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去年0家今年101家 小市值公司暴增折射市場生態嬗變
短短一年,A股迷你市值公司(總市值低於25億元)從無到有、快速擴容,至今已超百家。它們大多主營慘淡、業績滑坡,而隨之而來的股價下跌、成交低迷,又令機構投資者避之不及。據市場人士稱,現在兜售殼公司的越來越多,而好資産卻愈發稀缺。
截至12月4日,滬深兩市市值低於25億元且上市滿兩年的公司數量已增至101家,而在2016年同期,市場上沒有一家公司市值低於25億元,2015年末這一數據也僅為13家。迷你市值公司快速擴容背後,是相關個股股價的大幅下跌。據統計,上述101家公司中,年初至今跌幅超過50%的已超四成。
除了公司本身,迷你市值公司“大擴容”還有著深刻的時代因素。去年以來,IPO常態化,以及重組、再融資等新規發佈,令過往流行的烏鴉變鳳凰故事難再講述。在A股市場日趨國際化的大背景下,無法給投資者帶來真實回報的公司終將被市場拋棄,市場生態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良幣驅逐劣幣的效應正在增強。
主營很慘淡
市場整體表現穩健之時,個別公司市值大幅縮水,甚至成為迷你市值公司,顯然與其自身業績有著極大相關性。據記者統計,虧損,甚至連續虧損成為這些公司的重要標簽。
例如,*ST東數公告稱,公司今年前三季度虧損1.62億元,而在2015年、2016年,其分別虧損2.12億元和2.33億元,若今年無法扭虧為盈,公司股票將面臨暫停上市。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公司也呈現出一定的行業特性,按照申萬一級行業分佈來説,101家迷你市值公司中,機械設備行業有20家,佔比約為五分之一,且這些公司屬細分領域大多為傳統製造業。例如,梅安森主營生産煤礦安監設備,蘇常柴A主要生産柴油機,標準股份主營為縫紉機生産,普麗盛主要生産灌裝機系列設備等。
在分析人士看來,産業新老更替本身就是經濟常態,如果一家公司身處夕陽産業,又不能佔領足夠大的市場份額,自然就會陷入業務萎縮的局面。一旦落到如此境地,市場資金不再關注這些公司,其股價自然逐級跌落。
重組被嚴管
主營靠不住,績差公司就想靠並購重組來實現升級轉型,或管理市值。在此之前的幾年裏,並購重組成為了A股市場投資主旋律,並演化出不少忽悠式並購重組案例。魚龍混雜的並購江湖最終引來了強監管。
自去年以來,監管層陸續出臺了再融資新規、並購重組新規及減持新規,並對易主行為加強了監管。這些新規令烏鴉變鳳凰的把戲變得越來越難操作,尤其是重組新規威力巨大,從完善借殼認定標準、取消借殼配套融資、延長殼公司原股東和標的公司小股東持股鎖定期、加大事後處罰力度等方面,壓縮了市場各參與主體的監管套利空間。
在監管高壓下,眾多上市公司或定增受阻,或並購夭折,或重組取消。上述101家小市值公司中,約有三分之一的公司因資本運作受阻而陷入困境。
例如,山東金泰于2016年4月26日因重大事項停牌,而後於5月11日進入重大資産重組停牌程式。6月17日,證監會《上市公司重大資産重組管理辦法》修訂稿出爐,新規則取消重組上市的配套融資,提高對重組方的實力要求。為此,山東金泰中途調換重組標的,但最終由於對重組工作量預估不足,還是終止了重組。
*ST河化11月24日公告稱,公司與擬購買標的資産的交易對方在估值、業績指標等核心交易條款上未能達成一致意見,決定終止籌劃重組事項。11月3日,仟源醫藥宣佈,公司定增申請未能獲得證監會審核,長達近一年半的努力就此告負。
有投行人士表示,重組、再融資等新規出臺,旨在打擊扭曲制度初衷、擾亂市場估值、損害投資生態的行為,進而為真正服務供給側改革和實體經濟發展的資本運作留足空間。而IPO常態化,則為市場持續帶來新鮮血液,為內生增長的公司提供發展機會。
分化將繼續
眾多迷你市值公司在主營回天乏力之時,各顯神通,展開自我救贖之路。同時,持續下跌之後,有些“煙蒂”開始被青睞,個別殼資源被資金當作“押寶”標的。
如國農科技近期被知名遊資中國中投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無錫清揚路證券營業部大舉買入。寧波中百雖然因徐翔事件陷入困境,但均勝電子控股股東仍現身其前10大股東。天晟新材11月29日晚公告,公司實控人增持公司股份249.43萬股,致使晟衍及其一致行動人持有公司股份數佔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由29.23%增加為30%。民豐特紙控股股東也于10月增持200萬股完成增持計劃。
對於ST股來説,通過資本運作實現逆襲就更為迫切。例如,*ST東數今年曾兩次重組未果,如今年全年無法扭虧股票將暫停上市。
在分析人士看來,如果的確未能保殼,相當一批ST股將按照規則退出資本市場。而如果不觸及退市警戒線,卻業績低迷,毫無前景,這些個股則將變為成交低迷、甚至無人問津的“仙股”,難入主流資金法眼。
多年來的市場因素影響,A股長期存在“小而美”的情況,即公司市值越小,反彈力度越大,甚至有“每年固定買市值最小的公司”這種奇特的“最小市值投資法”。如今,市場風格已在變化,這一邏輯要重新考量了。
有研究人士表示,以供給側改革為代表的供給結構調整,以及消費升級的需求結構調整,加速了産業之間和産業內部的優勝劣汰,有利於行業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的崛起。今年以來,貴州茅臺、中國平安、中國神華、美的集團、伊利股份、恒瑞醫藥、京東方等一批行業龍頭公司股價漲幅可觀,不少公司股價甚至已經翻番。
有投行人士對上證報記者表示,經過這兩年IPO步入常態化,未來高品質IPO項目將會逐步減少。與此同時,監管層對IPO審核的標準並未放鬆。上證報記者統計發現,2016年IPO整體否決率不到10%,而今年前三季度,IPO否決率上升至13.09%。在第十七屆發審委履職後,隨著單日審核“零通過率”、“6否5”等結果的出現,IPO整體否決率已接近30%。
有市場人士認為,白馬股、藍籌股受到市場青睞,IPO保持常態化並從嚴把控,在此背景下,市場的關注點、資金的方向才會回歸業績為王的價值取向,從而更好地推動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不排除有個別殼公司被優質中概股或擬上市的互聯網公司借殼,從而像江南嘉捷一樣烏鴉變鳳凰,但這個概率已經變得很小很小。”該人士如此感嘆。據他觀察,現在賣殼的越來越多,而借殼的卻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