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滬上名校錄取結果看,“熱門專業”開始呈現多頭並進趨勢 金融仍熱門,但不再一枝獨秀
圖為在上海財經大學開設的全國首個互聯網金融高校公共選修課上,學生揮舞手中的“財商體驗券”熱烈回應主講。本報記者葉辰亮攝
步入大數據時代後,計算機、信息管理、大數據等一批實力專業今後都有機會和金融專業平分秋色,勢必會形成優質生源的“分流”。過去多年,每到高校招錄季,看看各校的專業投檔分數線,從國內各大名校到一些普通的地方院校,金融專業的分數線總是“高”出一籌。
眼下,又是一個高校招錄季。隨著上海高招本科普通批順利結束,記者日前從多所名校獲悉,今年上海首次實施以“院校專業組”為單位的投檔和招錄模式,從錄取結果看,所謂“熱門專業”開始呈現出多頭並進的趨勢:雖然以金融專業為代表的經管大類招生仍然吸引著相當數量的考生,但今年,不少名校的金融專業不再“一枝獨秀”———一批“實力專業”開始和金融專業平分秋色。
不少院校的專業,進入“熱點切換”通道
作為一所財經特色院校,上海財經大學的國際金融專業,一直是收羅高分考生的王牌專業。而根據目前可以查詢到的公開數據,今年,囊括金融學、會計學、國際金融等一批上海財經王牌專業的“院校專業組1”,投檔分數線為558分———比該校的“專業組2”低3分。仔細看,後一個專業組裏只有兩個專業:經濟學類(中外合作辦學)和統計學類。
無獨有偶。在華東師範大學,學校招生辦最近對錄取結果進行簡單分析後發現,從高分段考生來看,無論是上海還是浙江,考分最高的學生都進了數學系。“在很多研究型大學,數學專業這兩年一直很熱門。尤其是幾大名校,數學系的分數線正在逼近甚至趕超金融專業,這已經不是秘密了。”華東師範大學招生辦主任濮曉龍説。
以復旦大學為例,根據該校招生辦公佈的2016年上海錄取分數線,數學類的錄取最高分和平均分,都超過了該校的經濟學類和經濟管理實驗班。
在上海外國語大學,高分段考生往年常集中在該校德語、法語、西班牙語以及金融專業。而今年,微妙的變化也開始出現: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對考生的吸引力增強了,分數線水漲船高。用上外招生辦主任王斌華的話來説,今年的熱門專業出現了“多頭並進”的行情,甚至,不少院校的專業開始進入“熱點切換”通道:除了金融專業,數學、統計學、計算機、信息管理等專業都開始受到追捧。
人工智能和數據科學,對傳統金融衝擊最甚
為什麼金融專業“一枝獨秀”的格局不再繼續維持?從名校畢業生的就業新變化,就能找到答案。
上海大學今年首次向社會開放網上精準數據服務———“高中生志願填報與職業發展服務系統”。這個全新開發的系統裏,可以查詢到過去九年上大學生的“行業就業情況”“整體就業情況”等反映學校畢業生專業前景和就業去向的信息。該系統負責人、上海大學教授葉志明做過一個分析:某國有銀行一直是該校的“招聘大戶”,如果調取九年的招聘數據看,包括金融專業在內的經管類學生到該銀行的就業比例最高;但如果從最近一兩年的就業數據看,該銀行投放到該校的崗位正在發生變化,需要更多的是技術人才,所以從計算機、通信等其他專業招聘的人數開始增加。
上海財經大學交叉科學研究院院長葛冬冬教授不久前跟學生們分享的一個真實案例很耐人尋味:在過去兩年中,一家在業界頗有口碑的私募基金在引入人工智能方法後,“砍”掉了80%的行業研究員。目前,這家基金以及另一個更著名的大基金公司都在與葛冬冬團隊合作,研究如何用深度學習技術,繼而取代大部分基金經理的工作。“人工智能和數據科學對傳統金融的衝擊是具有顛覆性的。”葛冬冬説。
眼下,不少業內人士都在熱議的一個話題是: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不僅將奪走一批藍領的工作崗位,似乎受人工智能威脅最直接的是華爾街的交易員和對衝基金經理。全球最大資管公司之一貝萊德,今年3月宣佈裁員包括7名投資經理在內的100名主動型基金部門員工,涉及變動的300億美元資産中,有近60億美元將由量化基金接管。量化投資正是人工智能的主要舞臺。
高薪崗位在別處,優質生源將“分流”?
在上海理工大學,本科生每年提交的轉專業申請中,金融專業總是大熱門。“申請人數最多,轉專業的要求也是學校裏最高的,每年只有學習最好的、符合條件的學生才能轉去讀金融專業。”該校教務處處長朱堅民曾直言,“看不懂學生的選擇。”
在朱堅民看來,不少學生在個人發展方向上可能是不清楚的,但在就業方向上是清楚的,即跟著能夠提供高薪的領域走。但最近幾年,有趣的變化出現了:就讀該校計算機、通信等專業的學生,入學後極少甚至沒有提出要轉換專業。步入“互聯網+”時代,IT專業畢業生在用人市場上很受歡迎,薪資待遇都比較高。
“現在,一位高水準的、專攻人工智能領域的人才,即便是剛出校門的本科畢業生,年薪幾十萬元的比比皆是。有的企業今年甚至用七八十萬元年薪招聘這個方向的博士生,而我們培養的人才卻供不應求,甚至已經無人可供。”葛冬冬分析,步入大數據時代後,計算機、信息管理、大數據等一批實力專業今後都有機會和金融專業平分秋色。道理很簡單:相比傳統的金融行業,人工智能和金融科技等高科技企業能夠提供更高的薪水,渴望更多元的人才,這勢必會形成優質生源的“分流”。
朱堅民還提到,雖然如今的95後大學生在專業選擇上日漸理性,但他們仍然需要職業生涯規劃輔導。至少在專業選擇這件事上,過分急功近利,這對於年輕人的長遠發展來説肯定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