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寫好“服”字 稱得上改革開放標杆

2017-12-14 09:06:25|來源:解放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品區·年度字 | 浦東只有寫好這個字,才稱得上改革開放的標杆

  站在上海中心的頂層,從雲端俯瞰陸家嘴的繁華;站在東海之畔的洋山,于寂靜中領略全球最大無人碼頭的神奇;站在迪士尼樂園的入口,從笑語裏感受世界級主題公園的魅力。置身今日之浦東,你會用怎樣一個字來形容她:

  是“高”,是“大”,是“快”,抑或是“豪”?

  其實,這些都對,也都不儘然。對勇當新時代全國改革開放、創新發展標杆的浦東而言,這些都略顯表像。如果一定要用一個字來説説今年浦東這些事,總覺得繞不開一個“服”字:服務大局、服務全國、服務人民的“服”字,也是“服了you”(服了你)的“服”字。

  服從大局、服務大局,探索的腳步從未停止

  從大局中看清自己的定位,謀劃自身的行動,服從大局、服務大局,這一直都是浦東的傳統。

  1990年4月,黨中央、國務院同意上海加快浦東地區開發。這項由大局思考做出的戰略決策,反映了中央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的政治胸襟,也體現了巨大的解放思想的勇氣。與上世紀80年代初開放5個特區不同,浦東開發,打出上海這張“王牌”,這不僅是在建設一個新“城”,更是在探索一條新“路”。這一重大舉措準確把握了經濟全球化機遇,足以證明中國把改革開放推進到新階段義無反顧的決心和信心。

  正是思想的高起點,奠定了浦東開發開放成功的基礎。

  如今,這條新路仍在延續,探索的腳步並未停止。在今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是黨中央在新形勢下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的一項戰略舉措。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上,要堅持全方位對外開放,繼續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上海要解放思想、勇於突破、當好標杆,對照最高標準、查找短板弱項,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進一步彰顯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試驗田的作用,亮明我國向世界全方位開放的鮮明態度。

  可以説,對浦東而言,對上海自貿區而言,2017年都是一個重要的年份:第一輪三年試驗已經完成,改革成績單得到中央的高度認可,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又馬不停蹄地啟動了。

  在浦東,人們看到,剛剛開完領導幹部務虛會,上海市委常委、浦東新區區委書記翁祖亮一行十來人便拎上盒飯,跳上中巴,急匆匆趕到自貿區一線,實地研討自由貿易港區的建設方案。“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十九大報告中這一新的表述,讓浦東人很激動,也給這裡帶來了新氣象。因為中國第一個自貿試驗區誕生在浦東,而上海自貿區改革3.0版,就包括建設自由貿易港。在翁祖亮看來,自由貿易港必須對標全球開放水準最高標準,向世界亮出自由貿易港的中國方案。

  服務好企業和市民,就看願不願革自己的命

  在浦東,一支進口口紅的故事流傳頗廣。外高橋保稅區4號門附近,在碼頭與倉庫之間,一個四面裝有落地玻璃的上海外高橋國際化粧品展示交易中心體驗館今年夏天正式開館。館內,白色主調的各個展示區間裝點著綠植,佔地2300平方米的體驗館就像一個化粧品的“大世界”,來自全球各地的2000多種進口化粧品牌在此爭奇鬥艷。

  過去,由於進口化粧品審批事權在國家食藥監總局,企業每進口一種新化粧品,都要到北京提交材料、接受專家審評。為了進口一支口紅,企業辦事人員常要帶著一箱子的産品資料、企業資料和樣品,送到北京審批。自從浦東試點實施非特殊用途化粧品進口“審批改備案”改革後,這樣的現象消失了。一支進口口紅以前需要3到5個月的審批時間,如今5個工作日就可完成備案,進入中國市場, 中國消費者能同步體驗全球最新款的化粧品,這項改革還有望在全國複製推廣。

