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空間”新華書店揭開面紗

2017-12-18 10:58:20|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書店+美術館”刷新立體式閱讀體驗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9

“光的空間”新華書店滬上開業,不少讀者進店感受書香。(書店方供圖)

  由國際知名建築師安藤忠雄設計的“光的空間”新華書店昨天在滬揭開面紗,嘗試以“書店+美術館”的創意組合營造立體化的閱讀文化體驗。

  實體書店遇上美術館會怎樣改變閱讀?走進坐落于吳中路愛琴海購物公園的“光的空間”新華書店,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高高低低的木色書架,書架中間的方形鏤空讓人將通往深處的層層書架盡收眼底,來自遠方的光線與方格重疊構造了一幅猶如幻鏡的現代場景。據悉,書店佔地面積近4000平方米,主體部分由7樓1620平方米的新華書店、8樓1980平方米的明珠美術館組成,兩者核心區域則以獨具匠心的蛋型建築、星空穹頂多功能活動區域連接。美術館的開幕展正是安藤忠雄的建築作品主題展覽。

  在上海新華發行集團總裁、上海市書刊發行行業協會會長李爽看來,“光的空間”是一種嘗試和挑戰,書店方不想讀者僅僅用“美麗”去形容這家書店,而更希望它是“有價值的”。記者了解到,書店內部圖書陳列面積超70%,書籍以外的經營業態也是為了服務讀者閱讀。之所以混搭美術館,書店方介紹,互聯網時代閱讀的定義正不斷刷新,讀者往往不滿足於簡單的紙面文字閱讀,對畫作、雕塑的賞析也是視覺閱讀;欣賞過美術館展品帶來的視覺衝擊,讀者可以在書店尋覓瀏覽藝術家及作品的相關書籍,參加沙龍互動活動等,形成相互交織的深度閱讀網。

  相較于線上書店,實體書店的優勢是豐富的閱讀體驗。但“光的空間”也不排斥線上應用,比如在選書、精準庫位、薦書等方面,結合全網大數據和專業團隊經驗,將一些被埋沒的好書挖掘出來。除了不定期邀請嘉賓擔任“一日店長”之外,書店還常設“志願者薦書員”,讀者可自發報名,穿上書店定制圍裙,向其他來店讀者分享心儀書籍。

  從書店外觀到書架設計陳列,延續了安藤忠雄一貫的風格,他期待這個空間能增加人與人、人與書的邂逅,使人們對書産生新的認識。“猶如光之於建築,只有閱讀,能讓未來的希望照亮人們的心房。”

  同樣在昨天,新華書店徐匯日月光店、上海書城五角場店也全新開業,以複合化經營迎接讀者。走過80年風雨歷程的老招牌,如何在當下競爭激烈的書店業態中重煥活力?梳理近幾年上海新華的軌跡不難發現,實體書店不僅是圖書零售場所,也是引領城市潮流、營造文化生態的重要場所。新華書店逐漸打破了不少讀者的“刻板印象”,近年來新增特色書店,辦讀書會聚攏人氣,服務定位從側重於如何幫讀者找書,變為“人無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專”的差異化經營。

  有業內人士談到,在講究體驗、分享、個性化的互聯網時代,過往的同質化書店已難以滿足閱讀需求。實體書店需結合各自定位與優勢資源,營造出以書店為紐帶的特色文化圈。書店不能停留在光提供一本本圖書的淺層面上,而是需要靈活配置線上線下出版資源,提供文化增值服務。在書與人的相逢中,新華書店繼續演繹著上海這座城市的書香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