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年輕群體參賽比例提升,打破上海阿姨對廣場舞壟斷
市民舞蹈“民星”舞出海派特色
老男孩舞蹈隊在後臺跳起《燃燒吧,蔬菜》。蔣迪雯 攝
9月20日晚,上海市民文化節舞蹈大賽頒獎暨展演在滬舉行。舞蹈編導魏芙、舞蹈家淩桂明等與市民舞蹈“民星”,共話海派舞蹈傳承。
本屆市民舞蹈大賽是競爭最激烈的一次。自今年3月25日啟動以來,經初賽、復賽和決賽,102支優秀市民舞蹈團隊脫穎而出。評委表示,年輕群體的參賽比例提升了,打破了上海阿姨“一統廣場舞江湖”的慣例,“參賽舞蹈的形式和種類更為豐富和精彩,海派文化與鄉土民俗互相融合,民族舞蹈爭奇鬥艷,彰顯了上海國際文化大都市海納百川、相容並蓄的城市精神。”
重新認識上海
市民舞蹈團隊展演分為“幸福生活”“都市追夢”“大美中國”“明星民星在一起”四個篇章。這邊廂,金山區山陽鎮俏媽舞蹈團舞出《快樂阿婆的幸福生活》;那邊廂,嘉定工業區老男孩舞蹈隊跳起了《燃燒吧,蔬菜》,將上海爺叔的“買汏燒”搬上舞臺。舞蹈中,儘是上海市民生活。
在“大美中國”板塊,閔行區金達萊團隊演繹的長鼓舞吸引眼球。舞蹈隊以朝鮮族成員為主,她們通過舞蹈,更好地融入了上海這座城市。舞蹈隊參加“廣場大民星”評選,獲得2015年度總冠軍,最後又走上中央電視臺的舞臺。“以前,由於語言和生活習慣的關係,很多在上海的朝鮮族人總是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中。現在,除了舞蹈大賽,我們還積極進社區跳舞,感覺重新認識了上海。”
舞出海派韻味
北京奧運會的海派秧歌表演令上海市民記憶猶新。昨晚,海派秧歌的編導魏芙和奧運表演團隊陸家嘴街道海派秧歌隊一同登上舞臺,為上海市民扭起海派秧歌《紫竹聆風》。魏芙説,奧運會之後,海派秧歌受到更廣泛的關注,陸家嘴街道組建了專門的創編團隊,上海市秧歌協會也隨之成立,並致力於海派秧歌的推廣。
海派秧歌音樂以《茉莉花》《太湖美》《紫竹調》等民族傳統音樂為基調,有山歌、民歌和老電影裏的四季歌,又以交響的手段來達到更為新穎立體的音響效果。“為了配合激情的音樂,在傳統秧歌的基礎上,也吸收了阿根廷恰恰舞、西班牙鬥牛舞等西方舞步,古為今用、洋為中用。”魏芙認為,傳統舞蹈的傳承不能只是“拿來”,更要和當代的審美情趣、海派文化的時尚結合在一起。本次市民舞蹈大賽,魏芙為陸家嘴海派秧歌隊編排了舞蹈《心花怒放》,東北二人轉的手絹花舞在上海女人的手裏別有一番風味。
本次大賽,主辦方委託市舞蹈家協會、上海體育學院教師聯合為市民編創了三套富有傳統文化特色的舞蹈——打蓮湘、太極和海派秧歌,通過錄製視頻、舞蹈指導老師教舞等方式向社區推廣,讓市民了解上海的民俗和非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