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首批最美養老護理員:護理是良心活

2017-10-26 09:40:42|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上海老齡化程度不斷提高,培養一支成熟的養老護理隊伍迫在眉睫。在首批最美養老護理員眼中——養老護理是辛苦活、技術活,更是良心活

  近日,由市民政局等評選的上海首批50名“最美養老護理員”名單公佈,平均年齡42歲,最年輕的僅23歲。他們平均崗位工作年限為11年,最短的5年,最長的29年。

  養老護理員,是個平凡的崗位,但不可或缺。上海是目前全國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城市,至2020年,上海常住老年人口總數將超過570萬人。上海現有養老護理人員約4.3萬人,其中社區居家養老護理員約2.6萬人,養老機構護理員約1.6萬人。培養一支與需求相適應的養老護理人員隊伍迫在眉睫。

  在今年敬老日前夕,本報記者深入滬上福利院、養老院等機構,採訪了三位“最美養老護理員”。他們中,有提供的服務成行業“金標準”的,有被老人誇獎“比兒子還好”的,還有堅守養老事業的90後護理員。他們從事的是一份“愛的事業”,付出了“愛的溫度”。

  90後郭靜:以善意投入這份工作

  “當我老了,也希望被人疼”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2

郭靜帶著88歲的陳奶奶早鍛鍊。 彭薇 攝 

  “郭先生,你來了!”88歲的陳奶奶看見郭靜,露出慈愛的笑容。郭靜連忙攙著老人的手臂,應一聲:“謝謝儂,陳奶奶!”

  陳奶奶退休前是名教師,人們會尊稱她一聲“先生”。被老人尊稱為“先生”的郭靜,今年才23歲,卻已是楊浦區社會福利院的一名“老護理員”了,她在這個崗位上工作了5年。在許多人眼中,年輕人做養老護理員“虧大了”。可郭靜笑著説,“當我老了,也希望被人疼被人愛。”正是這份善意,讓郭靜用心投入這份工作。

  小夥伴紛紛離開,她留下來了

  5年前,郭靜從江西省民政學校老年護理專業畢業,到楊浦區社會福利院實習。幫老人清潔口腔、修剪指甲、洗頭洗澡更衣……她一點一滴學起。不曾想,因為她的稚嫩模樣,老人家屬有過幾次“發難”。一次,一位個子高大的奶奶入院,老人行動不便,需有人攙扶。當家屬看見學生模樣的郭靜時,當即向院方提出換人。那晚回到宿舍,郭靜哭了。“那年才18歲,感覺自己的好心被嫌棄了。”但她堅持認為,自己從事的工作很有意義。

  實習結束後,和她一起來上海的同學大多選擇放棄這份職業。看著小夥伴們紛紛離開,郭靜暗暗給自己打氣:只要腳踏實地,就離成功不遠了。

  經過幾年努力,郭靜獲得了護理崗位的國家職業資格高級證書。前不久,郭靜晉陞到福利院管理崗位,在失能重症老人區域對護理員進行培訓。

  工作年限長了,她護理過各種情況的老人。有一位張奶奶,由救護車送入福利院,當時處於昏迷狀態,身上攜帶鼻飼管和導尿管。兩個月裏,郭靜每天給張奶奶擦洗,在耳邊呼喚,有時就坐在老人身邊跟她説説話。由於護理得當,張奶奶慢慢恢復了意識,現在已能坐著看電視了。“這都是你的功勞,沒有你的付出,老人家不可能恢復這麼快。”每次張奶奶的家屬來看老人,都要對著郭靜説無數次感謝。郭靜説,“老人就像孩子,對他們要多一些耐心。”

  老人能理解,所有付出都值得

  在福利院,很多老人的子女在外地甚至國外工作生活,無法照顧老人。“老人和家人有時幾年才見一面。”郭靜説,福利院有200多個護理員,30歲以下的有一二十個。老人們看見年輕人格外親切,經常説,就像看見自己的孫輩一樣。

  退休幹部朱爺爺從郭靜實習就在福利院住著。老人常和郭靜説他年輕時的故事:“年輕人,不要怕吃苦,先苦後甜,生活更幸福。”他鼓勵郭靜多看書多學習。最讓她感動的是朱爺爺對她説的一句話“我們從來沒把你們當成護理員,我一直把你當成我的孫女和親人”。

