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17上海民族民俗民間文化博覽會展出傳統工藝作品 巧奪天工的技藝能化腐朽為神奇
用結晶釉技法創作的陶瓷作品系列(博覽會組委會供圖)
一個米粒大小的猛犸牙片上能刻下50首唐詩;6米多的長卷《西嶽降靈圖》竟是用頭髮絲繡出來的;經過大師們的巧奪天工,朽木不僅可雕,還能變幻出無窮花樣……昨天,以“萃取精華讀懂三民”為主題的2017上海民族民俗民間文化博覽會在上海圖書館拉開帷幕,展出的3000余件展品讓人們近距離感受到傳統工藝的獨特魅力。
記者在現場看到,本次民博會集中呈現江南地域民族民俗民間文化,展出的作品以蘇、浙、滬以及台灣地區的傳統工藝作品為主。在江蘇“三民文化”展示區,6米長的發繡長卷《西嶽降靈圖》吸引眾人駐足觀看。觀眾嘖嘖讚嘆道:“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根本沒法想像用頭髮絲竟可創作出如此精美的民間藝術珍品。”《西嶽降靈圖》原作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據傳為“宋畫第一人”李公麟所作,描繪的是道教中五嶽山神之一“西嶽大帝”下巡的場景。繡制者通過發質的濃淡、粗細、曲直等表達出原作的形態和質感,6米多的長卷如同一部電影開篇的長鏡頭,全卷80個人物神態的把握,精準而生動。在浙江“三民文化”展區,竹根雕、寧波刺繡、扇面畫、漆藝等難得一見的非遺精品集中呈現,令人眼前一亮。
都説“朽木不可雕”,本次展出的台灣地區工藝大師的作品卻告訴觀眾,經過巧手的精雕細琢,一根根朽木也能轉變成飽含生命力的藝術品。以一件名為《生生不息》的朽木雕為例,它所使用的木料上面有很多洞眼,藝術家順勢把它們雕刻成絲瓜絡,上面還加刻了兩隻蟋蟀和一些絲瓜葉,畫面立刻變得生機勃勃。
對於家門口的這個民博會,滬上的工藝美術大師們更是亮出了各自的看家絕活。展廳深處,幾件需要用放大鏡觀看的微刻作品很是吸引眼球。其中一個米粒大小的猛犸牙片上刻了50首唐詩,足有一千多個字,著實令人驚嘆。
石壺是海派石雕藝術中的一個新門類,它以細膩的寫實風格將自然界常見的動植物形態與實用壺體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創作出一件件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的藝術品。本次亮相的《田園清趣》就是這樣一件作品。呈現在人們眼前的仿佛是一棵剛從田裏採摘下來的牛心菜,比普通卷心菜要略長些,菜梗、菜筋紋路清晰、疏密有致,菜葉舒捲、層層包裹、隱隱有些被蟲子咬過的痕跡,一隻蝸牛正趴在上方……觸摸之下,硬梆梆的,方知是一個精緻典雅的石壺。據透露,作品靈感來源於創作者劉恩同的一次下鄉采風,回到工作室,他便挑選了一塊細密堅硬、顏色均勻的綠端石,以圓雕為主要技法精雕細琢了兩個月時間方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