,而且會增加參與時間,57.6%的志願者表示自己會參加,保持現有參與時間。
納入徵信系統最具激勵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從志願者選擇的對提高志願者服務積極性最有效的激勵機制來看,排在首位的不是表彰、不是證明、更不是物質報酬,而是將“志願服務時間計入社會信用體系即信用鼓勵”,選擇比例達到43.7%。選擇其他激勵機制的比例相對少得多,其中,選擇“建立健全‘時間銀行’制度,將來換取相應服務”的佔比15.0%,選擇“倡導並突出無償奉獻”的佔比13.4%,選擇“提供求職或求學使用的服務證明”的佔比12.3%,選擇“及時宣傳表彰志願服務中優秀事跡”的佔比9.4%,選擇“適當提供基本服務報酬”的佔比5.3%。總體來看,相比較物質鼓勵,志願者更注重的是信用鼓勵和道德、精神鼓勵。
志願者培訓趨於常規化
志願者能夠參加到志願服務中,除了要具有志願服務中的理念和精神之外,專業性的知識和技能、服務過程的組織與管理等也必不可少。在實踐中,這三者成為志願服務中心關注的主要焦點。調查顯示,從培訓內容來看,主要以“志願服務過程與組織管理”(78.0%)為主,可見,當前培訓的重點還在於相關知識技能、精神理念以及過程中與組織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