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海經濟運行全年目標預計能夠全面完成,交出較好答卷後如何進一步提升品質效益
製圖:王晨
前三季度交出了“7速”的較好答卷之後,全年上海經濟運行會呈現什麼樣的走勢?記者近日從上海市統計局、市發改委等部門了解到,截至目前,上海各項主要經濟指標繼續呈現穩中上行走勢,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好于預期。這個總體判斷有著更為樂觀的經濟態勢,那就是增長更穩、結構更優、效益更好。
整體穩健之中,進入四季度,上海個別經濟指標也出現了一定的波動。對此,統計部門指出,去年同期的高基數和一些短期因素是波動主要原因,這些波動並不會改變全年上海經濟走勢。“全年目標任務預計能夠全面完成,而從下一步發展方向看,上海要實現新的經濟發展目標,需要進一步以提高發展品質和效益為中心,堅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海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二三産業協同融合發展
這個月,連續7年集裝箱吞吐量全球第一的上海港又將迎來一件大事:洋山深水港第四期項目——世界上最大的自動化碼頭正式開港。今年11月份,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已經突破13萬標箱,在洋山四期開港的帶動下,全年有望再次刷新歷史記錄。
洋山四期全套自動化設備由振華重工自主研發和建設。在這座全新的碼頭上,現代服務業的新需求與先進製造業的新技術深度融合,互為推動力。“我們打造自動化碼頭的下一站,是意大利。”振華重工相關負責人介紹,憑藉在上海和國內多個港口的自動化碼頭設計建造經驗,企業已經拿下海外訂單,沿著“一帶一路”將中國的自動化碼頭技術帶向世界。
這是上海經濟運行中的一個新趨勢。今年以來,二三産業不再是“此消彼長”,而是緊緊聚焦振興實體經濟的方向,進入了協同增長、融合發展的軌道。
前三季度,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同比增長9.4%,為2012年以來同期最高。與此同時,上海服務業克服樓市、股市回落影響,也實現了平穩增長和結構優化,其中,金融市場總體平穩,金融市場交易額扭轉了去年下降的態勢,生産性服務業、會展業、電子商業等新興業態快速增長。
“資金呈現‘脫虛向實’跡象,這是今年以來上海經濟運行的新特點。”上海市銀監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上海非金融企業貸款同比持續增長,金融機構發放貸款持續向製造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傾斜,科技金融和投貸聯動試點業務穩步增長。
當發展的著力點瞄準“實體經濟”,二三産業之間便不存在“誰快誰慢、誰進誰退”的矛盾問題。同樣作為國際航運中心的一部分,位於寶山吳淞口的上海國際郵輪港,在成為亞太第一、世界第四的郵輪母港之後,正借助國産豪華郵輪建造的契機,由純粹的第三産業向二三産融合、上下游産業鏈銜接的新方向轉型。最近,上海發佈了推動人工智能發展的實施意見,這一前沿的領域,從基礎研發到應用,涉及二三産業的各個領域,同樣代表著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的最新趨勢。
上海實體經濟正在全面振興,但這並不意味著新舊動能轉換已經“大功告成”,分析當前經濟運行情況,可以看到上海産業結構調整還需持續推進。前三季度,上海電子信息産品製造業産值保持兩位增速,結束了此前連續5年下降的局面,但進入10月份,行業增速又出現不小的回落。市發改委介紹,前三季度上海的代工企業為iPhone訂單提前備貨加快生産,待手機上市後企業生産則迅速回落。“iPhone歷次重要的新品上市,都會對上海電子信息産品製造業産生明顯影響。”
分析人士指出,基於成本等因素,近年來像代工iPhone這樣勞動密集型的産業正在逐步從上海向外轉移,但從今年的行業數據指標看,該産業佔比仍然不低,這也側面反映出電子信息産品製造的領域,仍有培育新動能、提升品質效益的巨大空間。
打造近悅遠來營商環境
企業願不願來上海,在上海能不能發展好,這些構成了上海經濟運行的微觀基礎,而營商環境,是基礎中的基礎。
11月底,商湯集團與上海市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約定未來5年,在滬投資不低於60億元,推進人工智能技術創新與生態圈建設。2年前,商湯集團在上海漕河涇高新技術開發區設立了辦事處。對於僅200多平方米、10來人的小小辦事處,園區深入了解企業需求,以“最高標準”傾力為企業服務,為企業在上海建立千人級規模的全球研發中心奠定基礎。伴隨上海人工智能發展實施意見落地,上海第一次以市政府名義與一家尚處於初創期的企業簽約,讓商湯集團對在上海發展壯大充滿了信心。
商湯集團經營者表示,選擇上海,毫不猶豫,主要基於三點:人才方面擁有最大優勢,人工智能産業應用平臺豐富,政府對人工智能産業重視程度高。在企業看來,這三點,也構成了上海在人工智能領域獨特的營商環境。
“我們的産業規劃正在改變,不再是簡單地出臺産業政策,而是聚焦于新興産業需要什麼樣的發展條件,要形成什麼樣的基礎等方面。”上海交大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經濟學教授陳憲表示,政府為産業發展創造條件和基礎,吸引讓企業來試錯、去突破,這樣的生態系統,便是一座城市出色的營商環境。
