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監管到位興實體 嚴治亂象防風險

2017-09-27 11:12:23|來源:經濟日報|編輯:陸琲嘉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銀行業保持穩健運行:監管到位興實體 嚴治亂象防風險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W020170927260964398549

  過去5年,銀行業積極服務現代農業,加大對“三農”領域的支持力度。圖為中國工商銀行陜西省漢中市分行的客戶經理調研當地綠色種植養殖企業,了解企業資金需求。

  (資料圖片)

  黨的十八大以來,銀行業從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普惠金融、主動減費讓利三方面著手,促使資金真正投向實體經濟。在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方面,監管部門在保持強監管態勢下,高度重視彌補監管短板,完善制度“籬笆”,全面提升監管有效性,嚴守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銀行業系統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改革、發展和監管各項工作有序推進,銀行業保持了穩健運行。

  截至2017年8月末,銀行業總資産達239萬億元,各項貸款121萬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86%,資産品質和流動性基本穩定,資本和撥備較為充足,盈利水準和風險抵禦能力均處於國際同業較高水準。

  “黨的十九大即將召開,做好銀行業監管工作、確保銀行業穩健運行意義重大。”中國銀監會相關負責人説,具體來看,一是服務實體經濟要有新貢獻,二是防範銀行業風險要有新舉措,三是深化改革要有新進展,四是加強監管要有新作為。

  促使資金投向實體經濟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

  5年來,銀行業從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普惠金融、主動減費讓利三方面著手,促使資金真正投向實體經濟。

  債權人委員會、市場化債轉股、普惠金融事業部、銀稅互動、投貸聯動……在此過程中,一系列改革舉措不斷推出,銀行業服務與實體經濟的相關性、匹配度和支持力持續提升。

  其中,“債委會”正是穩妥有序“去産能”的一種機制創新。“一家大中型企業往往涉及多家貸款銀行,當企業的經營狀況發生變化時,尤其是暫時遇到困難時,如果有一家銀行斷貸,通常會引發連鎖效應,對企業造成負面影響。”銀監會相關負責人説。

  為了實現銀企共贏,銀監會要求,由最大貸款行牽頭組成債權人委員會,銀企自主協商,共同尋求最佳的債務解決方案。

  “尤其對於暫時出現困難的企業,債委會要穩定預期、穩定信貸、穩定支持,幫助企業短期解危、長期解困。”上述負責人説,對於僵屍企業,債委會要制定清晰可行的資産保全計劃,堅決去過剩産能,實現市場出清,以盤活沉澱在低效領域的信貸資源。

  據統計,截至目前,全國共組建債委會超過1.2萬家,實現了穩定企業預期、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和維護銀行合法權益的有機統一。

  此外,針對“三農”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痛點,銀行業開展銀稅互動、銀政保合作、供應鏈融資、網絡融資等探索,為企業增加信用,提升信貸資金的可獲得性。

  同時,銀監會要求,大型商業銀行需在今年年內完成普惠金融事業部設立,建立專門的綜合服務、統計核算、風險管理、資源配置、考核評價機制,提高金融服務覆蓋率、可得性和滿意度。

  截至今年5月末,銀行業小微企業貸款餘額達28萬億元,同比增長14.9%,貸款戶數為1394萬戶,申貸獲得率為94.6%;涉農貸款餘額達29.6萬億元,比2012年末增幅超過40%;銀行網點已覆蓋3萬多個鄉鎮,覆蓋率達96%,農村基礎金融服務已覆蓋95%的行政村。

  “接下來,還將繼續引導銀行業主動減費,確保全年向客戶讓利不少於440億元。”上述負責人説。

  加大風險防範化解力度

  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始終是銀行業監管的重要課題之一。

  “當前銀行業風險總體可控。”銀監會相關負責人説,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以間接融資為主的融資結構下,經濟運行中的矛盾、壓力會逐漸向銀行業傳導,加之國際經濟環境的複雜性、不確定性進一步凸顯,我國銀行業的風險防控也面臨一些新特點。

