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譯廠60年 在聲音中重溫紅色經典

2017-12-18 14:16:40|來源:解放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分享到: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圖為崔傑朗誦《祖國,我親愛的祖國》。

  1957年到2017年,上海電影譯製片廠走過60年,讓40多個國家1500多部譯製片走近了無數國人的生活和記憶。在這些影片中,《列寧在1918》《這裡的黎明靜悄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紅色經典影響了一代人。12月16日下午,在馬蘭花劇場舉辦的《紅旗的故鄉——光輝歷程·紅色起點》專場文藝演出上,劉廣寧、曹雷、王建新、崔傑等藝術家,攜手上譯廠的老中青三代譯製人,以情景朗誦的形式,現場回顧了這些經典之作。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

譯製片《這裡的黎明靜悄悄》插曲《飄落》。

  整場演出分為“紅旗故鄉”“開天闢地”“崢嶸年代”“如歌歲月”和“不忘初心”5個篇章。譯製片《列寧在十月》和《列寧在1918》中的經典選粹作為開場。從遙遠的冬宮到興業裏的公館,從阿芙樂爾號巡洋艦到南湖的紅船。十月革命的火種,穿越了時空的界限。上海知青合唱團的《國際歌》讓人心潮澎湃。在詩與歌中,表演者們帶領觀眾重溫了黨的光輝歷程和革命的波瀾壯闊,讚美了黨的誕生地上海這座英雄城市。

  在經典譯製片之外,表演者們還朗誦了高爾基的《海燕》、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等喚起一代人記憶的詩歌。當然,演出還選取了中國革命家的詩歌,如葉挺的《囚歌》和陳然的《我的自白書》。兩首詩歌都是詩人寫于獄中的白話述志詩,詩人的高尚情操和堅定信念讓人感動。在最後一個篇章,何平的《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和吉狄馬加的《時間的入口》將演出推向高潮。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

王建新、程玉珠朗誦高爾基《海燕》。

  在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和上譯廠60週年之際,《紅旗的故鄉——光輝歷程·紅色起點》既是在向紅色致敬、向革命先輩致敬,同時也是在向上譯廠的經典致敬、向譯製人的夢想致敬。60年來,上譯人用語言的神韻和聲音的魅力,讓世界佳篇名作走近千家萬戶,未來更要不忘初心,踏上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