以制度創新為核心,著力提升營商環境,正在成為上海全市上下的共同行動。當前上海自貿試驗區全面深化方案細化的98項改革任務和2017年的24項重點工作全部推開,“三區一堡”建設加快推進,全國首張自貿試驗區金融服務業對外開放負面清單指引正式發佈,自由貿易港區建設方案已向中央提交。統計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上海自貿試驗區累計新設企業4.9萬戶。
在全市範圍內,上海正在落實新一輪降低企業負擔方案,預計全年新減負超過440億元;著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今年前三季度已分三批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等事項119項;深化“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在116項改革試點事項中,37項已在全市範圍實施,17項在全國複製推廣。
得益於自貿區改革,上海的營商環境基礎較好,但橫向比較,差距依然存在。對標兄弟省市,浙江的“最多跑一次”、江蘇的“不見面審批”的行政審批改革,就是值得學習和借鑒的經驗。浙江省開展的上半年“最多跑一次”改革抽樣調查評估顯示,全省“最多跑一次”實現率、滿意率分別為77.7%和86.9%。今年前三季度,浙江省新設企業28.4萬家,同比增長25.4%,平均每天新設企業1040家、個體工商戶2040戶。這些數據顯示,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對當地經濟運行穩中向好發揮了有效的推動作用。
對標國際最高水準,差距更為明顯。比如今年以來上海利用外資出現一定程度、較長時間的同比下降,除了外部客觀因素外,也有營商環境方面的短板。在滬外資企業經營者指出,和亞太地區其他中心城市相比,上海在知識産權、開放領域、人才引進政策等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下階段上海吸引外資,土地、稅收等優惠很難起到有效作用,關鍵要看法律、規則、管理體制能否跟得上國際化、法制化營商環境的要求,加快建立順應服務業開放的體制機制,將是未來上海吸引外資的核心突破口。”上海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權衡表示。
區域合作中尋找新支點
汽車産業,是當前上海經濟回暖復蘇中舉足輕重的支柱産業之一。前三季度汽車行業産值增長23%,拉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增長4.2個百分點。怎麼看待這樣的“爆髮式”增長?一方面,這是上海汽車工業主動適應市場需求變化、加快産品結構調整帶來的成果;但從另一方面看,受産能限制,本地汽車工業産值長時間維持這樣的高增長速度,並不現實。
然而視線拓寬後,就能發現上海汽車工業增長的動力來源不止在上海一地,而其影響作用也不局限在上海。
在上海,目前上汽集團與阿裡巴巴的合作已經開展了3年多,上汽自主品牌漂亮的翻身仗,直接來源於雙方的跨界合作,雙方共同打造的下一代互聯網汽車産品也即將投入市場。在江蘇,今年上汽集團與國內領先的動力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共同投建新能源汽車電池基地,一期投資規模就超百億元,明年年底將全面投産,在新能源領域,上汽集團和國內民營企業如此大規模的合作,還是第一次。在浙江,上汽大眾標杆性的杭州灣新區工廠本月迎來了二期項目竣工投産,使當地汽車年産能達到60萬輛。站在海邊望向工廠,可以看到一座空中廊橋連接一二期兩座工廠,車身竟能在“空中流水線”上隨時輸送。在服務領域,提供新能源分時租賃服務的環球車享在長三角地區已有1.3萬餘輛新能源車,5200個網點,會員人數超過135萬。
上海汽車産業對接長三角,從投資建廠進而發展到多維度、深層次的合作,與長三角地區一同探索汽車行業轉型升級的新路徑。透過觀察汽車行業可以發現,當人才、技術、資金、項目等要素自由流動,在更廣闊的區域空間裏,制約經濟發展的種種瓶頸問題將有望破解。
市場主體作為“先鋒”,市場化合作的方式充分展開,這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特點。專家指出,在此基礎上,長三角也亟待探索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發展機制,上海應該發揮更重要的作用,與兄弟省市一同搭建平臺,促進要素自由流動,加快在更大範圍內形成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從而引領長三角參與全球城市群的競爭。
新一輪的合作探索已經起步。今年,在松江打造G60上海松江科創走廊、杭州打造城西科創大走廊的基礎上,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進一步提出構想,沿著以松江為起點的G60高速公路,串起嘉興、杭州等地聯手打造G60科創走廊。從“G60上海松江科創走廊”,到“G60科創走廊”,名稱的簡化背後是理念的變化與深化。松江區委書記程向民表示,G60科創走廊的實質,就是借助長三角地區産業集聚密集的特點,依託國家長三角一體化戰略和上海建設科創中心戰略,打造一個開放型、面向長三角的國家科創要素對接服務平臺。
最近,上海市發改委赴長三角學習走訪,與蘇浙皖三地發改委座談交流,研究長三角區域協同發展對接方向。“大家共識很充分,合作的願望和需求非常強烈,期待合作機制能更務實,能在各個領域以各種形式開展區域對接與合作。”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