  事實上,4年的上海自貿區試驗,累計有100多項制度創新成果在全國複製推廣。上海和浦東從未忘記:自貿區是國家的試驗田,不是地方的自留地;是制度創新的高地,不是優惠政策的洼地;是種苗圃,而不是栽盆景———服務全國,為全國改革探路,浦東責無旁貸。

  而在改革的路上,要想求得可複製可推廣的真經驗,就必須動真格,必須勇於衝破思想觀念的障礙和利益固化的藩籬,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

  刀刃向內。今年以來,浦東不斷加快以自貿試驗區理念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探索在一個完整行政區域內一級地方政府的管理新體制、監管新模式,努力做到放得更活、管得更好、服務更優。近日,浦東新區行政服務中心多了一個名叫“大家來找茬”的專窗,綜合解答各類辦事諮詢的同時,還專門應對辦事人的各種“找茬”。過去,企業和個人來辦事,不僅要找對門,還要找對人,而這樣一個“無差異窗口”,通過讓辦事群眾找問題、提建議、謀策略,進一步提升了政府辦事效能。政府不再以管理者自居,而是積極向市場、市民“拜師求藝”,“找茬”窗口革的就是自己的命。

  文化領域,改革探路也在進行。一直以來,政府主導的公共文化資源配送是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文化惠民的“剪刀差”卻不時出現:政府送的文化,未必是市民想要看的。為了讓街鎮村居的居民享受到心儀的文化資源,也讓文化公司、專業院團找到合適的受眾市場,浦東舉行了兩場文化採購大會。此舉就是為了去除無效供給,增加有效供給,讓公共文化服務實現精準對接。

  期待一個大大的“服”字

  改革能不能深入、能不能成功,根本要看改革成果是不是惠及廣大人民群眾。老百姓關心什麼、企業期盼什麼,改革就要抓住什麼、推進什麼,通過改革給人民群眾、給廣大企業帶來更多獲得感,這個”服“字,浦東同樣在一筆一畫認真寫好。

  過去,鎮級招商視野不廣、把關不嚴,為了引進一些項目,還常常“兄弟打架”,互相比拼優惠政策,導致經濟結構和效益不盡如人意。與此同時,基層社會治理的力量不夠強,人財物等資源不能互相匹配,降低了百姓的獲得感。作為打造“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先行區”的重要舉措,浦東今年率先啟動實施統籌核心發展權和下沉區域管理權改革工作,直面區、鎮發展中的“痛點”、“難點”和“阻點”,解決發展不平衡、事權責任不匹配、缺乏統籌各自為戰、基本公共服務不均、社會治理精細化程度不夠等突出問題,努力建設高品質的浦東。浦東明確,“統”的目的是進一步提高經濟發展的品質效益;而“放”則是要讓能夠第一時間發現問題的主體,也能第一時間解決問題,實現管理效能的最大化。

  時值年末,浦東又給全區百姓送上了“大禮包”。從本月起,浦東新區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事項基本實現“全區通辦”,浦東居民辦理民政救助、社會保險、醫療保險、就業促進、計劃生育、副補發放、工會事務、住房保障、社保卡辦理、殘聯事務、檔案查詢等個人事項,可選擇就近辦理,一站辦結,再也不用來回奔波了。

  與“高”、“大”、“快”、“豪”相比,“服”這個字一定是不好寫的。但作為排頭兵中的排頭兵,先行者中的先行者,這個“服”又不得不寫好,寫到位,否則何以服眾,何以服人呢?

  事實上,過去20多年,浦東也留下了三個明顯的“相對滯後”:城市功能相對滯後於産業功能,社會功能相對滯後於經濟功能,生活功能相對滯後於生産功能。

  站在新時代新起點上,人們拭目以待,浦東能不能找到實踐黨的十九大精神的著力點、發力點,能不能有“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先鋒精神,能不能有“殺開一條血路、撕開一道口子”的勇氣魄力,敢不敢幹“前無古人”的工作、敢不敢談“難以想像”的項目、敢不敢破“不合時宜”的制度。

  只有做到了這些,人們才會真正信服、佩服,才會給浦東一個大大的“服”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