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匯:打造有影響力的智慧産業集聚區

2017-08-31 13:44:27|來源:東方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方世忠:徐匯要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産業集聚區

  人工智能(AI)的研究和應用獲得了廣泛的關注,並不斷涌現出新思想、新觀念、新理論、新技術,成為未來科學技術革命的重要發源地。今天上午,2017全球(上海)人工智能創新峰會在徐匯濱江西岸藝術中心舉行。會上,上海人工智能産業集聚區在徐匯率先啟動建設。

  徐匯區區長方世忠表示,徐匯將致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産業集聚區,力爭成為上海建設國家人工智能高地新地標。上海西岸國際人工智能中心,將成為未來上海人工智能國際總部基地;近100萬平方米的徐匯北楊人工智能小鎮也已啟動建設。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

徐匯: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産業集聚區

——在全球(上海)人工智能創新峰會上的發言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上午好!

  歡迎來到徐匯濱江上海西岸參加全球(上海)人工智能創新峰會,在上海加快邁向2040卓越的全球城市、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的今天,共同見證上海人工智能産業集聚區在徐匯率先啟動建設。借此機會,我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集聚區建設的一些規劃設想。主要回答“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為什麼在徐匯?因為徐匯有著科技創新的基因。700年前,黃道婆在這裡革新推廣紡織技術;400年前,徐光啟在這裡從事農政研究、傳播科學思想。徐匯是上海近代科技和海派文化的發源地。因為徐匯有著科技創新的資源。我們有120多家國家級、市級科研機構,10余所高等院校,數十個國家級、部級重點實驗室以及外資研發中心;信息技術、生命健康産業總産出超過1200億元,萬人擁有專利數量全市第一,全社會研發投入佔比達到7.95%。徐匯是上海科創中心的重要承載區,今年還被確定為國家級“雙創”示範基地、“互聯網+政務服務”示範區和知識産權綜合改革示範區。因為徐匯有著科技創新的生態。這裡擁有上海最大的成片歷史風貌區,被稱作“萬國建築博覽”的衡復歷史風貌區,有歷史建築5000多幢;工作或居住在區內的“兩院”院士106名。徐匯是科創高端人才居住的首選之地。

  第二個問題:徐匯要做什麼?我們將致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産業集聚區,力爭成為上海建設國家人工智能高地新地標。這是響應國家的號召,也是落實市委市府的要求。到2020年,基本構建起完備的人工智能生態體系,建成國際知名的人工智能創新中心,形成百億級規模的人工智能産業集群。

  重點構築“一核一極一帶”的空間格局。“一核”是徐家匯—楓林創新核,依託復旦、交大、中科院等院校研發優勢,打造人工智能源頭創新策源地。“一極”是徐匯濱江創新極,圍繞建設全球城市卓越水岸的願景目標,從“文化先導”到“科創主導”,重點建設100多萬平方米的西岸智慧谷,其中已經建成高200米的上海西岸國際人工智能中心,將成為未來上海人工智能國際總部基地,與浦東張江科學城和國家科學中心東西呼應。“一帶”是地鐵15號線串聯的漕河涇到紫竹的國家級科技創新帶,我們已經正式啟動建設近100萬平方米的徐匯北楊人工智能小鎮。

  第三個問題:徐匯將怎麼做?按照“勇當排頭兵、敢為先行者”的總要求,遵循人工智能的發展規律、國際慣例和市場規則,我們將著力構建應用驅動、協同創新、産業集聚、生態培育“四位一體”的人工智能發展體系。堅持應用驅動,加強數據開放共享,在城市安全、政務服務、醫療健康、文化創意等領域啟動一批示範應用項目。推動協同創新,支持國家重點項目、公共服務平臺和産業技術聯盟建設,力爭在關鍵前沿技術領域取得突破。加快産業集聚,圍繞基礎層、技術層和應用層,培育引進更多標杆龍頭企業,特別是人工智能的“獨角獸”企業,形成全産業鏈和若干個細分領域産業集群。強化生態培育,制定人工智能發展支持政策及專項規劃,成立人工智能産業基金,營造開放多元的創新生態。

  各位嘉賓,人工智能已站在風口。“海納百川”是上海開放的城市精神,我們更努力做好服務讓“百川入海”,在上海創新創業,我們真誠邀請業界英才匯聚徐匯,共同投身人工智能這場偉大變革,共同迎接智慧時代的到來!

  謝謝大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