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風生態:願乘長風破萬里浪

2017-08-17 11:00:30|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閱讀上海100勝 46 | 長風萬里 依“山”傍“水” 中國人居環境範例

  《宋書·宗愨傳》中有一句“願乘長風破萬里浪”,意為“要利用有利條件,衝破一切困難,幹一番偉大的事業。”1959年,當時的普陀區碧蘿湖公園即將建成開放的前夕,原中共上海市委書記處書記魏文伯取“長風”兩字,將園名改成“長風公園”。毗鄰的北新涇工業區,也漸漸被人們叫作長風工業區。“老工業重鎮”經歷過輝煌、沒落,如今脫胎換骨,重獲新生,變身“水、綠、建築”完美組合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生態、社會、經濟、文化和諧統一的美麗家園,獲得國家住建部頒發的“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長風生態商務區依“山”傍“水”,依的是長風公園裏高26米的鐵臂山,傍的是公園裏面積達214畝的銀鋤湖,以及蜿蜒流淌的蘇州河。

  站在銀鋤湖畔向西面望去,長風生態商務區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盡收眼底,今年已經60歲的上海長風公園經營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忠很是感慨:“1975年我來時,長風工業區還只有一片片低矮的廠區和農田。不過最近十幾年,完全變樣了,變得一年比一年好看了!”

  變樣了、好看了,感同身受的人很多。曾任長風生態商務區規劃建設辦公室常務副主任的稽啟春,2015年寫作、出版過一本45萬字的紀實文學《蘇州河的兒女們》,真實生動地描寫了長風工業區從一個衰敗的傳統老工業基地,到生態優美、總部聚集、文化斑斕、配套完善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艱難轉型的全過程。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

圖説:長風生態商務區已變身為水綠建築完美組合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常峰 攝

  工業老區重獲新生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因漕運便利,長風地區誕生了一批近現代工業企業,如中央制藥廠、天廚味精廠、美光火柴公司等;五六十年代,全市合併100多家小單位,在這裡遷建化工、機械、鑄造、輕工製造業等各類工廠32家,長風工業區初步形成;八九十年代,隨著新一輪工業現代化,長風工業區迎來最輝煌的時代,國營的滬江銅廠等入駐,上海眼鏡廠、金達印刷廠等小型工業企業,也在這裡紮根。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長風工業區裏的企業僅36%贏利,32%勉強維持,32%已經破産或停産,原本上下班時熙熙攘攘的路面日現蕭條。工業區年耗煤量超過5萬噸,日排污水100噸以上的企業有32家,污染情況嚴重。外來拾荒人員混居,臟亂差情況嚴重,安全隱患叢生。

  普陀區政府吸收各方意見,主張全面改造長風工業區,建設生態商務區。區政府擬定《長風地區綜合開發調研報告》,希望將長風地區精心打造成為蘇州河生態景觀走廊建設的示範性工程。

  2003年1月10日,時任上海市常務副市長的韓正,在市政府專題會議上,聽取了普陀、長寧兩區關於蘇州河兩岸改造的方案介紹,他説:“兩個區的方案有很多興奮點,普陀區有這一邊的方案,長寧區有那一邊的方案。總的來説,都看到了這個地區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韓正充分肯定了兩個區方案所體現的開發理念和思路,使與會人員深受鼓舞。

  至此,長風生態商務區建設正式啟動,建設範圍為:在普陀區南部的內環和中環線之間,東起長風公園和華東師範大學,南臨蘇州河,北以金沙江路為界,西至真北路中環線,規劃面積2.2平方公里,處在繁華都市核心圈。

  並購鐘聲河畔響起

  “當,當,當……”一聲聲清脆的鐘聲,在長風生態商務區並購博物館響起。2016年8月26日,3家重大並購機構代表手舉鐵錘,敲響“並購鐘”,這是全球首個為並購成功而鳴鐘的儀式。

  並購鐘高3.2米,半徑2米,重5噸,矗立在並購博物館門前廣場,鐘聲可達1公里,是全球唯一的並購慶典公共設施。

  作為全國首個以並購為主題的功能區,2014年在長風生態商務區成立的“上海普陀並購金融集聚區”有多項舉措全國首創:在業界率先創設7家並購銀行類金融機構,建成開放全球首個並購主題博物館等。3年來共吸引基金180余家,投出項目234個,累計對外投資63億元,為3.5萬餘家市場主體提供並購服務,實現各類産權交易總額5455.58億元,年均增長50%以上。

