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志願者服務信息將納入徵信平臺

2017-12-04 09:46:38|來源:東方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滬志願者服務信息將納入徵信平臺 給予信用正向激勵

  利用空閒時間做公益活動,為自己或家裏的長輩換得相應的實物、服務,這樣的模式在上海已經逐步推進。據悉,從2015年末起,不少居民小區啟動了志願者服務積分項目,通過計分模式將公益行為“量化”,以保證參與志願服務的居民得到一定的資源或優惠。不過,記者走訪發現,不少小區面臨著“公益積分”推行難的境地,公益資源太少,基層居委會人手缺乏是其中最大的阻力。

  對此,市文明辦表示,申城目前已有340萬註冊志願者,累積服務時長達2.2億小時。如何能建立長期、有效的志願者激勵機制是他們不斷探索的問題。好消息是,市文明辦和市發改委已決定聯手將志願服務信息納入徵信平臺,對符合條件的志願者給予信用正向激勵,這在全國尚屬先例。

  1試點部分項目曾擱淺

  前年11月,作為公益積分項目最早的試點之一,位於普陀的金嶺園正式啟動了志願者服務積分計劃。原居委會書記邵永明説,公益積分的本意是提高居民參與志願服務活動的積極性,並且整合各類資源,帶動不同類型的社會力量參與社區建設。

  “我們走訪了小區附近的商鋪,特意拉來了蛋糕店、餐館、幹洗店等8家商鋪‘贊助’。但是,商家能給出的優惠力度有限,吸引力不夠。”他説,如幹洗店提供了一些8折優惠券,餐廳給了一點會員價菜,但這些市民不用靠著公益積分,辦個會員卡也能享受到。據邵永明回憶,項目啟動之初一共發放200本積分本,志願者每次參與活動後由志願計分員進行積分,累積到一定量後便可在居委會領取相應的優惠券。但“過了沒多久,8家商鋪也有關門的了,這個計劃就無人問津了。”他無奈表示。

  去年9月,為了探索居民線上積分的可能,蘭嶺園試點推出市民卡電子計分,居民可以將每一次公益活動積分打到卡上,隨後通過微信兌換禮品等。但大部分老年志願者對電子化的接受度不高。

  “我們試著做了一個季度,主要是集中在每年學雷鋒日及志願者服務日這兩天,統一計分統一兌換。目前看下來,效果還行,但如何長效推廣,我們還沒想明白。”宜川路街道相關負責人坦言道。還有一些曾試點過“公益積分”的街道在談到這一問題時表示:“沒想像得那麼容易。”

  2 難點花分難計分也難

  社區推行“公益積分”,為何叫好卻難叫座?採訪中,志願者指出,想換的換不來;而基層居委會、街道則表示,計分人力不足,社會公益力量熱情不夠,都是硬傷所在。

  家住金嶺園的夏阿姨告訴記者,她今年61歲,從上海世博會時就做了不少志願服務。如今在小區裏,她也擔任日常的車輛管理、探望老人、值班等工作,是一名骨幹志願者。説起社區曾推行的“積分本”、“公益積分”,夏阿姨明確指出,積分可兌換的東西,太不貼近生活。

  夏阿姨説,當時,除了一家蛋糕房能提供免費的小蛋糕,其他7家合作商鋪都需要居民自己消費才行。“我用積分換過一張幹洗券,但平時本來就不會選擇幹洗,一直到現在都沒用過。還不如換些肥皂、紙巾來的實際。”夏阿姨説,久而久之,大家志願服務仍然照做,但對“公益積分”的態度就冷淡了下來。

  另一名志願者小陳表示,她更想用“公益積分”為家人換來公益服務。“比方説,做3個小時的志願者,可以換一次為我奶奶配藥,以服務換服務。”她説,這個想法現階段還無法實踐,所以“公益積分”對她沒有用處。

  另一方面,如何準確計分也是一樁煩心事。

  採訪中,曾擔任社區公益計分員的金記炳告訴記者,項目開始之初,設定的是:一般性崗位1小時計2分,專業性崗位1小時計3分;但實際操作中,很多志願行為是無法記錄的。“舉個例子,志願者花一刻鐘去看了老人,該怎麼計?”金記炳説,大部分善舉,志願者不會特地來找他計分,他也不知道該參照什麼準則。於是,大家漸漸地就對“計分”疲憊了。

