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行吳涇實小:電視直播校園精彩每一天

2017-11-08 09:15:35|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家門口好學校|吳涇實驗小學:電視直播校園精彩每一天 讓孩子鍛鍊完善自我?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3

圖説:老師在演播室內給學生上培訓課 來源/學校提供(下同)

  曾經,學生家庭隔代教育多、外來人口多、經濟困難多,而且家長滿意度長年徘徊在閔行區榜尾的吳涇小學,經過幾年的改革與發展,特別是在今年初易地新建更名為吳涇實驗小學後,已成為遠近聞名的家門口好學校。探究學校煥然一息的奧秘,並非只有改了個校名這麼簡單,而是在學校內涵建設方面躍上了新的臺階。

  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2011年,金彩蓮挑起了吳涇小學校長的擔子,在經過一年的調研,學校轉變辦學思路,確定“快樂學習,健康成長”的辦學理念,開辦家長學校,開放校園活動,籌建校園電視臺,利用信息化手段不斷加強家校互動,通過校園網站、校園電視臺、微信公眾號,讓家長了解學校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每一年學期結束,學校一改“校長一講到底”的傳統模式,採用微電影的方式回顧一學期的校園生活。這種新穎、生動的彙報模式立刻得到了家長的好評。大家津津有味地觀看視頻,每當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出現在鏡頭裏時,感到既新鮮又激動。學校除了將每一期的視頻新聞和電視節目放在學校網站、微信平臺上給學生、家長觀看,也利用校門口的電子屏及時展示最新的作品。很多的校園活動和採訪,學校也積極邀請家長參與,例如“淘最吳小”欄目中,學生攝影組到同學家中採訪,就得到了許多家長的歡迎,大家口口相傳,逐漸在附近居民中樹立了很好的口碑,家長的滿意度也在不斷提高。

  “每一次在鏡頭中我都能看到兒子一點一滴的成長,我們真的非常感謝學校。”五年級5班學生李柏霆的媽媽説道。而已經在校園電視臺呆了四年的李柏霆同學更是自豪地説:“我們用鏡頭記錄下了每一個精彩瞬間,對於成為學校電視臺的一員,我感到無比驕傲。”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4

圖説:學生們自組攝製團隊

  設置崗位注重培養

  “學校還特別關注學生在班級、校級層面的崗位建設。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通過設崗、換崗、輪崗、評崗等一系列措施,促使學生能圍繞班集體建設目標,積極主動、創造性地鍛鍊自我、挑戰自我、展示自我、完善自我。”金彩蓮説。

  在吳涇實驗小學各班級的信息欄內,都有一張列印好的班級崗位安排表,每位學生都有一個或多個服務崗位。如:週一的升旗儀式、每日的校門口執勤、校園行規檢查、週五的紅領巾廣播、一週流動紅旗評比等,全部交給輪流“當家”的中隊。學校要求各個班級採用個性化班名、隊名,創作班歌、班徽,制定班級口號,在班級環境佈置中體現學生生命成長的足跡。金校長介紹説:“教室裏的生物角、圖書角、榮譽榜、雛鷹爭章園地等,都充分彰顯了班級特色。同時,在全校每月的主題活動中,還要專門設計班級集體項目,如:語文月的詩歌吟誦會、英語月的英語歌曲大聯唱、數學月的心算王、體育節的拔河比賽等,既讓每個學生享受比賽的快樂,也為每個人提供了鍛鍊和展示的舞臺。”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5

圖説:攝影小夥伴們在互相交流

  電視直播神采飛揚

  吳涇實驗小學的“飛揚電視臺(FYTV)”從上海“優秀校園電視臺”一躍成為全國“百佳校園電視臺”,不僅為師生成長、課堂改進、校園活動、家校互動搭建了平臺,更是綻放師生風采、傳播校園文化、助推學校內涵發展的一個特殊途徑。由此,學校也挂上了“上海市學生影視創客基地”和“閔行區創客聯盟基地學校”的名號。

  “飛揚電視臺”每週五有一檔直播節目《悅動空間》,以班級為單位由各班輪流參與演出和製作。外向、喜歡表現自己的學生,可以嘗試當小主持、小演員、小歌手;內向的學生可以嘗試做小攝影師、小導播、小剪輯師。五年級3班學生葉王佩的媽媽説:“雖然第一次採訪活動她表現得還是有些緊張和羞澀,但我清楚地看到孩子眼中透露出了‘下次我一定要做好’的決心。從緊張到從容,從當初的羞于開口到現在甚至能與採訪對象侃侃而談,發生在她身上的變化十分明顯。我相信,每一次校內校外大大小小的採訪活動,都將是她今後的美好回憶。”

  學校電視臺在培養學生的同時,也為教師的發展提供了很好支持。老師們在課堂上對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越來越嫺熟了,以網絡教研作為媒介,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局限性,促進了教師之間的互動與交流,有效地提高了教研活動的實效性,助推了教師隊伍的專業化成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