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糧酒業“混改”萌動

2017-09-28 13:33:29|來源:上海證券報|編輯:陸琲嘉 |責編:劉徵宇

  這兩天,中糧集團的“混改”進程接連傳出新消息。

  先是中糧集團旗下中糧資本投資有限公司(簡稱“中糧資本”)通過引入北京首農、溫氏投資、弘毅弘量等7家投資者完成募資69億元,新的“中糧資本”于25日正式掛牌成立;翌日,中糧名莊薈國際酒業總經理李士祎通過公司內部競聘,兼任中糧旗下長城酒事業部總經理(同時擔任中糧酒業副總經理)的消息不脛而走,按此前的選聘公告,這意味著中糧集團旗下中糧酒業的“混改”即將推進。

  這與中糧集團年初的規劃相呼應。當時,中糧集團表示:2017年內將力爭推進中糧飼料、中糧酒業、中國茶葉三家專業化公司“混改”;到2018年底,爭取18家專業化公司全部“混改”。如今,中糧集團已有中糧置地、中糧包裝、中糧工科、中糧肉食、中國茶葉、中糧資本等14家專業化公司完成“混改”。而按照中糧集團董事長趙雙連的説法,未來中糧集團將努力讓百分之百的資産實現上市。

  長城酒“混改”

  從進程上講,中糧資本的掛牌標誌著其作為中糧集團下專業化公司“混改”任務的完成,而長城酒事業部總經理競聘落地,則是中糧集團旗下另一個新“混改”任務的開始。

  將李士祎通過公司內部競聘兼任長城酒事業部總經理(同時擔任中糧酒業副總經理)與中糧集團“混改”進程挂上鉤,源於今年7月中糧集團的一則“關於公開選聘長城酒事業部總經理的公告”。7月10日,中糧集團公告,為進一步加強中糧酒業領導班子建設,推動長城酒業務快速發展,經中糧集團黨組研究決定,面向集團內外公開選聘長城酒事業部總經理(同時擔任中糧酒業副總經理)。其中,在“崗位職責”上明確五項職權,包括:負責制定長城酒業務戰略規劃、年度經營計劃並組織實施;負責推進長城酒事業部企業化改革,實現産供銷一體化;負責長城酒事業部的日常經營管理工作,完成經營目標;負責推進長城酒事業部混合所有制改革;履行中糧酒業賦予的其他職權。顯然,中糧集團的步驟很明確,即在強化中糧酒業的領導班子後,推進酒業板塊的“混改”。

  值得注意的是“中糧酒業”這個平臺。2016年,中糧集團對旗下的幾家酒類公司進行了調整,將長城葡萄酒、中糧名莊薈國際酒業、酒鬼酒、黃酒等業務在管理架構上劃歸中糧酒業。中糧酒業也由此成為中糧集團打造的18個專業化業務平臺之一。此前,長城葡萄酒、中糧名莊薈國際酒業等隸屬於中糧集團旗下的港股公司“中國食品”。目前,這兩塊資産的業務仍在“中國食品”體系內;而酒鬼酒則是A股上市公司。

  這讓業內對中糧酒業的“混改”究竟會如何運作頗為關注。從人事上看,“中國食品”董事總經理江國金出任中糧酒業總經理,江國金同時也是酒鬼酒董事長。如今,隨著主掌紅酒進口業務的李士祎同時擔任中糧酒業副總經理,似乎顯示著中糧酒業的“混改”將從長城酒開啟。如此,回顧今年7月公佈的中糧“混改方案”中提出的企業化、市場化、多元化“混改”方向,把多元“混改”作為改革抓手。未來18家專業化公司,都將是獨立法人和多元主體的架構。

  中糧酒業的“野心”

  可以肯定的是,隨著酒業板塊“混改”啟動,中糧酒業的發展壯大目標就在眼前。

  此前,中糧集團旗下的中國茶葉在對外宣佈“混改”已順利完成的同時,就發佈了“三年翻一番,五年翻兩番”的發展目標。而在“關於公開選聘長城酒事業部總經理的公告”中,同樣明確:新任長城酒事業部總經理需與中糧酒業簽訂年度與三年任期績效合同,到期完成雙方約定的業績條件的,可以續聘。那麼,中糧酒業的“期望值”有多大呢?

  查閱“中國食品”2017年半年報,中糧酒品類業務上半年實現收入13.81億港元,按人民幣口徑,其酒品類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2%。這個規模在酒類上市公司中並不突出。

  而李士祎的任務,當然要改變這個狀況,而且被寄予希望。2014年伊始,在加入中糧集團七年後,李士祎就任中糧名莊薈國際酒業總經理。三年後,中糧名莊薈國際酒業已實現與13大葡萄酒主産國的80多個進口葡萄酒品牌的牽手,完成了從品牌佈局、産業鏈整合到渠道影響力等關鍵性指標的發展佈局,被業內看作“中國進口葡萄酒産業的領導者”。從經營業績看,“中國食品”2017年半年報顯示,期內中糧酒類業務銷售收入增量主要來自進口酒業務的增長,這正是李士祎負責的業務,而長城酒按人民幣口徑整體銷售收入下降8%。“中國食品”預計,2017年下半年,國産葡萄酒行業發展仍將面臨困難,增長乏力,並致行業競爭異常激烈,使公司酒類業務發展面臨較大挑戰。

  當然,除了內生動力的發動,行業對中糧集團一直頻頻出手試圖捕獵白酒企業也頗為關注。2016年底,中糧曾與劍南春傳出“緋聞”。如果中糧同時在內生和外延上發力,對其儘快做大酒業將十分有利。而在“混改”的背景下,中糧酒業又增添了對外並購的“砝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