  “在這個崗位上能堅持下來的,其實就是不怕苦不怕累。老人的這份理解,讓所有的艱辛都變得不那麼重要了。”郭靜説。

  “我的老家在井岡山腳下,風景很秀美。”郭靜也會和老人介紹她的家和親人,當她每年回家看望親人時,福利院的老人總是拉著她的手説:“代我們問候你的家人。”還會對她説:“孩子,你什麼時候回上海,我們會想你的。”每到這時,郭靜心裏就甜滋滋的。“人都是有感情的。”她説,為老服務是特殊的服務行業,投入愛心、責任心和感情,“我看到更多的是社會和人情的美好。”

  市職業技能競賽冠軍郭志娟:把每個老人都當成家人

  對待老人就像“哄小孩”,用心就能換回真心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3

郭志娟向護理員傳授護理技能(資料)

  “王奶奶,阿拉吃飯了哦。”中午11時許,郭志娟來到房間,輔助臥床的老人吃午餐。把床搖高30度到45度,讓臥床老人的頭偏向一側,在老人胸前墊上毛巾,端起碗,輕輕用手背貼近碗壁試試溫度,隨後用勺子舀起一口湯,送到老人嘴邊……“王奶奶今天表現真好,吃得老多了!”這套動作,上海市第三社會福利院介護區護理組長郭志娟已不間斷地做了17年。

  “都以為我們的活沒啥技術含量,其實遠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説起養老護理,許多人的第一印象還停留在幫助老人“吃喝拉撒睡”。在郭志娟看來,這份工作不僅是“辛苦活”,也是“技術活”,更是一份“良心活”。

  老人放假回家,都會想著她

  這天上午,郭志娟還在上幼兒園大班的孩子突發腮腺炎,剛在醫院把小孩安頓好,她就趕來了福利院。“如果我哪一天沒來,這裡的爺爺奶奶都會念叨我,‘小郭上哪兒去啦?’”

  郭志娟説,她之所以受老人們歡迎,原因很簡單,“每一個老人,我都把他們當做家人來對待。”在每位老人的床頭,有一張護理項目卡,上面不僅註明老人的年齡、所患疾病,還有提供護理時的注意事項,如防壓瘡、防噎食、防跌倒、防走失等;還註明老人的飲食類型,如普食、全流食、半流食、鼻飼等。這些都是郭志娟製作的,每位老人來到福利院,作為生活區的護理組長,她都會對他們的健康狀況進行評估,並登記在案。

  郭志娟23歲就進入福利院,從事養老護理工作。其他年輕小姑娘幫老人擦身、排便時,偶爾會面露難色,拿取臟衣服、臟毛巾時要戴手套,郭志娟卻毫不猶豫,擼起袖子就幹。那時的她也以為只要把老人服侍好,讓他們吃飽穿暖就萬事大吉了。如今,她有了更多領悟:“對老人的照護,不僅是身體上、生活上,更要在心理和情緒上關懷。”現在只要走進福利院的大樓,她總是面帶微笑。她説,對待老人其實就像“哄小孩”,只要用心,就能換回真心。

  91歲的王愛珍奶奶來福利院已有4年。起初,她患有背部三度壓瘡,瘡口潰爛流膿,老伴離世,無人陪伴,子女雖孝順,無奈不懂護理知識,只能將老人安頓於此。

  “太淡了,不要吃!”“不要吃飯,要吃麵!”剛進福利院,不適應集體生活的老太太鬧起脾氣,護理阿姨只得向郭志娟求助。郭志娟不僅安排廚房給老人做小鍋菜,加強營養,還與子女溝通,不時從家裏帶點飯菜。在生活上,她為老人安排壓瘡監控,定時為老人翻身,保持乾燥。慢慢地,老人的壓瘡痊癒了,胃口也好了,心理戒備放下了。如今,王奶奶可以坐著輪椅去院子裏曬太陽,還能參加福利院組織的繪畫、唱歌等活動。國慶假期剛過,被親屬接回家的王奶奶回到福利院,一見到郭志娟,就握住她的手不放:“回家幾天,想你了。”

  心很細,什麼事情都能想到

  2014年,郭志娟參加上海市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競賽,在144名選手中獲得個人第一;2015年,她又在全國第三屆養老護理員技能競賽中排名第七,獲得個人一等獎並晉陞為技師。作為行業中的佼佼者,説起養老護理的要領,郭志娟給出兩個字“用心”。在和人交流時,郭志娟卻總是“三心二意”。這並非心不在焉,而是職業習慣,“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老人有什麼需求,哪需要幫助,都逃不過她的視線。

  81歲的石引娟老人住進福利院兩年了,由於患有腦梗後遺症,左邊一側肢體功能障礙,不僅走路要攙扶,生活中也有很多不便。

  為幫助老人起身,福利院的衛生間坐便器旁安裝了不銹鋼扶手,但扶手通常安裝在左側,対石奶奶來説形同虛設。有次查房,郭志娟發現這個問題,第二天就叫來師傅在右側加裝了扶手。針對老人左手力量弱,手指不能活動,洗完手水分不能完全散發易導致皮疹的問題,郭志娟又與同事一起創新護理方法,改進護理用具,用棉布製作手指分割把握器,幫助老人時刻保持手掌的乾燥。

