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海人工智能規劃出臺後,楊浦區率先開出産業政策佈局清單 建“物聯數聯智聯”三位一體智慧城區
20個人工智能深度應用場景,30個以上人工智能應用示範項目,2到3個人工智能創新平臺,1個人工智能特色産業集聚區,2到5家人工智能創新標杆企業……市經信委、市發改委及市科委等部門共同制訂的《關於本市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實施意見》發佈後僅僅兩周,楊浦區率先開出了一張面向2020年的佈局清單:要建成“物聯、數聯、智聯”三位一體的智慧城區,成為全國領先的綜合應用創新示範基地,打造百億元級産值人工智能産業集聚區。
近240家人工智能企業串成生態鏈條
再過一個月,專注于英語教育的人工智能企業“流利説”即將整體搬入長陽創谷B棟,這意味著,這家企業正式從“螞蟻雄兵”邁入“大象起舞”階段。這個過程,“流利説”僅僅用了五年。“2012年9月,我們在楊浦區起步進入人工智能領域。”聯合創始人林暉還記得彼時的雄心壯志———要做世界領先的人工智能驅動型教育科技公司,要擁有核心自主知識産權,要成為全市人工智能創新標杆企業。如今,這個夢想越來越近。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楊浦區已有239家新一代人工智能産業鏈相關企業,其中今年新增企業達到58家,呈現快速增長態勢。”楊浦區副區長談兵告訴記者。看準企業特色,楊浦區繪製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産業政策與重點項目。“政策的設計圍繞著人工智能産業鏈上的基礎支撐、核心技術、應用場景、服務平臺四大板塊展開。”談兵透露,在基礎支撐類板塊,將團結新思科技、華虹科技、新智超腦等一批智慧晶片企業;在核心技術板塊,將包含智慧軟體、智慧機器人在內的多項核心技術;在應用板塊,涵蓋了科技金融、先進製造、智慧駕駛、智慧傳感等不同應用場景;而上海楊浦區晶片産業創新中心和服務機器人産業園、企源人工智能平臺等項目則會成為産業未來發展的基礎支撐。這些構成了楊浦區“物聯、數聯、智聯”的生態建設。
創新空間廣闊,配套措施豐富
發展人工智能産業,楊浦區積澱已久。2010年,楊浦區獲得上海市授牌的雲計算創新基地(上海雲基地),此後又獲得上海市授牌的大數據創新基地,經過幾年扶持和發展,已培育出大批雲計算大數據領域“獨角獸”企業,在演算法能力、場景數據方面都有了豐富的積累。
記者了解到,在配套措施上,楊浦區給予了足夠的政策支持。比如,對於人工智能産業領域的全國乃至全球標杆型機構,楊浦區開出了高達500萬元的開辦費補貼、租房補貼和高達1000萬元的購房補貼;對領軍企業的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研發投入經評估後予以10%的補貼,最高達到500萬元;擁有核心自主知識産權的初創型企業,有機會入駐創新基地並獲得房租補貼……“我們已發起成立了以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産業創新為投資方向的創投基金,首期金額約為1.2億元,重點投向區內人工智能和大數據領域的初創期企業。”談兵説。
打破線下“圍墻”,開放融合線上“數據圍墻”
在楊浦區的創新創業“基因”中,打破“圍墻”一直是特色。這一次,針對人工智能研發費用高、實驗室昂貴的痛點,楊浦區通過政産學研全方位合作做了科研前瞻式佈局。記者了解到,楊浦區與復旦大學等將共同建設上海類腦晶片與片上智慧系統功能型平臺、上海大數據金融創新中心及上海智慧産業研究院,這三大平臺將為人工智能企業提供上萬平方米的公共實驗室,幫助企業加速新興科技成果轉化。
線下的“圍墻”打破了,線上的“數據圍墻”也在開放融合。談兵表示,楊浦區正在著力構建區級數據匯聚平臺,匯聚各條線部門的行業數據,同時制定政府數據資源共享管理辦法,加快各部門、各有關企事業單位及社會組織信用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