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島聽風漫步 騎遊海上花島

2017-08-15 09:46:42|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閱讀上海100勝 44 | 環島聽風 漫步天然氧吧 騎遊海上花島

  崇明區轄崇明、長興、橫沙三島,總面積1411平方公里。其中崇明本島地處長江口,是世界最大的河口沖積島,也是中國第三大島,被譽為“長江門戶、東海瀛洲”。當前,崇明正圍繞建設世界級生態島的總目標,努力建設生態崇明、美麗崇明、幸福崇明。崇明全年PM2.5平均值僅為35,風清,水凈,空氣清新,是戶外健身休閒的絕佳去處。

  用腳丈量,用心體味,1411平方公里的崇明三島,一草一木皆是風情。

  近年來,崇明生態綠道建設轟轟烈烈,建設中的環島自行車道和健身步道,廣受老百姓歡迎。

  建設的腳步從不停歇、休閒體育運動的概念越發深入人心。上月公佈的《上海市崇明區總體規劃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16-2040)》草案指出,要按照國家5A級旅遊景區的標準,構建形成“1+3+N”的旅遊空間佈局。其中1指一環,就是要依託崇明島岸線資源,以沿江開放空間為基礎,以“岸線道路改擴建、綠化花草覆蓋、步道和休憩站點建設、沿途景觀小品設計”等為抓手,打造集“交通、觀光、休閒、運動”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環島生態景觀大道。

  一張與世界級生態島相匹配的戶外休閒運動藍圖,在你我面前鋪開——足球、路跑、鐵人三項、馬術、垂釣、自行車、水上運動……很多你想體驗的戶外運動,這裡都有。那麼,就請你我換上運動裝,去環島聽風。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圖説:去崇明參與騎遊的城市人群每年都有十萬餘人次。周國強 攝

  生態綠道 長線佈局

  傍晚6時,崇明城橋鎮的沿江防汛大堤又開始熱鬧起來。人們三五成群,在紅藍雙色的健身步道上,或快走,或奔跑。遠處江輪鳴笛,晚風輕撫臉龐,人們呼吸著新鮮的空氣,體驗著健身的愉悅感,笑聲朗朗。

  這條EPDM材料鋪設的雙色環保健身步道總長達1.45公里,是遍佈崇明三島52條健身步道中的一條。每天晨晚,崇明每一條健身步道都是好不熱鬧,跑步已成為崇明居民的重要生活方式。

  2015年初,《崇明生態綠道佈局規劃》出爐,對以自行車道、健身步道為核心的生態綠道有了明確規劃,總體佈局為“一環、五圈、多點”。“一環”指環島生態綠道,主體是環崇明島防汛大堤,總長約220公里。“五圈”為崇明核心鎮圈、西沙明珠湖圈、東平國家森林公園圈、東灘陳家鎮圈和橫沙島圈,總長約173公里。“多點”是指分佈在景區景點、景觀廊道內的星羅密布的生態綠道。

  經過近三年的建設,“一環、五圈、多點”崇明生態綠道網基本建成貫通,已成為面向崇明百姓最便捷、最實用的健身設施。

  環島騎遊 美不勝收

  舉辦了15年的環崇明島公路自行車賽,早已升級為最頂級的世界巡迴賽,是崇明體育的一張名片。而依託這一頂級賽事,也孕育了相比其他地區更加深厚的自行車運動文化氛圍。

  油菜花開的季節,是最令戶外運動愛好者劉冠傑期待的日子。在崇明開設自行車驛站的他,同騎友結伴去看一場世界頂級賽事,隨後來一場環島騎遊,再在北沿公路跑個半程馬拉松,真是再美妙不過的度假方式了。15年的打造與積澱,崇明的自行車文化已經厚植民間,生根、發芽、結果。

  據統計,去崇明參與騎遊的城市人群每年都有10萬餘人次,自行車從一項“外行看熱鬧”的單純賽事變成了人人都可以參與的生活方式。崇明本土培養的自行車奧運選手黃麗曾參加過一場民間組織的騎遊,沿途美景令她別有一番感觸。“我作為運動員參與比賽時,確實無暇顧及沿途美景。當我作為一名普通騎遊愛好者環島騎行時,深深感到家鄉崇明真是自行車運動愛好者的天堂。”

  自行車道的建設,為更多單車愛好者提供了騎行健身的便利。越來越多的遊客帶上心愛的單車自駕上島,然後“四輪”換成“兩輪”,生態綠道已成為騎遊愛好者的休閒旅遊之道。

  景觀廊道 花園閒步

  與此同時,崇明大力推進“一鎮一樹種“的景觀廊道建設,越來越多的崇明人推開家門,宅前屋後就是一個大花園。

  西府海棠,垂絲海棠,貼梗海棠……從淡白淺粉到紅若雲霞,輔以紅葉石楠、女貞、廣玉蘭等樹木點綴,崇明的三星鎮成了名副其實的“海棠花溪”。記者在宏海公路看到,開放的“海棠花溪”裏,綠地一片,步道蜿蜒,夜燈整齊,水車吱呀,流水潺潺,一片片紅瓦白墻的民房就掩映在花草樹叢中。