  “金融服務業異軍突起,是長風生態商務區轉型發展的一個縮影。”長風生態商務區黨委書記、管委辦主任、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江蕾表示,當年園區轉型建設的開場戲、重頭戲,是重化工區域向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的全面轉型,經過多年“騰籠換鳥”,共搬遷居民532戶,企業100多家,收儲133家企業用地:新建數十幢商務商業設施,吸引包括世界500強、跨國公司總部在內的企業入駐約3000家,就業人員約3萬人。

  山水添綠修復土地

  作為上海市中心唯一山水公園的“掌門人”,徐忠剛入職長風公園那些年,一直為自己的工作環境自豪:有山有水,綠意盎然。

  長風公園始建於1957年,1959年國慶節建成開放,總面積36.6萬平方米,植物有160多種。銀鋤湖、鐵臂山構成了獨特的景觀。聶榮臻、劉伯承、陳毅元帥,分別於1961年春、1963年、1964年秋來公園垂釣和遊覽。

  公園園景以湖為主,山水結合;以水組景,聚散相成。湖畔山側的景點有20余處,登山遠眺,山水湖色,一覽無余。平時,湖面平靜,浮光閃閃;起風間,碧波漣漪,山影搖曳。湖中心的青楓島和沿湖大小不一的亭、廊、榭、橋、池等,連接起多姿多彩的水面景色。1999年建成的長風海洋世界,是中國首家有主題新概念的海洋水族館,建設規模一萬多平方米,展出海洋生物300多種,一萬多尾(只)。打造長風生態商務區,長風公園成為其“生態”的一部分。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圖説:長風生態商務區。劉歆 攝

  長風生態商務區是上海第一個以“生態”命名的商務區,園區堅持以“生態”立園,追求“環境生態、建築生態、人文生態、産業生態”。不僅大規模植樹種綠、修復土地,規劃建設節能建築,完善公建配套服務設施,還充分利用區域內自然、景觀、悠久歷史和文化積澱,將工業區舊址和航運碼頭等人文片段融入其中,讓建築群體、綠化廊道與濱河景觀帶有機結合。沿蘇州河2.7公里黃金水岸建成了80米至130米寬的綠色長廊,通過新建公共綠地、開發地塊配建綠地和原有綠地保護,使區域綠地面積達到1500多畝,園區綠化覆蓋率近50%,為上海中心城區所罕見。

  園區生態已能和長風公園相媲美。如今,徐忠為整個園區的綠化美景自豪。

  成龍一眼就相中了

  “我和上海很有緣份,上海的長風生態商務區,又是我特別喜歡的地方,這個有山、有樹的美麗地方,我一眼就喜歡上了。”著名電影演員成龍的一席話,道出了他與長風生態商務區的結緣。

  成龍早就想建一個電影藝術館,展示他從影以來悉心收藏的大量道具、服裝、劇照、獎品和榮譽證書、聲像資料等實物原件或複製品。國內外不少城市都希望他的藝術館落在當地,並給出了相當優厚的條件。可他來到長風生態商務區實地察看後,一眼“相中”了這塊地方。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6

圖説:長風生態商務區並購博物館 。張龍 攝

  提供給成龍做藝術館的,是輕工機械二廠原址,位於雲嶺東路88號,包含3幢保留建築,恰好位於商務區主要商業中心,堪稱“黃金寶地”。據説,成龍的展品寶貝從香港運來,裝滿了13個集裝箱。藝術館的開幕日,選在他60大壽的日子,成龍專程從美國飛來,參加揭幕儀式。

  園區不僅有全球唯一以“成龍”命名的專題電影藝術館,蘇州河沿岸火柴廠、味精廠等工廠舊址也被改造成商標火花館、遊艇遊船館、蘇州河工業文明展示館等“一園十館”文化設施,集中展示民族工業歷史文脈,建設“百年工業文明,都市生態旅遊”蘇州河長風品牌文化,形成“有玩、有遊、有展、有演”的“四有”文化環境。

  附近居民説:“這裡還是絕妙的夜跑聖地。”在商標火花館附近,有一大片幽靜的開放綠地和蘇州河沿岸親水堤壩,每天晚上,都有不少居民在那裏散步、小跑,享受家門口的宜居環境。

  展望未來,居民們還將享受更多的美好生活。普陀區的5年目標,是把長風生態商務區,建設成為在上海市金融中心建設中發揮獨特功能的並購金融集聚區;在全市有一定競爭力、環境優越、創新氛圍濃厚的科創企業集聚區;支撐普陀區財政收入持續增長的關鍵地區。(新民晚報記者 江躍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