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國際藝術節“扶青計劃”作品發佈

2017-09-26 10:31:20|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更多青年藝術家把目光投向傳統文化 上海國際藝術節“扶青計劃”作品發佈

  作為上海國際藝術節的重要板塊,今年“扶持青年藝術家計劃”(以下簡稱“扶青計劃”)暨青年藝術創想周將於10月20日至28日舉行。在25日的新聞發佈會上,組委會宣佈,屆時將有九部委約作品以及30多部邀約作品在多個劇場陸續上演。隨著傳統文化的升溫,參加今年“扶青計劃”的青年藝術家更多地向戲曲、民樂、古代文學尋找藝術創作的素材和表達方式。

  自2012年創辦以來,“扶青計劃”秉承“聚青年之創意才智,揚華夏之原創力量”的宗旨,始終致力於推動青年藝術家原創,為閃亮著創意火花的作品搭建扶持推廣平臺。今年“扶青計劃”委約項目共收到來自海內外報名作品近100部,不僅吸引上海、北京、貴州、重慶、四川、香港等地青年藝術家,來自德國、英國、美國、韓國等地的海外華人藝術家也報名參與。經過三輪遴選後,共有八部作品進入今年委約行列;此外,2015年已被委約的藝術家宋楊,經過兩年潛心創作後,也將在青年藝術創想周呈現她的新作。這些作品涵蓋戲劇、戲曲、音樂、舞蹈、裝置藝術等多種形式。其中,不少作品聚焦傳統文化,體現了跨界融合、創新探索的特點。比如跨媒介音樂會《無名之鏡》,在音樂呈現部分,以中國笛與電子音樂融合對撞,而在視覺影像部分,則以巧妙的新媒體裝置呈現竹林、溪水等富有中國傳統人文意象的畫面,表達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思考。上海民族樂團帶來的音樂劇場《霸王》,則以琵琶名曲《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用多種民樂元素組合演繹“霸王別姬”的千古傳奇。小劇場實驗越劇《再生·緣》則在越劇傳統戲《孟麗君》的基礎上,加入吉他等樂器,試圖帶來當代年輕人對原著故事的思考。

  日前在上海戲劇學院舉辦的媒體開放日上,部分委約作品以片段進行展示。在場的美國亞洲協會全球表演藝術與文化策略總監瑞秋·庫珀也表示,“中國的傳統元素不時地出現在每一部作品裏”。在她看來,藝術家或以科技手段融入舞臺呈現、或跨界西洋樂器豐富傳統表達、或以當代視角重新審視傳統故事,這都為中國傳統文化加入了新穎的思維,帶來藝術的無限可能。她説:“實驗創作的過程中,他們有時會成功,有時也會失敗,不過即便失敗也是很好的體驗———如果你不嘗試,你將一無所獲。而這也是‘扶青計劃’最激勵人心的魅力所在。”

  除了委約作品外,亮相今年青年藝術創想周的30多部邀約作品同樣精彩紛呈。來自波蘭的國寶級導演克裏斯蒂安·陸帕帶來的《酗酒者莫非》,改編自中國作家史鐵生劇作《關於一部以電影做舞臺背景的戲劇之設想》,試圖用世界語言講述中國故事。上海歌舞團首席舞者朱潔靜和上海芭蕾舞團青年舞蹈家吳虎生也將分別帶來《紅幕》和《難説再見》兩部作品,展現本土青年藝術家在創作上的最新思考感悟。

  屆時,這些帶著青年藝術家創意閃光的作品將在上海戲劇學院、馬蘭花劇場、上海國際舞蹈中心等亮相。與之相配套的,一批大師講座、工作坊和展覽等活動也將推出,惠及更多文藝愛好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