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推出“先行先試”舉措優化稅收營商環境

2017-11-09 10:06:17|來源:解放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上海推出28項“先行先試”舉措優化稅收營商環境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6

  11月8日,上海市稅務局在市政府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為進一步優化上海營商環境,市稅務局將通過實施《優化營商環境 提升納稅便利度實施方案》(簡稱“《方案》”)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納稅便利度。根據《方案》要求,市稅務局第一批將在全國範圍內率先推出六個方面28項具體措施。

  營商環境是一個國家軟實力的重要體現。世界銀行最新發佈的《2018年全球營商環境報告》指出,過去一年,隨著一系列稅收優化政策的出臺,在中國某些中心城市,例如上海,企業納稅正變得更加容易。

  數據顯示,上海每年的納稅準備期已從2016年的263個小時減少到2017年的207個小時,稅務部門的行政審批事項已從過去的80多項減少到現在的7項,並且目前80%的辦稅事項可通過網上辦結。

  雖然從世界銀行的指標來看,上海的稅收營商環境已經獲得了極大改善,但與國際上發達經濟體相比,仍有極大的提升空間。上海市稅務局總經濟師蔣旭濤表示,隨著《方案》的實施,未來上海將在縮短辦稅時長,減少時間準備,簡化辦稅流程,提高辦稅效能,打造公平公正執法體系,打造服務保障體系等六大方面進一步提升納稅服務水準。

  以下為六個方面28項具體措施

  第一方面 打造便捷辦稅體系,縮短辦稅時長

  (一)套餐式開業登記。為新辦企業提供集信息確認、戶管註冊、稅種核定、資料發放、新辦企業培訓為一體的套餐式開業服務;通過與工商部門信息共享,提供確認式信息補錄服務,簡化開業流程,減少納稅人奔波和企業開辦時間。

  (二)簡易式登出登記。深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推進簡易登出登記,針對定期定額徵收的個體工商戶、辦理臨時稅務登記證的納稅人等,簡化登出流程,縮短登出時長。

  (三)實現網上更正申報。通過網上申報系統,試點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申報的網上自主更正,如發現申報錯誤,在申報期內,納稅人可自行多次在網上修改,減輕納稅人辦稅負擔。

  (四)推廣表證單書要素化。建立數據集成,實現納稅申報數據的自動歸類和自動填寫,進一步簡化或合併申報表。依託網上辦稅服務廳,實現涉稅事項表證單書要素化管理,簡化辦稅流程,減少納稅人申報時間。

  (五)簡並申報繳稅次數。在制度支持的情況下,符合條件的小規模納稅人,研究探索按年度申報。

  (六)探索預填式一鍵申報。探索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預填式一鍵申報,符合條件的納稅人可根據納稅人基礎信息和其他數據,自動生成申報表,納稅人只需確認,減少納稅人申報填寫時間。

  第二方面 打造集約辦稅體系,減少準備時長

  (七)推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出口退稅項目深化應用。充分發揮“互聯網+稅務”優勢,將現行出口退稅申報業務流程全面納入“單一窗口”平臺管理。一方面,使出口企業在退稅申報時不再需要逐筆逐項手工錄入相關信息,實現退稅申報數據“共享化”採集和智慧配單處理,為納稅人報稅增效減負。另一方面,通過協調各口岸執法單位開展執法互助行動,跨部門積累獲取各類執法信息為退稅審核和預警評估所用,強化出口退稅協同監管質效。

  (八)推行無紙化退稅。試點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退稅無紙化,探索納稅信用等級為A級的納稅人,在辦理匯算清繳退稅時,不再提供紙質申報憑證和資料,以電子數據代替紙質資料,逐步實現退稅業務辦理的全程無紙化操作。

  (九)擴大增值稅發票電子化應用範圍。進一步推廣電子普通發票,實現發票網絡化運行,提高發票數據應用力度。

  (十)擴大增值稅專票勾選認證範圍。在全面推進電子發票基礎上,擴大勾選認證範圍,除納稅信用評級為D級的納稅人以外,新成立、未評級納稅人均可使用勾選認證方式。

  (十一)豐富宣傳輔導方式。主動開展全方位、多渠道、創新性、分類分級稅法宣傳,確保稅收政策宣傳解讀口徑的一致性。暢通各宣傳渠道,通過辦稅服務廳、12366納稅服務熱線、稅務網站微信等,回應社會關切問題,使納稅人及時了解最新稅收政策、優惠舉措和辦稅流程,提高稅收政策透明度。探索納稅人宣傳輔導新模式,與第三方合作打造開放互動式網上納稅人學堂,為納稅人提供稅收學習和辦稅準備的輔導。針對納稅人個性化偏好,主動提供精準政策推送服務,為不同類型納稅人提供多元化的在線溝通方式。