  “她心很細的,什麼事情都能想到。”在石奶奶眼中,郭志娟不是家人卻勝似家人,不僅熱心,還肯花心思。作為福利院技能創新工作室的一員,郭志娟參與設計的偏癱老人助步鞋,有效幫助偏癱老人進行身體恢復。

  除了認真做好日常護理工作,郭志娟還承擔著對院內派遣制護理員的日常培訓帶教工作,定期為結對幫扶的養老院提供護理操作指導,將自己所積累的護理知識和技能傳授給每一名學員。

  這項工作雖平凡而辛苦,但郭志娟表示,隨著老齡化社會的來臨,養老護理員的社會地位正不斷提高,她要不斷將“老人至上”的服務理念踐行下去,“老人和家屬的笑容,就是對我們工作的最大鼓勵。”

  男子漢鐘長江:老人誇他比兒子好

  “男人做護理員,不丟人”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4

鐘長江為老人扦腳。(資料)

  53歲的鐘長江只有初中學歷,他靠自學通過理論與實踐操作考試獲得高級護理員職稱。在成為護理員之前,鐘長江幹的是重體力活。2003年,他接受妻子的建議,成為一名護理員。

  剛開始,他對於護理員這份工作沒有榮譽感,甚至感覺有些丟人。由於怕被親戚問在上海從事什麼工作,整整兩年都沒回四川老家過年。隨著與老人們接觸時間長了,鐘長江如今能深切體會到老人的疾苦。他逐漸以自己的工作為榮,還主動為養老院打“廣告”。每年春節與親屬團聚時,他都不忘兼職招聘工作,勸在外地打工的親戚來上海從事護理員工作。

  現在,他有將近10位親戚從事護理員工作。在他的帶教下,妹妹和妹夫還先後被評為浦東“十佳服務明星”。

  “你真比醫生都厲害”

  鐘長江護理過的老人,年紀普遍在80歲以上。雖然自己也年過半百,但在這些老人面前,鐘長江依然是小輩。老人喊他“小鐘”,他喊老人“伯伯”。鐘長江説:“看到坐輪椅入院的伯伯,經過我的護理後,出院時可以自己行走或在家人攙扶下緩慢行走,就覺得特別自豪。”

  趙伯伯就是這樣一位老人。因為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造成腎衰竭,他在入住養老院前,曾在一家醫院住了半年多。在此期間,由於身體原因,趙伯伯沒洗過一次澡,身上氣味比較重。由於長期臥床,腳後跟還形成一個直徑約5釐米的潰爛區。鐘長江沒有嫌棄老人,“趙伯伯不能洗澡,我就常給他擦身。”他還按照操作規範對趙伯伯腳後跟的創面進行清洗、消毒。經過兩個多月,每天3次的清洗、消毒以及紅外線燈照射,老人的傷口一天天好轉了。每逢家屬來看望,趙伯伯都會向他們介紹“神奇”的鐘長江。有一次,趙伯伯脫口而出:“小鐘,你真比醫生都厲害。”

  “小鐘比我兒子還好”

  胡伯伯在南園養老院住了10年,一直到去世。入院之前,胡伯伯一直都由保姆照顧,不到3年時間,先後辭退了8名保姆。

  “每個老人的性格都不一樣,要先熟悉他的性格和脾氣,彼此成為朋友。”做了14年的護理工作,鐘長江有了一套自己的“護理經”。在給老人做護理時,鐘長江常會與老人聊家常。這些家長裏短,可以加深彼此的了解。

  “小鐘和以前請的保姆不一樣,他才是真心對我。”胡伯伯常把這句話挂在嘴邊。後來,胡伯伯生病住院,鐘長江還經常前往醫院看望。臨終之際,胡伯伯握著他的手説:“你照顧我10年,比我兒子還好。”

  現在,鐘長江每天工作12個小時,做五休二,每個月工資4000多元。作為一位有著高級護理員職稱的男性護理員,他大可跳槽去別的地方,不僅收入會翻倍,工作還輕鬆些。可是他説:“媒體上説養老護理員是一個就業前景好、職業發展空間大的新興職業。”

  在南園養老院,28個護理員中只有4名男護理員。“男人做養老護理員,不丟人。”鐘長江現在更想做的是通過在南園養老院的堅守,告訴外界,男人也可成為優秀的護理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