  其中,不良貸款風險、流動性風險、交叉性金融風險、以互聯網金融風險為代表的社會金融風險備受市場關注。

  針對不良貸款風險,銀監會已多年強調“以豐補歉”和逆週期調節,即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在貸款增速較高、凈利潤增長較快的年份多計提貸款減值損失準備,以保持穩定的風險抵補能力,防患于未然。

  隨著混業經營的不斷深化,防控交叉性金融風險的重要性日益提升。為此,銀監會提出“穿透原則”,強化對理財資金的投向管理、限額管理和交易對手管理。

  在“強監管”整治下,銀行資金空轉減少的勢頭繼續保持和鞏固。截至今年8月末,理財産品餘額同比增速降至6.5%,較去年同期下降27個百分點,已連續7個月下降,其中同業理財今年以來累計減少2.2萬億元。

  “投資業務中,特定目的載體投資增速顯著下降,這部分投資也是資金空轉現象較突出、嵌套層級較多、加杠桿較明顯的領域,經過治理,目前只增加了8000多億元,同比少增4萬多億元,增速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36.7個百分點。”上述負責人説。

  該負責人表示,接下來,銀監會將堅持從宏觀金融穩定大局出發,科學把握政策執行的力度與節奏,做到有計劃、分步驟推進,合理引導市場預期,確保不發生“處置風險的風險”。

  具體來看,將繼續加大處置和核銷不良貸款的力度,防止新增貸款過度集中;“一對一”盯防高風險機構,嚴密防範流動性風險;嚴格執行有關規定,規範銀行對房地産和地方政府的融資行為;深入紮實整治金融亂象,堅決懲處違法違規行為。

  彌補短板提升監管有效性

  除了有序化解處置突出風險點,銀監會還高度重視彌補監管短板,切實糾正監管定位偏差,回歸監管本源,專注監管主業。

  “正在全面梳理銀行業各類業務監管規制,儘快填補法規空白,爭取在年內出臺18項新制定和新修訂監管制度。”銀監會相關負責人説。

  他表示,金融風險具有複雜性、隱匿性、傳染性,因此監管的前瞻性就顯得尤為重要。監管部門應增強“與風險賽跑”意識,搶在風險前面,根據市場最新變化完善制度“籬笆”,防止出現“牛欄裏關貓”的亂象。

  具體來看,今年擬制定《處置非法集資條例》《信託公司條例》《商業銀行破産風險處置條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等,修訂《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試行)》《金融資産管理公司條例》《商業銀行表外業務風險管理指引》等。

  有了制度“籬笆”,還需要做恪盡職守、敢於監管、精於監管、嚴格問責的“守夜人”。為此,銀監會已出臺公私分開、履職回避和監管問責辦法,用制度手段杜絕徇私舞弊、設租尋租、利益輸送等違規違紀行為。

  值得注意的是,在“強監管強問責”的2017年,一系列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專項治理工作也正在有序推進。

  僅2017年一季度,銀監會系統就作出行政處罰485件,罰沒金額合計1.9億元;處罰責任人員197名。其中,取消19人的高管任職資格,禁止11人從事銀行業工作。

  此外,針對“三違反”(違反金融法律、違反監管規則、違反內部規章)“三套利”(監管套利、空轉套利、關聯套利)“四不當”(不當創新、不當交易、不當激勵、不當收費)開展專項治理,目前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自查已基本結束,各級監管機構的檢查也接近尾聲。

  “一些風險隱患得到妥善化解,一些苗頭性問題得到及時解決,一些問題機構和責任人員得到嚴肅查處。”銀監會相關負責人説,接下來將繼續開展問題整改,依法從嚴監管,全方位查漏補缺,進一步強化制度的執行力和約束力,全面提升監管有效性,嚴守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經濟日報記者 郭子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