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星明:魚樂池中 水墨共舞

2017-09-05 17:43:23|來源:國際在線|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圖中用個人圖_副本_副本

季星明(1944年-)。供圖 季星明

  國際在線上海微網(彭麗):9月2日,上海微網專訪滬上軍人書畫家季星明。季星明,筆名禾子,別署季風堂、方寸齋。季星明自幼啟蒙于私塾教育,在祖父督訓下臨習古帖《九成宮》、《芥子園畫譜》等。50年代末參加上海青年宮書畫培訓班,江寒汀、顧炳鑫分別教授花鳥與人物畫法。60年代,季星明考入上海外國語大學德語系,畢業後入伍,在南京海軍指揮學院當翻譯、教員和領導,為部隊人才建設傾心盡力。在職期間培養了大批海軍指揮參謀人才,曾任正團職海軍軍官。

  季星明不忘初心,堅持臨帖與畫畫,並與南京金陵畫派諸多大家交往,受錢松嵒、傅抱石、宋文治、亞明、尉天池等大家影響頗多,蕭嫻親自指點,併為其題寫“方寸齋”,得益匪淺。

  季星明山水、花鳥、篆刻、書法極具個人特色。其篆刻作品,融入秦漢之風,方寸之間,氣象萬千,頗有章法。書法作品,或蒼勁古樸、金石筆意,或行雲流水、龍飛鳳舞,或揮灑自如、八面出鋒。國畫作品更是潑墨淋漓、獨具匠心、筆墨整潔、秀潤在骨、線條明細、工整清麗。勤於思、出於心、行于意,表明瞭季星明對藝術的獨特理解與實踐。而在所有藝術題材中,季星明尤擅繪金魚。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暢遊_副本(帶logo)

季星明《暢遊》。供圖 季星明 

  白蕉説,一個藝術家的成就,最好是從他的藝術思想去理解。

  季星明説,他對大海有很深的情結。他説,大海的蔚藍、遼闊、包容和浩瀚,是無法用言語描述的。而站在甲板上,迎著海風,與戰士們一起唱軍歌,是他這一生中最驕傲、肆意和幸福的日子。

  列夫·托爾斯泰強調,藝術不是技藝,它是藝術家體驗了的感情的傳達。只有動情創作的作品才能動人以情。

  當問起畫魚的初衷時,季星明説了四個字:“愛屋及烏”。他強調,初畫魚是為了寄託對海洋的熱愛之情。後來畫著畫著,就愛上了魚的可愛與靈動。

  魚,自古以來就是人們非常喜愛的動物,特別是金魚,有非常漂亮的斑斕的色彩。它們小巧玲瓏,翩翩多姿,體態穩重,在水中錦鱗閃爍,浮沉自如。再加上金魚帶“金”字,“魚”與“余”同音,“金魚”又與“金玉”諧音,寓意金玉滿堂和年年有餘。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金玉滿堂_副本(帶logo)

季星明《金玉滿堂》。供圖 季星明

  此幅《金玉滿堂》圖,六條金魚暢游水中,環肥燕瘦,尾尾神態各異,惟妙惟肖,在荷花蓮葉之畔怡然自得。作品少用濃墨,而是以不同色彩,適當添入淡墨,去表現金魚在水中暢遊的神態,色彩更為美麗,優雅飄逸。在構圖上也是力求變化,留白處雖不著墨與水,但河水漣漪、清澈見底之態盡在其中。畫面簡潔明凈,極具韻味。

  季星明説,藝術就是為了表現生活、表現美。而他認為,金魚有著獨特的美和藝術魅力。

  尼采説,對藝術家來説,“美”高於一切。藝術的本質在於産生、完善和豐富,藝術本質是個祝福。

  季星明畫金魚,如魚得水,讓人感動與享受。他的心態非常放鬆,自由和喜愛的心靈得到抒發。看看那些水中游戲的鱗兒,其用墨濃淡相間、虛實相生;其用色簡明雅致、清麗可人。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形影不離_副本(帶logo)

季星明《形影不離》。供圖 季星明

  季星明畫金魚在造型上忠實于物象,有著高雅與平易的統一,寥寥幾筆,自成一格。更特別的是所畫金魚尾根不斷,神態真切。運筆獨到,使筆下金魚不僅靈動有趣,更形神兼具、似動似靜、悠然自得。

  而水墨金魚的神奇就在紙面上出現的微妙的水與墨交融的意味。毫無疑問,季星明的情結與功底起直接的作用,並非所有的人都能獲取那種境界,畫到極致,畫魚不見水,卻又猶如水中游。滿紙的水是一條條活靈活現的金魚形成的,閒情歡樂、妙趣橫生。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水墨_副本(帶logo)

季星明《水墨共舞》。供圖 季星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