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賢:最年輕農場主探索種養結合之路

2017-09-04 08:56:00|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奉賢 | 稻田裏養魚鱉?!奉賢最年輕農場主探索種養結合之路

  這是賢佑合作社今年第一畝被收割下的水稻“滬早香軟1號”,總共重達774斤。理事長陳登峰抑制不住地高興,因為這也是他第一次嘗試“鱉稻共生”的大米。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8月29日正午時分,炎熱陽光“蒸騰”著鄉間的作物,一輛久保田水稻收割機隆隆地駛入稻田裏作業,將一株株飽滿抽穗的稻穀收割入囊。這是賢佑合作社今年第一畝被收割下的水稻“滬早香軟1號”,總共重達774斤。理事長陳登峰抑制不住地高興,因為這也是他第一次嘗試“鱉稻共生”的大米。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在金匯鎮周家村的這片生態種養示範基地,31歲的農場主陳登峰正站在田埂上,忙碌地指揮著大家收割。“前年開始涉足農業,今年第一年水稻豐收。”陳登峰介紹,作為全區8家基地之一,陳登峰創建了55畝種養結合示範基地,做綠色循環農業,是他的夢想。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確實,種養結合的農田,與一般的農田不同。在農田的四週,陳登峰開挖出了寬2.5米、深1.5米的溝渠,水中有各類營養水草,波光粼粼,依稀可見小魚與小鱉。溝渠外則用藍色的不銹鋼板遮攔,以防甲魚爬出去。水稻的種植時間和甲魚的養殖時間差不多,5月份開始水稻育苗,而注水後分批投放草魚、白魚等六種魚類和甲魚。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

   “甲魚以水稻中害蟲為食,水稻又可以吸收甲魚産生的排泄物有機生長,可謂一石二鳥。”陳登峰説,種養結合最大的益處就是綠色生態,讓稻穀和水産自身達到一個農業循環的系統,水稻種植過程不施化肥、不打農藥,使用蚯蚓有機肥培肥土壤。而這就需要合作社增加人工拔草的次數,每週出工人數在5-6人。

  俗話説,秧好一半禾。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農藝師江健介紹,這次基地種植的是經過農科院悉心培育的早熟水稻——“滬早香軟1號”。4月份在大棚內插秧育苗,5月後撤棚。滬早香軟1號的口感軟糯,呈圓形狀,經過夏季高溫,成熟週期快,既錯開蟲害期,正適合種養結合模式。

  “滬早香軟1號”品種也是今年首次在全區4家基地進行種植的品種,今後,基地形成的技術經驗還將向全區推廣。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

  早熟稻穀經過10天左右的曝曬後,就可上市。“早熟大米雖然産量不多,價格也不便宜,但是勝在品質好。”陳登峰説,自己定價在10元/斤,都是禮盒包裝。通過電商平臺,已經有想要嘗鮮的市民下了訂單。第一批早熟水稻收割後,賢佑合作社的中熟水稻也將分批陸續上市。

  當天,陳登峰投放了2000隻甲魚,加上之前投放的6000隻,55畝的水稻田裏已經有8000隻甲魚,讓他們分批陸續生長,待到2-3年甲魚進入成熟期後,將達到1.5斤,而合作社投放的小魚,將在11月份成熟,重量在7-8兩,收益還會更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