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上市公司理財 九成選擇銀行産品

2017-09-12 13:18:54|來源:證券日報|編輯:陸琲嘉 |責編:劉徵宇

  今年下半年以來,上市公司斥資購買理財産品的熱情依舊高漲。從7月1日至今的兩個多月時間,就有多達565家上市公司認購理財産品,累計涉及金額(含已到期的滾動型理財)高達1604.4億元,無論從上市公司家數還是認購金額上均遠超去年同期水準。

  Wind數據顯示,短短兩個多月時間以來,A股上市公司所發佈的涉及購買理財産品的公告就高達1296份,比去年同期的891個公告有了大幅增加。與此同時,自2017年7月1日以來,共有565家上市公司進行了理財産品投資,涉及金額為1604.4億元(含已到期的滾動式産品)。而去年同期,僅有464家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産品,涉及金額1519.9億元。可以説,無論從認購理財産品的上市公司數量還是認購總金額上,今年均較去年同期有了較大幅度增長。

  在565家購買理財産品的公司中,傑克股份累計認購理財産品數量最多,該公司累計購買理財産品數量高達46隻。而購買理財産品金額上最多的則為新湖中寶,雖然該公司理財産品數量僅為19隻,但累計認購金額高達69.83億元。

  《證券日報》記者統計發現,這些上市公司所購買理財産品的種類不一,從上市公司披露的産品類型上看,包括銀行理財産品、結構性存款以及信託等多類産品,但進行銀行理財産品投資仍是各家上市公司的首選,購買此類産品的佔比高達九成以上。而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産品的資金來源則集中于閒置募集資金及自有資金。

  從地域分類上看,江蘇、浙江、上海、廣東等經濟發達地區的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産品最為積極,這些省市兩個月來購買理財産品的上市公司數量均超過百家,其中廣東以111家上市公司位列所有省份之首。而西部省份及經濟欠發達地區購買理財産品的上市公司數量則較少,甘肅、貴州、寧夏、西藏、新疆、雲南、內蒙等地方均在10家以內。當然,這也與這些省份所擁有的上市公司分佈數量有著直接關係。而按行業統計,則機械設務、化工、醫藥、電子信息等行業購買理財産品數量較高。

  儘管市場各方對於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産品看法不一,但在上市公司看來,這顯然是一筆不錯的買賣。在眾多上市公司披露的購買理財産品公告中,均無一例外地有著“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獲取更好的投資回報”等表述,並認為將提升公司整體業績水準。當然,這些上市公司對於所選擇的銀行理財産品也有最為看重兩大指標:資金安全與流動性。

  從公告中可以發現,儘管銀行發行的理財産品以非保本為主,且這類産品因收益率較高而備受市場歡迎,但出於資金安全性的考慮,上市公司在參與購買理財産品時則幾乎不將此類産品作為投資標的,而全部選擇那些標注為保本或保證收益型的理財産品。

  而除了資金的安全外,這些上市公司對於理財産品的投資週期也是以“短”為主,注重流動性和資金使用效率。《證券日報》記者發現,相關上市公司所購買的理財産品期限絕大多數在半年以內,其中以90天的期限理財産品認購比例最高,當然也不乏期限只有短短一、兩周時間的理財産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