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崇明“花菜大王”黃成超培育的良種供不應求,卻立下平價限購的規矩———因為他的夢想裏記著農民
黃成超在他的花菜試驗田裏。應啟躍攝
湖北一家種子公司來崇明向黃成超買了一包種子(每包10克)。隨後幾年,訂單從一包變成了五斤,又從五斤變成了三十斤……湖北的採購員説:“黃主任的花菜種子在我們那裏已經有了名氣。農戶到種子公司,點名要買崇明的。”
崇明花菜良種享譽全國,不僅遠銷至烏魯木齊、拉薩等地,而且賣到了山東壽光———壽光市是國務院命名的“中國蔬菜之鄉”,擁有全國最大的蔬菜生産和批發市場,號稱“中國菜都”。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黃成超通過雜交制種,結合了南方花菜的優良品質和崇明花菜的耐寒抗凍,培育出的良種能使農戶每畝增産超過1500斤,單價也壓過競品。
黃成超從來都是特殊的那一個
你一眼就能從圍攏的農戶中認出黃成超。他在舊夾克下穿了白襯衫,雙手交疊,略顯儒雅。若是披上他那件雪青色的車間服,就更顯眼了。
黃成超從來都是特殊的那一個。黃家有六個子女,只他一個樂意當農民。有一陣子,崇明興的是到廠裏當工人,可以不用面朝黃土而且賺錢快。他有兩個兄弟都是“崇明的哥”,也曾勸過老黃改行。可他偏偏不樂意。
上世紀八十年代,上海選拔一批青年農業工作者赴浙江農業大學(現併入浙江大學)培訓。總共22人,崇明只有1個,就是在農科站工作的黃成超。他笑嘻嘻:“上級知道我這個人,知道這小子喜歡種菜。”
為啥黃成超對花菜飽含深情,因為他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崇明被譽為“中國花菜之鄉”,常年種植面積近10萬畝。及至後來,花菜研發中心從農科站獨立。黃成超的家離研發中心不遠,可他執意要吃睡在中心小院裏,“這裡和家沒啥兩樣嘛”。沒轍,妻子只好跟著他把被褥搬進研發中心。
小院子裏有井、有灶披間(滬語,意為廚房)。黃成超雖不至於頓頓吃花菜,但也頗有心得:“一般人家吃花菜梗。其實,品質好的花菜,葉子也可以吃,吃起來特別嫩。”這些年,他醉心培育“松花菜”———“松花菜”吃口爽脆,最普遍的吃法是幹鍋花菜。“這種菜受市場歡迎,若能培育成功,必定能使農戶受益。”
看寂寞長大開出了花
研發中心的院子裏有一條小土狗,使勁搖著尾巴衝人吠叫,怕不是從沒見過生人,這才興奮得想要玩耍。
崇明島上公路兩旁的農家小樓,比起滬郊一般鄉村的房子,像是上一個年代的産物。研發中心的這幢兩層小樓,比之崇明一般的房子更加陳舊。木制房門因著風雨剝落,變成了斑駁的紫紅色;門上的鐵牌生了銹斑,字是古舊的FangSong體。除了農戶,著實沒有多少人踏足這裡。
通俗地説,雜交制種的基礎性工作就是將優質的花菜父本和母本雜交。黃成超所收集的花菜親本良種,保存時間最長的達八年之久。一粒種子為何保留如此之久?這是因為,雜交所産生子代的性狀往往不能保證穩定,一些優良品質容易退化。有些雜交組合,第一年培育出來的花菜不錯,第二年依舊,到了第三年卻變異了,要麼花球小、産量低,要麼不耐寒凍。這時,只能回到原點,用保留的親本重新排列組合。
每一年,黃成超試種的花菜品種組合都有幾十種。從1989年到1993年,他不斷經歷失敗,雜交制種沒有任何實質性進展。“有一年,我真的不想搞花菜了,有點‘怕’了。”黃成超説。
然而,他終究還是回到了小院。經年不懈努力,黃成超完成了崇明花菜種源的收集與提純復壯工作,選育出“崇花1號”“崇花2號”“崇花3號”三個雜交花菜新品種。經歷了這樣的過程,黃成超變得更淡定:“種子保存在低溫環境中,只要滿足一定條件,就不影響出苗。農業畢竟是長週期的,兩三年工夫濟不得事。”
把花菜種子送出地球
隨著雜交制種開花結果,黃成超的膽子越來越大,他把花菜種子送出地球,送上太空。
2014年,崇明花菜研發中心委託神舟十號搭載4克種子飛上太空。經歷了太空旅行中的真空、失重、輻射等各種環境條件,種子的遺傳密碼會發生改變,可能引發變異,進而産生新的品種。
在研發中心的試驗田,記者見到了“太空花菜”,它們的長勢明顯比普通花菜更猛。黃成超是這樣看待他的太空寶貝的:“目前看來,這些花菜表現出更好的抗蟲性。這樣呢,農民就能省下不少化肥農藥錢,崇明的生態環境也會受益!”
在崇明農戶眼中,“黃主任”有才更有德。花菜研發中心的良種供不應求,各地採購商為了能買到種子,不惜主動加價。但是黃成超定下平價限購的規矩,讓所有採購方和農戶都能公平購得。他的夢想是讓崇明花菜花開四海。
“在我小的時候,主要是種糧食。農民自家種一點菜,主要是貼補家用。為了讓日子過得更好一些,這是農民辛辛苦苦種菜的初衷,我不會忘記。”
人物小傳
黃成超,57歲,崇明花菜研發中心主任。他積三十年之功,培育崇明松花菜(幹鍋花菜)取得階段性成果,填補了崇明花菜雜交良種空白。菜種銷售遍及全國,得到崇明及全國農戶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