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嚴查消費貸等違規“上樓” 房地産調控政策不會放鬆
■閻 岳
最近,消費貸等資金違規進入樓市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目前已有四地陸續表示要嚴查違規資金進入房地産市場的情況。
9月初,北京銀監局、央行營業管理部、北京市住建委等部門發佈通知,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針對個人經營性貸款和個人消費貸款開展自查工作,重點檢查“房抵貸”等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産市場情況。江蘇、深圳隨後也加入了這一行列。
9月16日,易居房地産研究院發佈的《全國居民短期消費貸款流入樓市現象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3月份以來,短期消費貸款同比走勢大幅攀升,明顯偏離穩中有升的零售額同比,預計新增異常短期消費貸款金額中至少有3000億元流向樓市,約佔新增短期消費貸款總額的30%。其中,九成流向粵閩蘇滬川冀。
該報告的結論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北京等地嚴查個人消費貸款等資金的去向是有的放矢的舉措。
9月20日,廣州發出的《加強個人消費貸管理、防範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産市場的通知》在市場上流傳開來。該文件明確規定,原則上將不發放超過100萬元或期限超過10年的個人綜合消費貸款。至此,已有四地明確表示,將嚴查消費貸等資金流入房地産。
那麼,消費貸究竟是怎樣的一項業務呢?個人消費信貸是指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採取信用、抵押、質押擔保或保證方式,以商品型貨幣形式向個人消費者提供的信用。顧名思義,消費貸的主要用途就是用於居民的短期消費,而央行按期公佈的住戶部門短期貸款中的大部分就應該屬於消費貸或經營貸的範圍。筆者曾經就消費貸向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進行過諮詢,該行明確表示,消費貸的用途只能用於個人消費,購房等是不允許的。
目前,在各地推出的房地産調控措施中限貸是核心手段之一。央行今年8月初發佈的《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2017)》為房地産劃出了清晰的金融政策底線:加強住房金融宏觀審慎管理,繼續做好房地産金融調控,在支持居民合理自住購房同時,嚴格限制信貸流向投資投機性購房。報告同時強調要繼續強化“因城施策”的調控政策,並預判全國房地産市場可能呈現“成交回落、價格平穩略降”發展態勢。
在去年年末,央行即判斷新增房貸會逐漸回落。事實上,新增房貸從今年3月份以後就已逐漸明顯回落。今年2月份-4月份,以北京為首的各地陸續出臺密集的調控措施,新增房貸明顯下降;5月份-8月份,新增房貸繼續下降,保持在略高於2016年一季度的水準。
事實證明,限貸確實捏住了炒房者的“七寸”,於是購房者轉戰個人消費貸款等領域,導致了住戶部門新增短期貸款出現明顯異動。筆者查了一下央行公佈的數據:去年上半年,住戶部門貸款增加2.95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3260億元,今年同期,住戶部門貸款增加3.77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9527億元,同比增加了6267億元。今年7月份,住戶部門短期貸款增加1071億元,8月份迅速升至2165億元。
今年3月份以來,短期消費貸款同比走勢大幅攀升,明顯偏離穩中有升的零售額同比,説明新增加的這部分貸款的確沒有流入社會零售品消費,其違規進入樓市並非空穴來風。在租賃住房市場尚未被普遍接受的當下,購房仍是居民的重要選項。在限貸政策的嚴格執行下,在利益的驅使下,消費貸等資金違規進入樓市就是各部門必須要堵住的漏洞之一。
各界一個普遍的認識是,上述四地以及可能隨後跟進的其他地區嚴查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産市場的信號很明顯,就是“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理念會一以貫之,現行房地産調控政策不會鬆動且有進一步細化和查缺補漏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