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不忘初心: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砥礪前行:躬行區域一體化德育實踐
讓靜安成為每一個孩子圓夢的福地一一一上海市靜安區立德樹人呈現“校本化、課程化、體系化”新格局
育人,是教育的核心;樹人,是辦學的根本;成人,是傳承的要旨。
緊緊圍繞育人的主題,環環相扣樹人的主業,絲絲相連成人的主角,上海市靜安區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通過制度化建設、科學化領引、人文化入手、藝術化熏陶、常態化運作,依託“校本化、課程化、體系化”的德育實踐,形成了區域一體化德育新格局。
靜安區域一體化德育實踐,成為兩區合併後新的靜安區立德樹人的鮮明特點,成為數萬學子沐浴陽光雨露的打開方式,成為學校實現教育功能的有力抓手。
“四位一體”協同推進 傳承經典踐行當下
★靜安區第一中心小學的小朋友們最喜歡的“中國印象———中國小公民迎新嘉年華”活動開始啦!圍繞祖國大江南北的十大旅遊景點、十大戲劇、十大地方美食、十大公共場所禮儀、十大歷史事件,將教室佈置成39個充滿中國元素的體驗場館,人手一張“小公民遊園攻略”,有玩有吃有看頭,有唱有跳有體驗,孩子們在新奇、興奮、歡樂中過了一把“中國癮”。“老師,老師,下次活動是什麼時候呀?”活動結束後,一位老師被稚嫩的聲音與充滿期待的目光所感動。
★市北中學將承載著中國歷史和文化的“漢字”,作為師生走進中華經典的一扇窗,讓“漢字”進教材、進課堂、進課程、進活動、進研訓…進入校園的每一個角落,師生在寫字、研字、品字中享受著一場場中華民族的精神盛宴。
靜安區教育局以“六進”為抓手、以制度建設為保障、以項目推進為龍頭、以平臺創建為載體,從挖掘“身邊”的優質文化教育資源做起,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腦入心,自覺傳承中華傳統文化,自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實行“建章立制、項目驅動、平臺創建、品牌培育”四位一體的協同推進模式:印發《靜安區教育局關於推進中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導思想、主要任務、管理保障,為學校更好地開展此工作指明方向;承擔市教育綜改項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品牌項目培育》,引領各校開發的子項目多達數十項,通過分主題、有側重的校本研發,探索核心價值觀與傳統文化教育落細落小落實的長效機制和實踐範式;2014年以來,每年舉辦一場展示研討會及一場教學展評活動,共享研究成果,發起兩場優秀教育案例徵集活動,彙編成冊,推廣優秀經驗;開展一系列以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民族團結為主題的形式多樣、吸引力強的區級、校級活動,發展和培育了一批特色品牌。其間,涌現出一些優秀的育人典範,如《弘揚傳統文化滋養詩性心靈———市北中學“水雲間”詞社實踐與成效》被評為2015年全國中小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優秀案例。
“學科德育”豐滿課堂:育人無痕 德潤心間
★一節初中數學公開課上,老師講到畢氏定理時,剛剛開始引用老祖宗的典籍,就有學生竊竊私語:“又來了,我們在小學早就聽過了。”為什麼有學生會如此反應?現場聽課專家的一席話讓這位老師恍然大悟:“畢氏定理可以挖掘的教育價值其實是多方面的,可以從古代中國、埃及、巴比倫、希臘等國家都較早發現畢氏定理的歷史中,讓學生感受不同國家人類文明交相輝映的壯舉;可以從3、4、5這三個自然數的平方和相等上,讓學生感受數形結合的和諧美;可以從畢氏定理拓展到費爾馬大定理,讓學生從數學家獻身科學的薪火相傳中堅定追求真理的理想……”老師們承認學科中有豐富的德育資源,但更是率直承認自己沒有足夠的方法、資源,需要用足夠的精力去做這件事。
還原一個真實的課堂,于教學細節處感悟育德;走進一間靈動的教室,于多向度視角育人。以問題為驅動、聚焦課堂實踐、成立學科試點、研發精品課程,深入挖掘學科育人價值,是靜安區近幾年學科德育發展的亮點。
