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服務地方經濟的重要金融力量,城商行近年進入高速發展期,同業業務是它們資産負債表快速擴張的一塊重要支撐板。不過,近兩年同業業務監管趨嚴,銀行資産負債表也因此有所“消瘦”。據日前2017年城商行年會上發佈的報告,2016年城商行資産規模增速24.5%,比上一年小幅放緩。北京商報記者翻閱7家A股上市城商行財報發現,7家銀行今年前三季度總資産規模增長比去年有更明顯減速。業內人士認為,城商行資産規模的快速擴張已難以為繼。
11月23日-24日,2017年城商行年會在雲南昆明召開,會上正式發佈了《城市商業銀行發展報告(2017)》。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末,城商行資産規模28.24萬億元,同比增長24.5%,雖然仍遠超同期銀行業的平均資産規模增速15.8%,但比2015年25.44%的增速出現小幅回落。
今年這一趨勢更為明顯。在7家A股上市城商行中,上海銀行2016年總資産規模增速還高達21.13%,至今年三季度末增速僅為0.26%;貴陽銀行2016年總資産規模增速為56.28%,今年三季度末增速降至16.31%;北京銀行、南京銀行、寧波銀行、杭州銀行和江蘇銀行總資産規模在前三季度增幅也都跌落至個位數,增速下降在7-25個百分點。
城商行資産規模增速的銳減與同業業務收縮有不小關係。早前就有業內人士指出,從2013年中“錢荒”爆發之後,對於信用風險的警惕以及同業業務的誘惑交織在一起,很多城商行也不再將富餘的存款資源投入不確定性較高的貸款市場中,而是選擇信用等級更高的全國性銀行作為交易對手。至2016年末,不少城商行金融投資佔據總資産的比重平均超過五成,甚至有的城商行同業業務收入佔比超過了貸款收入。但近兩年同業業務監管已經趨嚴,疊加2017年整治“三套利”等亂象,城商行的這一逆勢擴張之路恐怕將難以為繼。
從2017年城商行財報來看,不少銀行前三季度同業業務規模比年初有明顯減少,例如寧波銀行三季度末同業及其他金融機構存放款項333.28億元,比年初減少25.25%;北京銀行三季度末存放同業及其他金融機構款項比年初減少43.92%,主要原因即優化資産結構,存放同業及其他金融機構款項減少。
事實上,在2016年城商行年會上,銀監會前主席尚福林就指出,城商行要儘快扭轉投資超過貸款、表外業務發展過快的局面。央行行長助理張曉慧也曾提到,一些中小金融機構的資産擴張超過其穩定負債的能力,不得不過度依賴同業負債,隱藏的風險不容小覷。
今年一季度開始,央行將商業銀行表外理財資産增速納入廣義信貸增速考核,以約束銀行表外資産的擴張速度,這構成央行宏觀審慎管理評估體系(MPA)的重要組成部分。蘇寧金融研究院特約研究員李虹含分析稱,表外理財納入到廣義信貸的考核當中,會對城商行風險資産、撥備覆蓋率、資本充足率等這些問題産生一定影響,從而限制資産規模的擴張。
針對同業業務的監管政策還在陸續落地。今年8月,央行明確,2018年一季度起,部分銀行同業存單將納入MPA考核。業內認為,未來同業存單發行規模必然會面臨縮減,而此前作為發行主力軍的中小銀行將最為受傷。資深金融分析師肖磊表示,目前來看,在央行對同業存單的強監管下,缺資金的小銀行受到影響會相對更明顯。而在張曉慧看來,機構資産過快擴張勢頭受到較大的MPA約束,也正是宏觀審慎政策發揮作用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