  在這兒住了70年的龔志安説,近乎私家花園的門前景色,讓他這個祖祖輩輩在這裡生活的村裏人享受到了休閒體育的樂趣。“我家的東、南、西三處地方都是海棠花,周邊環境天翻地覆,老百姓成群結隊散步跑步,享受政府給我們帶來的建設成果。”

  崇明的其餘17個鄉鎮也齊頭並進,開展各具特色的生態廊道建設,中興鎮的櫻花、堡鎮的銀杏、豎新的玉蘭、新河的石楠、港西的合歡、新村的桂花……崇明對景觀廊道的定義,不是簡單的植樹造林,而是生態功能與健身、觀賞、休閒的交織並重,稍具規模的景觀廊道內,一定配置健身步道或自行車道,以增強人與自然的有機互動。

  綠華小鎮 路跑聖地

  道路平坦,空氣清新,綠樹成蔭,相關部門簡政放權,為路跑運動保駕護航……良好的軟硬環境吸引多種形式的路跑活動落戶崇明。

  在外地工作的黃帥,聽聞家鄉舉辦環崇明島100公里超級馬拉松,二話不説報了名。重回家鄉,她自己也驚呆了,自行車道、健身步道建了一大堆,還有明確的指路標識,完善的補給站和休息區……“我自豪地告訴同伴,這是我的家鄉。”

  2014年以來短短三年多的時間裏,崇明已經舉辦了森林半程馬拉松、長興郊野半程馬拉松、“奔跑中國”國際馬拉松、三屆明珠湖24小時接力馬拉松、二屆環崇明島超級馬拉松等多項重大賽事活動,主題鮮明、距離不等的健康跑活動數不勝數。一傳十、十傳百,越來越多來自世界各地的路跑愛好者深深感受到,崇明擁有得天獨厚的路跑環境。

  更有好消息傳來。2017年5月國家體育總局發佈《關於推動運動休閒特色小鎮建設工作的通知》後,崇明審時度勢、認真謀劃、積極申請,首批運動休閒特色小鎮試點項目名單公佈,崇明綠華鎮赫然在列。

  綠華鎮致力於打造“中國崇明國際馬拉松特色小鎮”,定位為“全球路跑聖地”。特色小鎮將以明珠湖為核心區,以環繞其外的郊野公園為輻射,佈局“一帶、一湖、三區”運動設施。未來,綠華鎮46平方公里整個地區將建成以馬拉松運動為核心、自行車和水上運動為補充的運動休閒特色小鎮,設有固定的5公里、10公里、半程、全程等多種距離的硬質跑步道、自行車道以及越野、軟土跑步道等,沿途設置補給站、休息區、運動損傷救助點等,實現功能多樣和複合。同時,馬拉松培訓學校、康復中心、博物館、主題酒店等也將逐步建成。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圖説: 圖為市民在城橋堤頂市民健身步道上健身 劉歆 攝

  崇明三島 運動天堂

  從頂級的公路自行車賽,到多點開花的戶外休閒運動,把“運動休閒島”的名號賦予崇明,再合適不過。

  運動休閒島,即基於島上的生態優勢和自然資源,有特色鮮明的運動休閒基地和項目,有厚植於民的運動休閒文化,運動、健身、度假、休閒成為小島的重要名片,上島的重要理由,島上的生活方式。伴隨自行車賽,借力全民健身戰略的深入推進,崇明的休閒運動多條腿走路、全方位發展。

  就在今年“五一”前夕,“奔跑中國”系列馬拉松賽的首站登陸崇明本島,美麗崇明吸引了無數眼球。赫赫有名的上海崇明根寶足球基地,17年來培養了武磊等一大批優秀球員,已是國內最負盛名的青訓基地,未來還將有新的合作,培養新一代的足球之星。水域面積3000多畝的天然淡水明珠湖,早已是中外聞名的路亞釣基地。常人眼中遙不可及的鐵人三項,2016年起三度登陸崇明。崇明首屆休閒體育大會,更是集聚20項休閒運動,掀起一股島內外健身休閒的熱潮。

  崇明體育健身環境漸入佳境,戶外運動的天堂逐漸成型。新一輪的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又將鋪開:新建或更新的5個市民健身中心將推動崇明社區公共體育設施更加優質、均衡;佔地800多畝的崇明體育公園,將向島內外市民展現世界級水準的各類體育場地和設施;東灘陳家鎮,將是一個集職業體育、體育培訓、運動體驗、運動康復等於一體的體育旅遊特色小鎮……再過若干年,崇明將成為五彩繽紛、春華秋實的海上森林花島,上島運動、健身休閒將令這座建設中的世界級生態島愈發生機勃勃。(新民晚報記者 陶邢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