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成銀行轉型“加速器”

2017-09-28 13:34:46|來源:經濟日報|編輯:陸琲嘉 |責編:劉徵宇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W020170928262028921626

  在浙江省寧波市,一位客戶正在當地的工商銀行網點使用智慧機具領取銀行卡。 沈穎俊攝

  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對銀行業務流程、服務渠道、産品形態産生了深度影響,主要表現為信貸流程標準化、客戶服務智慧化、投資顧問數據化,促進銀行業加快了轉型升級步伐。金融科技的迅速崛起,也為傳統銀行業帶來了新生態

  談及銀行業轉型,業內人常打的比方是“從算盤到滑鼠”,這一變化帶來的是互聯網技術對銀行業務流程、服務渠道、産品形態的深度影響。

  近年來,以金融科技為代表的技術力量快速興起,網絡化、數據化、智慧化趨勢逐漸明晰。在此作用下,銀行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其嬗變邏輯表現為信貸流程標準化、客戶服務智慧化、投資顧問數據化。

  “一直以來,銀行業都是新技術應用的實踐先鋒,銀行業務與新技術相伴相生、互相促進。”華夏銀行副行長關文傑表示,金融科技的迅速崛起,為傳統銀行業帶來了新生態。

  信貸流程標準化

  “從1個月到1分鐘”,這是重慶一位小企業負責人對銀行放貸速度變化的突出感受。

  每到春節前夕,重慶市豐蛋源畜禽養殖有限公司往往要被超市壓兩個月的回款,公司面臨資金鏈吃緊的困難。該公司財務主管夏顯蓉説,企業對短期貸款的需求比較強烈,最希望快速放款。

  但是,按照傳統信貸模式,銀行獲取、評價企業信用的成本比較高,往往要看“三品”“三表”,即産品、押品、人品;電錶、水錶、納稅申報表。一般來説,從申請到最後放款有時甚至要1個月。“讓我意外的是,銀行網絡貸款竟然能1分鐘到賬。”夏顯蓉説。

  信貸業務提速,正是金融科技助力的結果。據了解,銀行以企業的結算、流水數據為基礎,結合工商、稅務、法院等外部信息為企業畫像,進而為其構建信用模型,判斷信用風險,核定授信額度,並實現自動審批、自動放款。

  工行網絡融資中心總經理李新彬表示,該行將信貸業務分為標準化、專業化兩類,前者更適合網絡融資模式,這有助於減少服務層級,提升融資效率,契合小微企業“短、小、頻、急”的資金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小微企業大多單體經營,近年來逐漸轉為以核心企業為中心的供應鏈經營,這更為銀行線上挖掘企業數據、以數據構建信用提供了契機。”李新彬説。

  在此基礎上,為更好服務供應鏈上下游小微企業,9月27日,中國工商銀行還正式發佈了兩大網絡貸款産品——大數據金融、産業鏈金融産品。

  客戶服務智慧化

  智慧銀行、智慧銀行、掌上銀行……當下,銀行的服務渠道、方式正不斷升級。

  一方面,除了早已互聯網化的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線下網點也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完成了智慧化改造;另一方面,銀行從“坐商到行商”,深挖客戶借貸、消費、偏好等數據,主動行銷,為其定制專屬金融服務。

  在線下網點的智慧化改造中,工行的模式頗具代表性。“為適應客戶多層次、個性化、便利化的金融服務需求,我們一直在探索智慧設備輔助人工服務的智慧服務模式。”該行相關負責人説。

  記者在工行北京地區多家網點觀察到,智慧機具種類已得到大幅拓寬,除了傳統網點常見的ATM、查詢繳費機、轉賬匯款機,還出現了智慧終端、即時制卡機、産品領取機等“新面孔”。

  “據測算,客戶使用智慧服務比在櫃檯節省了70%至80%的時間,既提高了服務效率,又提升了客戶體驗。”工行上述負責人説,該行境內網點今年將全部實現智慧服務。

  在線上服務升級過程中,金融科技更是備受商業銀行重視。

  “招行每一個劃時代的業務創新,都離不開金融科技的助力。”招商銀行副行長劉建軍説,該行正在發起一場由金融科技驅動的渠道優化、服務升級革命,以建平臺、引流量、接場景為重點,提升消費金融的體系化運營能力,為客戶提供專屬金融服務。

  投資顧問數據化

  值得注意的是,曾被視為必須由線下人工理財師“一對一”完成的投資顧問業務,也正在試圖擁抱人工智能。

  智慧投資顧問,又稱機器人投顧,是一種財富管理途徑,用機器和程式替代人力,實現投資決策自動化、資産配置網絡數據化,從而提高效率和有效性。

  此前,證券公司、互聯網公司、第三方理財平臺已搶先試水智慧投顧。隨後,招行推出摩羯智投,專注于基金組合配置服務,成為首家探索智慧投顧業務的商業銀行。

  雖然探索者眾多,但業內也不乏對智慧投顧的質疑之聲:第一,智慧投顧的核心之一是模型構建,當前的參與機構能否保證模型數據來源多樣性、有效性?第二,智慧投顧的另一個核心是模型的自我修正能力,伴隨市場變化,參與機構如何解決模型的自我學習、修正難題?

  “為此,華夏銀行正在研究機器流程自動化技術,並將其作為人工智能的關聯技術。”該行首席信息官王漢明説,當交易員的所有交易行為都被智慧設備所取代後,比拼的就是智慧設備的模型,以及模型的自我修正能力,如計算、反應能力等。

  “由於銀行的資産管理業務多為代客理財,因此更需要對上述模型開展嚴謹、充分的驗證,對客戶負責。”關文傑説,華夏銀行堅持技術先行、嚴格驗證、審慎推出三個原則,待技術成熟後,將向市場正式推出智慧投顧産品。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郭子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