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連臺本戲《七俠五義》火爆

2017-11-14 10:31:08|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京劇連臺本戲《七俠五義》緣何臺上台下都火爆?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8

圖説:《七俠五義》劇照 盧雯 攝

       闊別上海舞臺三十餘年的京劇連臺本戲《七俠五義》(頭本)昨前兩晚(11月11日、12日)在逸夫舞臺亮相,跌宕起伏的劇情、複雜考究的機關布景配上生旦凈醜眾多角色文武兼備的表演,幾乎是海派連臺本戲的一個“範本”。近三個小時的演出幾乎是現在戲曲演出“標準”長度的1.5倍,但場內的氣氛卻持續火爆,臺上演員演得非常卯上,台下觀眾反響也十分熱烈,驚嘆、掌聲、叫好接連不斷,似乎完全沒有意識到這個演出“超時”了。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9

圖説:《七俠五義》劇照 盧雯 攝

       環環相扣

       説到京劇,不太了解的人總會説一句“太慢了”,但京劇《七俠五義》卻顛覆了這個説法。京劇《七俠五義》(頭本)從包拯舉薦南俠展昭,展昭當場演練輕功、袖箭和劍法被宋仁宗欽賜封號“禦貓”開始,近三個小時的戲中以宮廷朝堂上的忠奸之爭為背景,江湖豪傑的爭強好勝為主線,還有賈飛熊強搶潘小翠引出的一系列故事起到推動、串聯作用,出場的角色僅有名有姓的就有二十多個,大部分角色都還要“露一手”,因而故事的編排的確稱得上是環環相扣,十幾場戲一氣呵成,容量之大、節奏之快讓一些年輕觀眾驚嘆“原來京劇也可以快節奏”。接觸京劇不久的李姓年輕觀眾深感自己“冤枉”了京劇,“這些事兒拍電視劇的話,拖個十集都可能,京劇還有那麼多唱念做打,結果三小時就能演完了,幾乎沒一句廢話。”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0

圖説:《七俠五義》劇照 盧雯 攝

       令人驚嘆

       機關布景是海派連臺本戲的一個重要特色,在電腦特技隨處可見的今天,京劇舞臺上的機關布景還能有人愛看嗎?兩天的演出顯示,隔著螢幕看電視、電影和現場看戲給觀眾帶來的體驗並不相同,雖然舞臺上的機關布景完全無法與電腦特技相提並論,但在劇場裏“身臨其境”卻能感受到別樣的“驚心動魄”。《七俠五義》中第一場就使用人偶製造出“飛檐走壁”的效果,白玉堂在殺人題詩時手在壁上寫,字跡就隨之呈現,雖然原理簡單,但效果甚佳。而在白玉堂盜“三寶”一場戲中,一把飛刀從側幕上方飛出插在包公的桌案上更是讓觀眾一片驚嘆聲,連心都隨著插在桌上微微顫動的刀柄一起顫動起來。《七俠五義》是一齣文武兼備的大戲,演員們的武功展示也是其中一大亮點,看演員們不時從高墻上翻下、從窗洞中翻出,當真“身輕如燕”。而各種開打精彩且精練,沒有傳統戲中“齣戲”的炫技卻也讓演員各自亮出自己的絕活兒,讓觀眾看得十分過癮。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1

圖説:《七俠五義》劇照 盧雯 攝

       老少咸宜

       在之前的採訪中,上海京劇院院長單躍進曾表示,《七俠五義》(頭本)是試水之作,是對連臺本戲能否激活市場的一次嘗試,從兩天的滿座和觀眾的反響來看,這樣的作品顯然是受歡迎的。當然,《七俠五義》若從文本上來説並沒有什麼深刻的內涵;從舞臺呈現來説,可能也沒有什麼新穎或高深的導演手法。但不可否認,這是一部“好看”的戲,是一部“入門級”的好戲。兩天的演出,不僅有不少來“懷舊”的老觀眾,劇場裏年輕觀眾也佔了相當大的比例,還有不少帶著孩子來看的戲的。如今不少鐵桿的老戲迷,不少都有童年時跟家長進劇場看戲的經歷,而現在這種情況已經非常少見了,除了現在孩子學習壓力大等外部環境的原因之外,京劇舞臺上缺少適闔家長帶孩子看的戲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像《七俠五義》這類文武兼備、好看好懂的戲,就比較適闔家長帶孩子一同觀賞。而去年上海京劇院的“大聖來也”鄭派悟空戲展演現場也有不少看得興高采烈的小觀眾。可見,如果有合適的戲,還是有家長願意帶孩子進劇場的。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2

圖説:《七俠五義》劇照 盧雯 攝

      【馬上評】讓戲曲活在當下

       上海京劇院復排了一齣三十多年前極受歡迎的連臺本戲《七俠五義》,上海市民文化節邀請14位名角成立了中華梨園經典“賞戲團”赴各學校舉辦講座,職業崑曲推廣人趙津羽推出了“崑曲萌娃”衍生文創産品系列……看起來這些事並沒有什麼關係,但其實卻有一個共同的落點,那就是讓戲曲活在當下。

       文創衍生産品可以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去,而依託戲曲漂亮的服飾、粧容不難做出既美又萌的衍生産品,可惜這在戲曲界幾乎還是一個空白。戲曲進校園做了很多年了,這一次規模聲勢都相當大,若能持續下去,不説能培養出多少個戲迷,至少也能在孩子們心中播下一顆戲曲的種子。而像《七俠五義》這樣的戲,是具有最廣泛觀眾基礎的那一類,或許在一些專家學者眼裏這些戲並沒有太大的“價值”,但卻是最能吸引觀眾、留住觀眾的一類戲。就如同電影,如果只有藝術片,恐怕電影也會變成一種小眾藝術。

       這些年,傳統戲曲得到了各個層面、各處部門的支持,政策利好層出不窮,舞臺創作也一派熱鬧景象。而如何能讓戲曲真正“活”在當下,還需讓戲曲回歸民間,回歸到人們的生活中去。戲曲源自民間,有天然的“人民性”,如果沉迷于戲曲是“高雅藝術”的説法中,漸漸忘了戲曲的根本,那麼,戲曲就很難“活”起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