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利用“天落水”打造“海綿城市”

2017-08-18 09:28:51|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充分利用“天落水”,崇明陳家鎮正打造“海綿城市”

  上海市東灘思南路幼兒園和上海實驗學校附屬東灘學校校區今年9月即將啟用,開學後兩校師生即可享受到海綿城市建設帶來的便利。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上海是個多雨的城市,可你知道這些“天落水”值多少錢嗎?研究表明,上海每年降“天落水”達24億立方米,若以自來水準均梯度水費計價,價值高達近百億元。雨水降下後一般直接流入江河湖泊,是否可以將這白花花的“寶貝”利用起來?

  其實,一座城市可以像海綿一樣,將雨水收集、控制、再利用。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從崇明區了解到,崇明此前已在陳家鎮著手開展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工作,其中一些經驗已在國內其他城市推廣。今年9月即將啟用的上海市東灘思南路幼兒園和上海實驗學校附屬東灘學校校區位於崇明海綿城市試點區內,開學後兩校師生即可享受到海綿城市建設帶來的便利。

  所謂“海綿城市”,是指城市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適應性和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需要時通過一定渠道釋放蓄存的水並加以利用。崇明海綿城市試點地區位於陳家鎮國際實驗生態社區,東至漲水洪、西至北陳公路、北至東灘大道、南至規劃南橫引河,總面積4.4平方公里。根據相關規劃,陳家鎮國際實驗生態社區以商業、商務辦公、文化娛樂、生活居住為主導功能,建設以綠色、低碳技術全面應用為特徵,配套完善、貼近自然的生態型居住社區,集聚應用各項先進的生態技術。這裡如何體現海綿城市建設效果?陳家鎮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規劃設計部高級工程師張君瑛告訴記者,簡單地説,海綿城市理念就是“滲、蓄、滯、凈、用、排”。該區域利用生態手段為蓄滯、凈化雨水創造條件,雨水通過下凹式綠地、道路生態滲濾設施、透水路面等途徑,經過滲透、滯留、蓄存、過濾,一部分補給地下水,一部分進行回收利用,多餘的排向河道,有效減少市政管網的壓力,提高“天落水”的利用率。

  位於試點區的上海市東灘思南路幼兒園和上海實驗學校附屬東灘學校校區內,處處蘊含著海綿城市的設計理念。通過屋面雨水收集設施、道路透水鋪裝、下凹式綠地等設計,兩所學校可將雨水收集,凈化後用於校園內綠化灌溉和衝廁等。張君瑛透露,由於兩所學校地理環境不同,在雨水利用途徑上也有所區別:上海實驗學校附屬東灘學校緊鄰河道,收集處理屋面雨水後先排入河道這座天然的“雨水銀行”,再從河道取水使用,充分借助了自然環境優勢;東灘思南路幼兒園遠離河道,於是設計了雨水收集池,將雨水儲存起來後再使用。

  事實上,早在2009年,崇明在建設陳家鎮東灘大道時已經率先運用了海綿城市理念。“東灘大道的中央隔離綠化帶要比路面低,是下凹式綠地,利於周邊雨水徑流匯入,利用開放空間承接、貯存雨水,達到減少徑流外排的作用。柳蘭路、翠鳥路、石蓮路道路綠化每隔一定距離還修建了特殊的生態滲濾設施,雨水首先匯流進入生態滲濾設施凈化蓄存,溢出部分排向河道,達到降低初期雨水污染的作用。”張君瑛介紹。崇明河道縱橫,水資源豐富,海綿城市的建設和推廣,將發揮綠地、道路等對於水的吸納蓄滲作用,使得生態環境最大限度被保護,對進一步提高崇明地區水質、營造更好水環境有很大助益。

  目前,崇明建設海綿城市的經驗已成為國內一些城市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時效倣的範例。張君瑛告訴記者:“當初參與崇明海綿城市試點工作的研究團隊,就是編制國內其他部分城市海綿城市建設技術導則的團隊成員,而且崇明實踐中總結出的一些理念和做法也被編入,比如一些城市導則中生態滲濾設施的圖樣,就和崇明現有的基本一致。”

  根據去年底公示的《上海市海綿城市專項規劃》,2020年全市將建成200平方公里海綿城市區域,至2040年建設能夠適應全球氣候變化趨勢、具備抵抗雨洪災害能力的韌性城市。崇明區建管委相關負責人透露,“十三五”期間,崇明會進一步推進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目前已完成陳家鎮國際實驗生態社區海綿城市試點區域的建設規劃初稿編制工作,試點項目“4號公園”已開工建設。未來,海綿城市理念將會在崇明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