  第三方面 打造協同共治體系,簡化辦稅流程

  (十二)加強涉稅信息互認。繼續擴大政府部門信息共享,實行跨部門網絡化合作,打破部門間信息壁壘。

  (十三)深化跨區域信息共享。繼續推動長江經濟帶稅收信息共享平臺建設。獲取長江經濟帶區域內企業信息,繪製企業族譜關係,為區域內企業稅收諮詢、政策共享提供便利,為區域企業風險共同防範做好數據儲備。

  (十四)推進銀稅互動工作開展。加強與銀監、財政等部門的合作,為政府擔保部門提供數據,不斷豐富銀稅互動服務層次,為小微企業提供覆蓋信貸業務全流程,貫穿貸前、貸中、貸後全環節的銀稅互動産品,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

  (十五)發展涉稅專業服務。探索建立稅務機關與涉稅專業服務機構的業務合作機制,通過政府購買或無償委託等形式開展合作,發揮涉稅專業服務機構專業優勢。不定期邀請涉稅專業服務機構、高校研究機構等舉行專題研討沙龍,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助力企業發展。

  (十六)探索與社保、公積金等部門間協作。與人社局和公積金管理中心共同分析社保、公積金徵收過程中的問題,研究跨部門服務舉措推出的可行性,切實降低納稅人的辦事成本。

  第四方面 打造智慧辦稅體系,提高辦稅效能

  (十七)推進電子稅務局建設。建設以全面提升稅收管理和服務水準為目標,以充分依託“互聯網+”技術為手段,以大數據應用為重要特徵的電子稅務局,實現服務風控並舉、線上線下融通、信息共享共聯、數據創新創智的現代化稅收徵管方式。

  (十八)搭建納稅服務綜合管理平臺。完善納稅服務需求管理機制,多渠道動態收集、分析納稅人需求,快速響應納稅人訴求,優化辦稅服務體驗。建立納稅人行為畫像庫,採集納稅人行為數據,為納稅人建立身份檔案,向納稅人提供精準貼心服務。

  (十九)創新“智慧諮詢”服務模式。依託智慧機器人,為納稅人提供“智慧為主、人工為輔”的個性化、自助化在線溝通服務,提高服務效率。

  (二十)拓展多元化繳稅方式。進一步加大POS機使用的場所和範圍,優化POS機模式,做好相關試點和升級部署工作。

  第五方面 打造公平公正執法體系,優化辦稅環境

  (二十一)探索試點稽查執法全過程記錄製度。探索通過文字、音像等記錄方式,對稅收稽查執法行為進行記錄並歸檔,實現全過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

  (二十二)規範執法行為和簡化優化行政許可辦理。推行稅收執法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自覺接受社會監督。

  (二十三)完善電子護欄信息化平臺。將風險管理與電子稅務局納稅人端建設緊密結合,打造嵌入風險管理理念的網上辦稅服務體系。

  (二十四)創新稅收執法方式。推廣應用“稽查雙隨機工作平臺”;科學安排本市稅務稽查隨機抽查工作計劃;指導規範稅務行政執法行為。

  第六方面 打造服務保障體系,夯實辦稅基礎

  (二十五)實施納稅人分類分級管理。結合稅源專業化改革工作實際,結合納稅人分類、納稅信用等級評價、實名辦稅誠信紀錄等,針對不同納稅人科學實施差異化的風險管理與納稅服務措施。

  (二十六)提升納稅服務數據治理和集成水準。通過組建納稅服務數據管理專業團隊,開展納稅服務數據品質管理和應用分析等相關工作,為分類分級納稅服務工作提供數據基礎;為納稅人提供個性化的主動服務提供參考。

  (二十七)探索納稅服務機構職能調整。進一步優化和完善“重點稅源專人專崗管理,一般稅源專業化管理,零散稅源依託第三方管理”的管理模式,推動現代化納稅服務體系建設。

  (二十八)構建營商環境評價機制。建立以納稅人獲得感為衡量標準,有效檢驗稅收營商環境改革成效、科學反映納稅便利化程度的評價機制,動態推出針對性改進措施,不斷優化稅收營商環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