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兒童哮喘兒科分級診療獲國際“點讚”

2017-08-25 09:56:01|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英國醫學期刊》在線子刊專文推薦中國兒童哮喘社區管理方案 滬兒科分級診療獲國際“點讚”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8

兒童醫學中心呼吸科主任殷勇下基層開展門診。(兒童醫學中心供圖)

  聚焦中國新醫改,“點讚”上海兒科分級診療。近日,全球著名四大醫學期刊之一《英國醫學期刊》(BMJ)在線子刊BMJ Open刊登了由國家兒童醫學中心(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撰寫的論文《中國社區管理模式下的兒童哮喘控制:前瞻性多中心隊列研究方案》。該研究被作為“中國最佳稿件”加以推薦,國際專家肯定了中國創新探索兒科醫聯體模式下的兒童常見病基層管理經驗。

  一份頗有知名度的國際期刊為何對上海的兒童哮喘管理感興趣?醫改牽動人心,各國都在尋找“最佳實踐”。上海在新醫改分級診療中提出了要解決“醫院專科願意放,基層社區接得住,人民群眾願意去”三大命題,並在這個創新項目中獲得了部分答案。上海兒科醫療聯合體的創新模式與探索,給兒童慢病管理、社區與專科醫院的聯動等提供了絕佳的上海樣本。

  從3%到76%,兒童哮喘管理水準出現大幅提升

  為補齊兒科短板,提升浦東地區兒童健康服務水準,去年,兒童醫學中心牽手浦東新區和奉賢區衛計委組建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兒科醫聯體,包括二級醫院、社區醫院在內的成員單位55家,覆蓋上海東部3/4以上區域。

  本論文主要作者、兒童醫學中心呼吸科主任殷勇説,兒童哮喘在全世界帶來的經濟負擔超過了艾滋病和肺結核的總和,合理干預和有效管理對兒童哮喘的控制至關重要。然而,中國超過90%的哮喘病患兒病情並沒有獲得控制,或只得到部分控制。

  去年,兒童醫學中心兒科醫聯體兒童哮喘社區管理行動啟動,首批陸家嘴、聯洋、北蔡等14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出兒童哮喘門診,覆蓋浦東1/4以上社區,第二輪新增五家二級醫院,佔浦東二級以上醫院總數的一半。

  該項目通過讓三甲醫院專科醫生“下沉”到社區做培訓、改造基層場地與設備等,建立起了兒童專科—社區合作型哮喘防治及管理新體系。

  兒童醫學中心副院長趙列賓回憶,“下沉”過程並不容易,但浦東新區衛計委突破體制機制,從費用、藥物、設備、場地、培訓等全方位給予支持,為兒科分級診療創造條件,這是改革成功的關鍵。

  該模式正顯出外溢效應。在兒童醫學中心參與醫療援助工作的新疆喀什二院已引入該模式,開出喀什地區首個兒童常見呼吸疾病規範化管理門診。

  統計數據顯示:去年5月至今年6月,兒童醫學中心呼吸科醫生下社區哮喘門診2459人次,社區醫生獨立開展哮喘門診2869人次、獨立開展霧化治療3279人次、獨立開展肺功能262人次。其結果是,社區哮喘兒童完全控制率達到76%,未控制率只有2%,總體控制水準出現大幅提升,改變了既往只有3%的控制水準。在醫療費用上,相對三甲醫院下降了26%,就診時間縮短了1.4小時。

  龍頭醫院有作為,老百姓安心家門口看病

  哮喘管理入社區,也使得原本沒有兒科服務的社區衛生中心開設了兒科。作為兒聯體主體單位,兒童醫學中心還從規範診治標準、培訓基層醫護、深耕兒科教學等方面打出組合拳。該兒聯體內的浦東新區人民醫院兒科教學體系還輻射和帶動了浦東周浦醫院、市六醫院東院、市六醫院南院的兒科建設。

  龍頭醫院發揮引領作用,老百姓看病“路線”悄然改變。今年該兒聯體內六家原來不設兒科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新開了兒科門診,上半年平均門診量為144人次;兒聯體內16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整體兒科服務量平均增長26.34%,佔浦東整個社區兒科服務量的60%。這其中,金楊社區衛生中心2016年與2017年上半年同期相比,兒科門診量增長464.38%!

  對比兒童醫學中心的業務數據,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的普內科門急診量下降12%。兒科高峰期六七月的門急診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6.9%、14.2%。

  這一升一降之間,説明一部分病人開始安心在家門口看病了,不再有什麼病都往大醫院跑了。

  聚焦疑難,凸顯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定位

  龍頭兒科類醫院,為何有動力參與兒科醫聯體的建設?

  其實,在國家推進分級診療的政策框架下,三級醫院的診治重點已明確定位於疑難危重症。在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新公佈的數據中,兒童醫學中心以CMI指數1.23領軍全市醫療機構。CMI指數是一家醫院收治疾病的疑難危重指數,指數越高,代表收治疾病的疑難危重度越高。

  “醫療技術是全面提升醫院核心競爭力的基石,作為國家兒童醫學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更要關注兒童重大疑難疾病的診治能力。”兒童醫學中心院長江忠儀談到,兒童醫學中心借助兒聯體,提升培養基層診療能力,推動兒童常見病診治下沉社區,這也使得國家兒童醫學中心應具備的真正作用正在發揮。

  而且,兒童醫學中心建院20年來,以臨床和科學研究推動公共政策的成果不少。最有影響力的當屬2005年白血病化療方案的費用研究,它引起時任衛生部部長陳竺的注意,最終成為全國“兩病”政策出臺的重要參考。

  去年,各臨床科室開展新技術/項目數達72項,持續推進技術95項。其中,國際領先技術7項,國內領先技術97項。就在最新開榜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兒童醫學中心斬獲21項,再登上海兒童專科醫院之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