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脫胎換骨”給市民一個生態家園

2017-09-22 10:12:36|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圖:每年的國際龍舟賽都會在蘇州河普陀區段上演。袁婧攝

  五年來,普陀區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主動適應新常態下的新趨勢、新特徵,經濟發展呈現穩中有進、量質齊升局面。

  普陀區桃浦鎮,曾是上海首批化工工業區之一。1954年,英雄金筆廠、上海橡膠廠、上海中藥制藥一廠、上海油墨廠、上海香料總廠等享譽全國的工業企業在此誕生。工業建設成就經濟發展,但也付出了沉重的環境代價。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起,桃浦鎮經過一輪又一輪經濟轉型升級;如今,作為上海“十三五”産業轉型重點地區,桃浦鎮正朝著“中心城區轉型升級示範區、上海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目標奮力前行。

  五年來,普陀區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主動適應新常態下的新趨勢、新特徵,經濟發展呈現穩中有進、量質齊升局面。“轉型過程中有難點,在陣痛期需要有足夠的定力。”普陀區委書記曹立強説,以桃浦鎮轉型為龍頭,從産業轉型到社會轉型、城區轉型,普陀區將補上轉型發展的最後一塊拼圖。

  重塑功能以“脫胎換骨”

  坐著搖搖晃晃的117路公交車回家,到了祁連山路仿佛天空都變灰了……家住桃浦鎮20多年的王幼驊,曾經整日為居家周邊糟糕的環境而犯愁。經過多輪産業調整,大型集卡不見了,回家的道路路面平整舒適,離家不遠處還將建設供居民休閒健身的“中央公園”。

  來到武威路敦煌路路口,目之所及,是一大片用綠色網格布覆蓋起來的凈化土壤。桃浦鎮生態綜合修復工程,在對土壤及地下水進行實地勘查、監測識別、風險評估的基礎上,採用國際先進技術將“問題土壤”變為美麗的桃浦鎮中央綠地。這裡,正是建設中的桃浦智創城的重要組成部分。

  桃浦智創城總面積7.9平方公里,核心區範圍東起鐵路南何支線、西至外環線,北起滬嘉高速公路、南至金昌路,總面積4.2平方公里,成為上海中心城區現存最大的集中連片成規模開發區域……而所有這些變化都源於2012年,市委書記韓正提出“桃浦要實現脫胎換骨的轉型升級”要求,明確了在怎樣的站位上去認識和推進桃浦轉型。自此,桃浦鎮正式拉開了新一輪轉型升級的大幕。

  2014年,桃浦鎮“騰地”工作進入快速推進階段。2015年起,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作為顧問單位,引入世界領先、國內一流環境修復公司,陸續啟動15幅地塊的生態修復,涉及土壤治理量比例約83%、地下水治理量比例約71%,區域環境整治和生態系統修復有序推進。智創TOP項目、地下綜合管廊、托馬斯學校、桃浦鎮中央綠地等重點項目陸續開工建設,對英雄金筆廠工業遺址進行保護性開發,標誌著桃浦智創城開發建設全面啟動。

  桃浦智創城立足“科創、智慧、智造一體化”目標定位,將打造上海西北中心城區具有引領性的現代化城區,建成以智慧城市為核心競爭力的上海建設卓越全球城市的功能承載區,以集成創新為鮮明特色的上海建設全球科創中心的示範集聚區,成為上海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的標杆。

  重組要素以“切換動能”

  過去在上海提到影視産業,一般會想到松江區的影視文化創意産業園、徐匯區的東方夢工廠以及原閘北區的環上大國際影視産業園區,而在這一領域産業基礎並不深厚的普陀區,近年卻吸引了包括阿裡巴巴影業、聯瑞影業、世像傳媒等眾多互聯網影視公司的入駐。

  與桃浦鎮類似,長風地區昔日也是環境形象不佳、道路交通不便的工業區,經過多年發展,如今已煥然一新,成為“水、綠、建築”完美組合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

  自2015年起,普陀區長風地區已連續三年承辦上海國際電影節互聯網電影系列活動,向公眾和媒體開放互聯網電影展映,並舉辦互聯網電影高峰會及相關産業投資跨界峰會等,還向社會發佈《“互聯網+電影”趨勢研究報告》。

  如今,普陀區還專門出臺了互聯網影視産業發展專項扶持政策,擴大普陀區文化發展專項資金的規模和扶持力度。一個圍繞互聯網影視的“IP創作工作室—投資拍攝—後期製作—發行渠道—互聯網銷售終端”全産業鏈正在普陀區形成,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由“大工業”“大市場”向“大産業”轉型的一個標簽和縮影。

  重整資源以“破繭成蝶”

  普陀區的紅旗村,曾是上海中心城區規模最大、問題最突出的“城中村”,長期以來是區域環境整治的一塊“硬骨頭”。面對難題,普陀區幹部群眾齊心協力、迎難而上,提前完成了區域環境綜合整治任務。

  2015年至今,普陀區平穩關閉銅川路水産市場、曹楊路果品市場等十個市場。在大市場關閉騰出的土地上,一幅幅美麗生態畫卷正在規劃版圖上描繪:曹安農産品市場原址即將建成一片綠色生態商務區;原三官堂禽蛋市場計劃結合城市更新建設,開發成現代商業商務區……而作為上海曾經規模最大的銅川路水産市場已納入真如地區整體規劃,部分區域作為綠化用地,未來將建設一條全長6000米的綠色走廊,還市民一個綠色生態家園,帶動真如地區乃至整個普陀區的轉型發展。

  開發建設起步較早的長壽地區則有著自己的困惑。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主要以舊區改造和大規模市政建設推動地區産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社會發展,而目前,土地資源稀缺、開發空間有限、功能佈局不合理成為制約長壽地區發展的瓶頸問題,迫切需要得到破解。

  城市更新成了長壽地區轉型的契機。目前,長壽地區城市更新三年行動計劃已編制完成,通過梳理排摸、分析研究,重點針對區域能級、城市環境亟待提升等問題,以及停車、養老等民生需求,初步形成長壽路綜合改造、曹家渡商圈二次開發等城市更新改造意向性項目。

  “實現經濟、社會、城區‘三個轉型’,是普陀區轉型發展實踐的突破口,經濟轉型是前提和基礎,社會轉型是目標和歸宿,城區轉型是方法和路徑。”曹立強説,要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切實加快“三個轉型”,讓百姓對普陀區建成“科創驅動轉型實踐區、宜居宜創宜業生態區”充滿信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