  對於這一點,居委會和街道也感觸頗深。以蘭嶺園試行電子記分為例,每當志願者參與了活動,居委會都需要派人進行名單統計,街道也需要由專人在系統裏錄入信息。“曹楊街道有1萬多名志願者,其中活躍志願者超過1000人。而所有的居委會都沒有專門的志願者負責人。這麼龐大的工作量,誰來做,如何長期做下去,都是一個難題。”曹楊街道社科辦一名工作人員説。

  3 改革積極探索新模式

  毫無疑問,“公益積分”是一個好項目。近年來,市文明辦也十分鼓勵基層社區積極探索這一新模式。

  據曹楊街道相關負責負責人介紹,上個月,通過與第三方機構合作的方式,一個名為“時光寶盒”的公益平臺在社區上線啟動,吸引了眾多志願者和志願家庭首批服務和體驗。該負責人表示,相比過去計分難的情況,“時光寶盒”平臺在微信上即可看到,1分鐘公益服務對應1積分,1個小時志願服務可以兌換一杯星巴克咖啡電子券,也可以兌換一張“這餐我請”的餐品,可以將此券轉贈老人,或由第三方機構轉贈給社區老人。後期,還會加入更多志願積分可兌換的禮品。

  而據宜川路街道社事辦負責人介紹,目前,除了在“3·5學雷鋒日”及“12·5國際志願者日”推出積分兌換,他們從去年年底起也試點推行了日常公益積分兌換。“這些項目主要是和社區中心的共建單位,第三方組織合作的。”據介紹,他們通過第三方募捐的形式籌集物資,隨後在主題日活動中開展積分兌換,志願者可以拿著積點卡現場蓋章兌換。

  此外,在整合社會資源方面,街道也動足了腦筋。如,從社區企事業單位提供的一些服務,包括學校黨支部提供的愛心補習班,企業提供的白領素質拓展、放鬆訓練、心理放壓課程等服務中尋找支撐。

  4 突破信息將納入徵信平臺

  記者從上海市文明辦志願服務工作處了解到,雖然目前全市還沒有統一推行“公益積分”,但近年來已通過表彰優秀志願者、提供免費體檢、免費遊玩名額等途徑,摸索建立志願者鼓勵機制。更讓人興奮的是,市文明辦和市發改委已決定聯手把志願服務信息納入徵信平臺,對符合條件的志願者給予信用正向激勵,這在全國尚屬先例。

  市文明辦志願服務工作處副處長俞偉表示,從2009年徵召上海世博會志願者起,市文明辦就建立了志願者信息管理系統,團隊可在志願者網上發佈項目,而志願者可以參與並記錄時長。截至目前,已有超過340萬志願者註冊,服務時長達2.2億小時。

  有了時長,需不需要將時長轉換成獎勵?如何將時長轉化成獎勵?俞偉説,針對這一問題,他們也曾開展了研究。據《2016年上海志願服務發展新情況》數據顯示,逾五成志願者希望能獲得信用鼓勵或換取相應服務,倡導並突出無償奉獻的不足兩成。

  “總體來看,志願者激勵機制也是保障志願服務活動開展的重要依託。而且,相較于金錢鼓勵,信用激勵機制更受志願者青睞。”俞偉説。

  為此,除了每兩年評選傑出志願者以外,從去年開始,市文明辦聯手9家三級醫院,對100名優秀志願者個人進行免費體檢,對700名優秀志願者提供甲狀腺篩查。今年,他們還獲得了上海迪士尼樂園的支持,將1000張門票送給了優秀志願者們。“這種帶有結合了榮譽及實際獎勵的表彰,受到了很多志願者的好評。”而對於握有時長的普通志願者,他們也試點12家三級醫院擺放了“時間兌換機”。志願者可以憑藉事件記錄,免費兌換食物、飲用水等。俞偉表示,他們一直對街道探索“公益積分”持鼓勵、肯定的態度,一些社區也已找到了自己的發展模式,如長寧某街道給志願者送報紙、崇明某街道給予志願者星級榮譽等。“今後,從全市層面上來看,志願服務信息將被納入徵信平臺,符合條件的志願者將得到信用正向激勵,這會激勵更多的人加入志願者隊伍中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