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兒科醫院迎暑期就診高峰

2017-07-18 08:57:22|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兒科醫院日均門急診總量已升至7200余人次,內分泌科門診量猛增至平時的4倍 孩子的毛病不要拖到暑假才去看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0

  一年中最熱的時段已經來臨,兒科醫院如期迎來了暑期就診高峰。(兒科醫院供圖)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耳鼻喉科小小的門診房間裏人來人往,醫生張雲飛差不多每兩分鐘就要看一個病人,一些年紀特別小的病人用放聲大哭表示著抗議,張醫生拿起“電耳鏡”精準地進行著每一步,因為每多一秒,都是對孩子的折磨。

  一年中最熱的時段已經來臨,兒科醫院如期迎來了暑期就診高峰。數據顯示,這幾天,兒科醫院日均門急診總量已上升至每天7200余人次。與平時普內科一科獨大不同,在2樓、3樓消化科、內分泌科、五官科、眼科、皮膚科等一些專科門診的候診區內座無虛席,候診人數非常多。內分泌科暑期的門診量猛增,達平時的4倍,其中以性早熟、矮小症、兒童肥胖等疾病的患兒居多。

  有些“病在平時”,但是家長犯了“拖延症”

  記者了解到,兒科醫院的內分泌科,暑假日均就診人數比平常增加了近1.5倍,一天看診達到三四百人。

  説起家長的拖延、大意,內分泌科羅飛宏主任不無遺憾:“小孩子和成人不一樣,很多毛病平常不看,攢在那裏,一到了假期就爆發出來了。”

  那麼這些病是否可以拖一拖?“其實有些病,應該平常來看,比如説糖尿病,但家長怕平常影響孩子學習,就一直拖到假期。針對這類病,平常就應該定期吃藥,這樣血糖才會平穩,而不是等到假期才來。”羅飛宏如是説。

  當回憶起這類被家長“拖延症”耽誤的孩童,他特別提醒,糖尿病、低血糖、遺傳代謝病之類疾病的患者,應該定期來醫院治療,其實按照國際上通行的標準,需要不斷的隨訪,以三個月為一個節點。

  身材矮小、早熟等發育的問題就診人數在暑假佔比例最大,相對平時人數增長最多,在內分泌科門診,有四分之一是有關早熟的病例。一個來自江蘇昆山的女孩,只有九歲零四個月,但是已經發育完全,如今有145釐米高,較同齡人已屬於身材修長,但是因為發育較早,未來成長空間較小。

  內分泌科門診醫生李曉婧説,有些問題,可能儘早醫療介入比較有效果,一拖再拖,耽誤的只能是孩子。尤其是男孩子,遇到發育比較早的,可能一輩子身高就那麼高了。

  有些“病在暑假”,應該多留個心眼

  早上剛到7點,兒科醫院便民服務的預約窗口前就已經排了長長的隊伍。有的從外地趕來剛下火車,睡眼惺忪地拉著孩子;有的抱著正沉睡著的孩子。

  小小的耳鼻喉科門診房間裏,九歲的小吳,因為暑假經常游泳,防護措施不到位,感染了中耳炎,“她老是搖頭,一直跟我説腦袋裏有水。”在一旁的媽媽心疼地描述。張雲飛醫生説,暑假期間,因為游泳導致的中耳炎患者多了,長期在空調房裏,由於空氣不流通而引發的鼻炎患者也增多了,再加之暑假期間缺乏運動,體質差,前來看病的人數比以前增加了很多,一天下來看100多個患兒是常態。

  暑假去游泳,由於游泳池衛生情況不好,易發生急性炎症,眼睛感染性的疾病也增多了,眼科的楊醫生建議,孩子游泳時一定要帶好游泳眼鏡,家長要自備一支消炎藥水,儘量不用游泳池所提供的公共消炎藥水。

  兒科醫生始終在前線,醫聯體效應顯現

  雖然兒科醫院暑期迎來就診高峰,但和往年同期相比,過去那種普通感冒發燒與專科門診高峰疊加的情況卻沒出現。兒科醫院著力打造的“復旦大學兒科醫療聯合體”以及“閔行協作網”,引導兒科就診下沉和專科優勢集聚的效應開始顯現。

  上午10點的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門診大廳一片忙碌,掛號收費窗口前排著隊,但在預檢臺前發熱咳嗽患兒測量體溫的人數卻並不多。與平日兒科常見的額頭貼著“冰寶寶”、萎靡不振的患兒不同,專科病區候診的兒童大多看上去精神不錯,許多家長説他們是利用暑假期間帶孩子來看病的,其中不乏專程從外地來滬的,看的大多是各種慢性病和專科。

  兒科就醫格局正悄然發生變化。據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院長黃國英介紹,分析近三年就診人數,門急診人數穩中略降,但臨床服務結構日趨合理:普通內科病人比例逐年下降,2016年普通病人較前一年減少10.2萬人次;而專科病人比例上升,兒童專科醫院針對疑難危重症診治的功能定位逐漸顯現。

  據了解,復旦兒科醫聯體覆蓋閔行區13家社區醫院和3家綜合醫院兒科,同時以學科為紐帶橫向聯合10家復旦大學附屬醫院。通過閔行協作網,2016年閔行區1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部開設兒科門診,並全部完成標準兒科診室建設。每家社區配備至少1名兒科方向的全科醫生和2名兒科方向的社區護士。

  黃國英錶示,兒科醫聯體成立的目的,就是把常見的普通病人留在家門口;同時引導在大醫院診斷清楚、病情穩定的患兒下沉到社區,目前這一趨勢正向好的方向發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