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北京市銀監局聯合印發通知,要求北京市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個人經營性貸款和個人消費貸款開展自查工作,重點檢查“房抵貸”等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産市場情況。
據介紹,近期北京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個人經營性貸款和個人消費貸款規模快速增長,個別銀行發放的上述兩類貸款卻違規流入了房地産市場,借款人將其用於購買住房,而非個人經營或日常消費,這種行為不符合房地産調控的政策要求。
除了“房抵貸”資金違規流入樓市,近期原本銷聲匿跡的“首付貸”亦重出江湖,一些開發商打出“首付10%、無息、無手續費,開發商墊資”等廣告,違規促銷。儘管在這一遊戲中提供資金的對象從房産仲介變成了開發商,但性質卻是一樣的。
在房地産市場融資全面收緊的背景下,房地産成交量明顯下降。房地産商、仲介機構等資金壓力加大,為此他們不惜鋌而走險,引導、誘惑消費者採用“房抵貸”“首付貸”等融資手段。金融機構開展“房抵貸”“首付貸”等業務,收入要比正規房貸業務高30%至50%,出於業績考慮,一些金融機構明知違規,卻存僥倖心理,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房抵貸”“首付貸”等資金違規流入樓市,危害不小。由於降低了購房和首付門檻,實質上是一種加杠桿行為。“房抵貸”把本來就是貸款買來的住房再次抵押貸款,再次投資買房,其風險可想而知。在“首付貸”中,開發商為促成銷售,拿購房者的訂單套現商業銀行的按揭貸款,作為期房開發的滾動甚至啟動資金,風險極大。“房抵貸”“首付貸”還讓還款能力不足的人進入了房地産市場,一旦房地産市場走勢逆轉,開發商賣完房套現離場,但這些還款能力不足的人會産生違約風險,從而造成金融機構壞賬,並可能帶來系統性金融風險。
防止“房抵貸”“首付貸”興風作浪,降低房地産金融風險,關鍵在於強化監管。對於“房抵貸”而言,要重點關注銀行資金流向是否真實用於消費和個人經營,對銀行要開展現場檢查,看貸款審核資料是否齊全,對資料真實性把關是否嚴格,申請貸款時提供的消費合同或經營合同是否真實,重罰把關不嚴和弄虛作假的機構;對於 “首付貸”而言,要重點監管提供“首付貸”墊資的開發商,重罰違規者,甚至吊銷其資質;同時,要進一步落實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各項監管規定,防止其成為“首付貸”資金的新提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