通過不定期、不同規模的分學段、分學科觀摩與研討,推出了一批學科德育實驗觀摩課和典型案例,充盈了學科德育資源庫;凝練出了課堂教學模式的“五維度”變革,即整合教學目標、調整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關注課堂練習和探索評價方式,形成了一些可複製、可借鑒的有效經驗;提煉了學科德育的“五步教研法”,即梳理學科育德點———依託集體教研解讀相關教材———分頭備課並進行初步教學實踐———開展課堂觀察並研究課堂育德效果———開展教學反思,設計與改進後續教學,初步實現育德經驗的可視化及育德過程的精細化,開啟了靜安學科德育新起點。通過完善制度為學科德育的高效推進提供支持,如制定學科育人工作指導意見,從價值認知、操作途徑與管理保障等方面提供規範化、科學化指引;建立激勵機制,命名了學科德育實踐先鋒和研究先鋒,肯定業績,激發活力,等等。
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靜安區在學科德育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産生了一定的社會影響:2014年,彙編《學科德育微探》系列叢書(共五冊),由上海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促使區域經驗在更廣範圍內的輻射帶動;連續兩年在全國一體化德育推進培訓會上作為上海市唯一區縣代表,作了交流發言,被全國同行認定為有效的學科德育推廣經驗。
“三級服務”強壯心理:項目驅動 內涵提升
★“不怕你不來,就怕你進不來”,説的正是風華中學的“聆聽者”心理社。每年軍訓期間,就有不少新生開始打探起心理社的情況和豐富多彩的活動。好不容易等到開學,無論是社團招新海報還是“風華心理”微信公眾號的招新信息,圍觀和熱議的學生那叫一個“火爆”。
★“這麼多題目,看起來就好麻煩,做起來顯枯燥”“自評容易有人為因素的干擾,在測試的過程中會有主觀選擇的傾向”……民立中學“志趣園遊會”為這一個個的嘆息畫上了句號,開啟了學校生涯體驗新篇章。學校根據基於霍蘭德職業理論的六種興趣類型,劃分六個遊戲活動區,每個區域分別設置若干與此類型特徵相契合的活動,讓學生親自體驗、親自覺察,通過對他們活動表現的觀察、記錄及自我評價,為學生將來的職業選擇提供更加科學、真實的參考。
靜安區始終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區域教育發展的整體環節,在全市最早健全了由教育局直接領導的區“心理中心、家教中心、教育學院”三級服務體系,較早實現了全區心理輔導室、心理教育輔導教師的全覆蓋及學校全達標,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了全方位保障。
遵循“市區(區校)聯動、以點帶面、成果沉澱、實踐轉化”的工作思路,靜安區重點攻堅醫教結合、生涯輔導、性別教育、生命教育、情緒輔導等項目,帶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理論與實踐的雙重提升。以這些項目為依託,深入研究,形成一系列研究成果,如開發《小學生學校適應》讀本,提升小學生的學校適應能力;開發《生涯發展生命成長》高中生生涯手冊,幫助學生從自身興趣、價值觀、能力、個性特質等方面,發展積極的自我認識和生涯意識,引領學生科學選擇學習和發展的人生道路;研發男生課程《小小男子漢》、女生課程《花樣女生》,配齊性別教育教材,均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研發初中生抗挫力干預課程,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自我,贏得自信。《區域中小學心理危機的預防與應對的研究》獲2016年度上海學校德育“德尚”系列研究課題研究成果一等獎;《e時代開展女生教育的實踐研究》獲第七屆上海市德育協會研究課題一等獎。
在上海市教委組織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達標校與示範校評估中,靜安區所有學校通過了達標校的評估,7所學校被評為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示範校,4所學校被評為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靜安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也成為市首批示範區縣中心。
