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匯: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實現“三個變革”

2017-11-03 10:31:50|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徐匯區聚焦“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結合實際工作讓十九大精神進一步進頭腦、進思想、進心靈 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實現“三個變革”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對照十九大報告,徐匯區廣大黨員幹部認為,堅持新發展理念,增強發展新動能,就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經濟增長動力轉換。瞄準下一步發展的著力點,徐匯區要前瞻佈局人工智能産業集聚區,加快推進生命健康産業發展,打造知識産權服務高地。

  連日來,徐匯區全區上下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中央和市委的部署要求,努力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各項任務上來。整個11月,徐匯區還將在黨員幹部和群眾中開展“主題黨日示範月”等學習教育活動,結合實際工作,讓十九大精神進一步進頭腦、進思想、進心靈。

  解決核心科技“卡脖子”問題,徐匯區有基礎有條件作出更大貢獻

  徐匯區委書記鮑炳章説,十九大報告指出,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徐匯區堅持新發展理念,增強區域發展新動能,就要堅持發展這個第一要務,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由高速增長轉向高品質、高效益、可持續發展,推動徐匯區經濟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為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這是中央交給上海的戰略任務,就是要求上海代表全國參與全球科技競爭,佔領科技制高點,解決西方國家在核心科技上‘卡脖子’的問題,徐匯區有基礎有條件作出更大貢獻。”

  徐匯區是上海科創中心建設重要承載區,今年被列入第二批全國“雙創”示範基地,全區以此為抓手,對標全球格局、國際標準,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機遇,加強與全球發達國家科技先進地區的交流合作和同臺競技,擔負起為國家、為上海創新戰略服務的責任。據了解,徐匯區正以科技服務業為特色,實施“光啟計劃”科創政策,佈局“兩極兩帶”科創空間。所謂“兩極”,指的是國家級科研機構、三甲醫院、重點高校集聚的楓林生命健康産業創新極,3600余家中外高科技企業入駐的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信息産業創新極;“兩帶”則是指徐匯濱江創新創意帶、以軌道交通15號線為串聯的漕河涇—華涇創新創業帶。

  堅持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前瞻佈局人工智能産業

  改革開放以來,以國家級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為代表,徐匯區實現了微電子、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一代代信息産業的更新迭代。今年,經過調研評估,徐匯區將人工智能作為新一代重點特色産業,前瞻佈局人工智能産業集聚區。

  比如,推進産學研聯盟建設,推動ARM人工智能生態聯盟、星環大數據産業創新聯盟、子晉生態聯盟成立,爭取上海人工智能産業創新聯盟落戶。8月底,全球(上海)人工智能創新峰會在徐匯濱江舉辦,部署了西岸智慧谷、上海西岸國際人工智能中心、北楊人工智能小鎮等新地標,得到市有關部門的支持。

  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這更加堅定了徐匯區佈局人工智能産業的決心。下一步,徐匯區將研究制訂人工智能發展行動計劃,推動政務服務、公共安全、樓宇商圈、産業集聚區和醫療健康五大領域人工智能深度應用示範,全力推進依圖科技、未來夥伴機器人等一批專業領域領軍企業集聚發展,以及美國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卡內基—梅隆大學的一批國際領先水準人工智能項目落戶徐匯區。

  “十九大報告提出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既要求大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也鼓勵大家加強應用基礎研究。”鮑炳章説,十九大報告為徐匯區的發展指明瞭方向,徐匯區還要充分利用生命健康類科研機構、高校和醫療機構集聚優勢,科學制定産業政策,抓住原始創新和臨床應用兩大龍頭,積極打造楓林生命健康産業創新極;搭建跨學校、跨系統、跨區域的大平臺,支持中國科學院三個卓越創新中心建設(腦科學與智慧技術卓越創新中心、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服務國家科研重大戰略性項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