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海市第一次地理國情普查公報》日前發佈 摸清市域地理國情之“最”
市測繪院第三分院的孫濤是上海第一次地理國情普查的外業作業員,主要工作是對內業採集和判讀工作中存在疑問的、信息內容不完整的地理國情內容,進行外業實地核查。幾番比對,最終得出了“上海市域內海拔最高點是大金山島”的準確結論。
《上海市第一次地理國情普查公報》日前全文對外發佈,揭秘了鮮為人知的“上海之最”———最高的山、最大的湖、最密的路網……它的分量究竟有多重?市測繪院第四分院總工程師劉美蘭是這麼説的:“地理國情普查是一項首創性的工作,其要素之全、工序之繁、參與人員之多、涉及面之廣,在我國測繪史上前所未有。”這份“上海公報”的背後,凝結了數百名測繪人員三年的努力,經過室內分析判讀和野外實地調查,最終厘清了“所見即所得”的上海地理國情家底數據,今後每一年都將對此進行動態監測,以便全盤掌握變化。近日,記者走進市測繪院,聽參與人員細數公報誕生始末。
外業:野渡乘橫舟,隻身探山頭
別看上海歷來是平原地區,但測量山的海拔必須精準。孫濤告訴記者,山的最高點不能是人造建築物,也不能包括樹的高度,這樣得出的凈高才最貼近實際。要遵循走到、看到、記到的原則,很多時候即使艱難爬到山頂,也會發現那裏並不是最高的地方,還得沿著山脊繼續往高處走。大金山島是孫濤和同事們探訪的第一座山,從臨近碼頭到山腳的直線距離為6公里。大金山島有條石板路,一組人站在山頂核驗最高海拔,另一組則身處半山腰採用全站儀的方式測量,兩組數據互為佐證,最終大金山島的海拔定格在103.70米。上海現存的18座山中很少有像樣的路,又常年被遮天蔽日的森林覆蓋,測繪人員要不斷地鑽進鑽出尋找信號。
地理國情普查的順利開展,得益於國力提升與測繪技術發展。“這是以前想做但做不了的事。”劉美蘭説。隨著綜合國力提升,2013年3月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工作啟動。
內業:算累千數據,繪紙上江山
劉美蘭所在的技術支撐組是普查工作的“大腦”,要從普查方法、指標、生産流程等方面給予技術保障。“地理國情普查內容反映的東西很細,採集的標準較多。”據介紹,本次普查範圍覆蓋全上海,以地表自然、人文地理要素和相關地理市情要素為普查對象,開展數據資料收集分析、數據採集、數據處理、數據庫建設、數據統計分析等一系列流程,並根據上海區域自身特徵、管理的需求,全面獲取、準確勾勒上海的地表信息和地理實體要素。
在劉美蘭看來,上海的地理國情信息比較“細碎”,因此按照城市化區域特點,在普查尺度、內容指標上追求“精細”特色。這裡有必要著重提一下這份公報不能忽略的前提———“以2015年6月30日為標準時點”。和常見的年終盤點報告不同,全國地理國情普查的節點統一選在年中,具有地理國情普查專業特點,今後每年都將以這個時點為基準進行常態化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