“三全模式”拓展時空:家校共育 凝聚能量
★“這是我家親戚的孩子,小朋友酷愛樂器,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支持,謝謝大家!”隨後跟來一個連結……又有家長在群里拉票了。
★“哎呀,又沒搶到”,這是一位家長在“靜安區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微信平臺上搶親子活動名額時發出的嘆息。中心通過微信平臺發佈活動信息,活動經常被秒殺,可謂一票難求。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的普及打破了課上課下、校內校外的時空約束,為凝聚不同場域下多方教育力量,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德育模式提供了更大可能。借力媒體,以班級微信群建設為主,以“四網合一”為輔,提升家校共育效能是靜安區近幾年深化家校合作的著力點。
為引導班主任群體理性、規範、科學地使用班級微信群,教育局頒布了“靜安區中小學班級群建設公約”,明確了群定位、群職責、群功能,引導班主任和家長防止誤導、誤傳,做到主導、主控,發揮班級微信群正能量。“數字故事、專題報告、家長感言、情景模擬、小品表演、集體朗讀、小組沙龍”,老師們在內涵豐富、形式多樣的視覺盛宴中産生情感共鳴、獲得方法、增強自信,這便是“靜安區中小學班級微信群建設論壇”。與會教師紛紛表示,這才是論壇的正確打開方式,是“公約”的最佳解讀方式,更是50余位班主任優秀經驗最有效的共享方式。
區家庭教育指導中心繼開通官方網站、微博後,2014年以來又推出微信和慕課兩個平臺,構建了“四網一體,差異定位”的工作模式。借助微信平臺發佈的多項活動經常被“秒殺”,多篇原創文章閱讀量短短幾天破萬,轉載量超過千次,影響力跨越區界;2016年慕課平臺正式上線,全區小學家長已全部完成網上註冊,該平臺將學校、區域的教育資源進行高度共享,讓家長足不出戶就能接觸到多元化、高品質的教育資源。
構建家校共育的常態化運作模式。一方面,充分挖掘與激活家長資源,努力探尋多種有效途徑,讓不同背景的家長都能夠找到參與學校工作的方式,包括參與學校管理、課程建設、活動設計、參與教學等,充實教育力量;另一方面,集中專家團隊及區內家教優勢力量,研發了一系列提升家長知識素養與教育能力的精品課程,提高家教指導的系統性、規範性和科學性。
58所中小學幼兒園被命名為上海市“十三五”家庭教育研究與指導實驗基地;“靜安區銜接教育家長指導系列手冊———幼小銜接、小初銜接”共推出21700份;父子閱讀聯盟每年發佈兩期書單,共發放50866份;參與上海書展現場與場外活動共28場,參與上海童書展現場與場外活動共21場,産生極具意義的社會影響。
讓德育更溫暖 讓學生更幸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育人為本,德育為先。靜安區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為引領,勾勒了區域一體化德育的發展圖景,明確了“校本化、課程化、體系化”的實施策略,力求讓笑容在每一個孩子臉上綻放,讓靜安成為每一個孩子圓夢的福地。
抓管理,建制度,構建育人長效機制。以學生發展需求為本,靜安區將繼續完善德育管理網絡,構建上下聯動、多方協作的動態化工作格局;繼續加強以建章立制為核心的德育機制體制建設,推進中小學德育工作的制度化常態化,努力形成德育工作的長效機制。通過制度保障各項舉措的落實,切實造福每一所學校、每一位學子。
謀創新,促發展,深化區域德育綜改。創新是進步的靈魂,是發展的引擎。靜安區將持續加強體制機制、課堂實踐模式、各級各類精品課程、教研模式、培訓模式等方面的探索與試點,以創新促改革、以改革促發展。
創特色,樹品牌,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植根區、校傳統,創立特色、樹立品牌,打造一張張帶有區本、校本歷史沉澱與傳統的靚麗名片,是靜安德育一以貫之的工作理念。靜安區將在N項活動、父子閱讀聯盟等經典品牌基礎上,著力打造新亮點、彰顯新優勢,以滿足學生在不同時代背景下的多樣化、差異化需求。
讓德育更溫暖,讓學生更幸福,我們任重道遠,向著陽光前行!(作者為上海市靜安區教育局局長)
