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多次發文規範同業存單業務

2017-09-15 11:32:44|來源:經濟參考報|編輯:陸琲嘉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 監管多次發文規範同業存單業務 多家銀行做減法       

  上市銀行中報披露收官,縮表成為了熱詞。民生銀行、中信銀行、上海銀行資産規模下降,光大銀行、浦發銀行、江陰銀行資産規模較2016年年底增長不到1%。對於縮表的原因,多家銀行表態包括“縮減同業資産、負債”。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對本報記者表示,銀行主動“縮減同業資産、負債”,一方面是因為監管的有意引導和相關檢查的威懾;另一方面是因為銀行自身也不再刻意追求規模與增速,而部分銀行的縮表也和去年年底的存款衝太快有關,今年上半年自然會回落。

  中信銀行、民生銀行和上海銀行中報顯示,相較于2016年年底,三家銀行總資産分別減少了3141.22億元、1458.63億元和454.47億元,此外,另有多家上市銀行的資産規模增速遠低於同期水準。

  對於銀行業如此表現,外界普遍歸因于同業業務的收縮。商業銀行同業業務最初僅限于商業銀行之間的拆借,以調劑短期流動性餘缺。然而,從2010年以來,同業業務逐漸發生了質變,演變成商業銀行拆入資金或吸收理財資金,擴大各種表外資産的工具。

  民生銀行中報顯示,截至6月末,同業資産3074.19億元,較上年末下降33.44%;同業負債1.26萬億元,較上年末下降16.96%,佔總負債比重略降至23.43%。隨著同業資産、表外業務的收縮以及利率變動,民生銀行拆放同業及其他金融機構和買入返售金融資産利息收入分別下降15.84%和79.99%。

  安信金融趙湘懷認為,民生銀行2017年上半年存放同業和買入返售大幅下降33%至3074億元,結構全面優化。預計未來,民生銀行的同業資産和負債抗風險能力將提升。

  中信銀行上半年同業資産和應收款項類投資下降明顯。其中,應收款項類投資減少1936億元,下降18.5%;同業資産減少2817億元,下降51.5%。

  中信銀行管理層表示,“年初我行審時度勢,明確‘控表’策略。這些策略順應了大勢,踩準了市場趨緊、監管趨嚴的‘點’,把握了自營存款增長難的‘勢’,避免了資産負債不協調增長帶來的問題”。

  記者梳理髮現,今年上半年,同業存單成為了監管重點,從3月份開始共有多份文件聚焦同業存單。

  就在上個月,央行發佈的《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擬於2018年一季度評估起,對資産規模5000億元以上的銀行發行的一年以內同業存單納入MPA同業負債佔比指標進行考核。依據考核指標,銀行同業負債佔比不超過25%,可獲得滿分25分;不超過33%,可獲得10分至15分,否則為0分。

  董希淼認為,監管對於大、中、小銀行進行了區分,明年第一季度從5000億元規模銀行開始,是給中小銀行留出了時間,事實上,不少城商行、農商行的同業存單規模不亞於上市銀行。

  (以上信息摘自《證券日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