“實踐體驗”知行合一 增長本領 助力成長
★“橘子皮是一味中藥?金銀花的功效這麼多呀?……”這可不是中醫藥大學的課堂,而是市西初級中學的學生們在雷允上開展社會實踐體驗活動呢!感受“老字號”文化、體悟“老字號”魅力、感知“老字號”價值,是市西初級中學每一位學生的必修課,也備受學生青睞。原來,學校通過“走進中華老字號”這一項目,引導學生從了解身邊的優秀傳統文化開始,去體悟中華文明的偉大與燦爛。
★“上海水從何處來?”這個看似再簡單不過的問題難倒了許多人,但對於新中高級中學的學生來説卻是“小兒科”。原來,學校以“溯流尋源”為主題,組織學生從此問題切入,溯源而上,在上海崇明、江蘇蘇州、湖北荊州、四川重慶、西藏甘孜、昌都等地開展了實地考察研學活動。
校外教育是實現學校德育與生活世界高度融合的橋梁。靜安區立足區校結合、優勢互補、整體聯動的基本要求,挖掘區實踐活動資源,深度提煉其德育功能,將之系統化,轉化為學生能學、想學、樂學的活動序列或課程體系,使德育回歸學生生活。
一是注重提高社會實踐基地建設的多樣性和活動設計的適切性。目前靜安區內的校外教育機構或場所151個,其中18家市級社會實踐基地、133家區級社會實踐基地,依託各類場館資源,以學生興趣和發展需求為基礎的原則,開展館教結合、研究性學習、志願者服務等專項活動,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獲得一段精彩而難忘的人生經歷。2017年6月,區綜合素質評價改革後的第一屆高三學生全部完成60學時的公益勞動。民立學子在中共二大場館教育基礎上開展的“公民寫史”項目獲得上海市“未來杯”社會實踐項目大賽一等獎;二是開發了“行走的課堂”區域社會實踐課程。包括“中華情懷”、“靜安家園”和“幸福達人”三個課程包,初步形成小學、初中、高中活動目標銜接、層次遞進、內容貫通的學生社會實踐課程體系,系統化落實實踐育人的目標;三是持續發揮區青少年活動中心、少科站、少年宮等校外教育人才高地的資源優勢。近年來,開發了“創意夢工廠落地簽”“生化移動實踐站”“快樂300分”“科技百校行”等近百項特色活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四是基於研學旅行活動開發系列活動或課程。學校自主設定主題,組織學生走出學校看中國,用自己的腳步丈量祖國大好河山,如市西中學的“文化之旅”、久隆模範中學的“紅色之旅”等。這些活動讓學生通過自身的體驗充分感受和享受著中華之美、文化之美。
“行為規範”深入人心 內化於心 外化于行
★“每次行規課,我都要花費大量時間去思考要講些什麼、怎麼講?有時也不確定選題、內容是否能對這些孩子産生影響,是不是他們需要的?真是‘燒腦’……”
★早操開始了,三(2)班、四(2)班、五(3)班的學生總能快速、整體地排列好隊伍。原來他們的班主任非常重視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把握住各種活動、早操、晚鍛鍊等機會進行提醒、指導,還開設了好幾堂專題行規教育課。
靜安區中小學行為規範教育夯實行規教育隊伍力量,強化行規課程建設及課堂實踐模式變革,提升區域行規養成教育實效,努力實現行規教育從陣地化到課程化、從鍛鍊思維方式到養成生活習慣、從區域助推到校本實施的三個轉變。主要舉措有:
———成立小學和初中行為規範養成教育中心組,致力於對小學、初中行規教育課的教學模式進行探索與研究,通過聚焦行規課堂,發現優點,尋找突破口,優化行規養成課堂教育模式。
———小學階段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針對多年來部分老師反映的行規課難上、難把握分寸的難題,靜安區編寫了《點點好習慣》,該讀本已成為區域小學快樂300分共享課程人格與修養德育教材,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此外,還編制了《區小學行規教育指導手冊》《區初中行規教育指導手冊》《中學各學科學習行規細目》等,為各學段行規教育提供了科學有力的抓手。
———提煉出“1-5-4”行規課堂模式,即1個課題(或目標);5個板塊:生活習慣、學習習慣、交往禮儀、學校集體規範、社會公共規範;4個環節:引出課題、明白道理、體驗感悟、總結拓展,為行規教育課堂提供了可操作性範式。在此基礎上,推出了區中小學行規教育課堂教學基本功大獎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