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做好對標文章謀劃新發展

2017-12-19 09:53:55|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近日,來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行政服務中心辦事的企業負責人朱女士發現,在19號窗口,多了一個“請您來找茬”意見徵詢通道。假如反映的問題不複雜,基本隔天能解決。

  “找茬”專窗的設置,是上海自貿區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的一個縮影。根據“找茬”結果,設置集中審批窗口的構想,已提上浦東的工作議程。黨的十九大後,自我加壓的氛圍在自貿試驗區、在浦東新區更濃厚了。

  浦東應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作為改革開放先行區、國家戰略承載區的浦東新區,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掀起學習實踐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熱潮。不同行業、不同部門都在為自己找標杆、看差距,在新起點上重新出發,謀劃發展。

  學深悟透增強幹事本領

  11月下旬,浦東2018年工作務虛會上,市委常委、浦東新區區委書記翁祖亮提出一條重要的工作準則:以強烈的問題導向意識,實事求是地把差距、不足、短板找出來。

  浦東新區要勇當新時代全國改革開放和創新發展的標杆,對浦東的廣大黨員幹部來説,更要有迎難而上的精神狀態。而當前的首要任務,是對黨的十九大精神學深悟透,明確學之所在、學之所向。

  翁祖亮説,從當前浦東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看,黨員幹部迫切需要錘鍊四方面能力:首要的是增強對標能力,前提是提高制定政策的能力,關鍵是增強狠抓落實的能力,重點是增強調查研究能力。

  區領導帶頭給全區黨員講黨課,帶動各部門、各街鎮、各黨支部書記給黨員講黨課,推動面上學習貫徹蔚然成風。區委黨校、社區黨校、黨員教育培訓基地一起努力,形成全區2000多個各類陣地同頻共學的局面。通過專題研討班、黨校學習、自主學習、線上學習等方式,年底前,全區27萬餘名黨員全部輪學一遍。

  學習重長效。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將貫穿浦東新區明年工作的全過程。扎紮實實地學,是為了增強幹事創業的信念,指導實踐工作,提升能力本領。

  調查研究做好科學決策

  浦東新區將實事求是貫穿謀事幹事各環節。調查研究,成了科學決策最好的“前奏曲”。

  浦東新區落實中央和市委要求,積極行動和對標,提出在培育新興産業和創新企業上對標深圳,在科技創新上對標北京中關村,在新型城市化上對標浙江,堅持將沉下去調研和走出去調研同步推進。

  “上個月,我們當了一回‘新農民’,帶回了許多真知灼見。”浦東新區農委主任蘇錦山所説的,正是十九大後區裏走出去的第一站調研。11月,浦東新區由區領導帶隊,農委、發改委、規土局等部門負責人到浙江海鹽、安吉等4個縣市調研,學習當地“美麗鄉村”建設經驗。

  在安吉余村,蘇錦山了解到,十幾年前浙江破釜沉舟開展的美麗鄉村建設,讓余村的年收入從300多萬元一度降到30多萬元,許多水泥廠、礦山關閉,就業崗位減少。“然而十多年後,浙江闖出來了,如今美麗鄉村山清水秀。我們從他們的過去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更加堅定了我們改革的決心和信心。”

  對標,是為了更好地發現問題,分析研判,解決問題。對標發現的短板,就是幹事的發力點和突破口。

  通過幾天的調研,浦東新區更加明確了“美麗鄉村”建設的短板。明年,浦東將在持續改善農居環境上下功夫、補短板,學習浙江經驗,結合“美麗庭院”建設,更好地發動老百姓參與,加快形成黨組織領導下的自治、共治、德治、法治“四位一體”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兄弟省市專設招才局,把招才引智列為‘一把手工程’,讓人眼前一亮。”11月中旬,浦東新區人社局副局長蔡敏隨區調研組前往武漢實地調研,了解當地的人才體制機制、人才政策和服務。

  在武漢調研期間,蔡敏看到一種靈活的突破常規的人才工作思路。她説,武漢聘請知名企業家和學者擔任“招才顧問”“招才大使”,將此制度化。最近,武漢引進了幾名諾獎獲得者,就是通過企業牽線搭橋引人才的成功案例。對標後,浦東將在機制集成、政策制定和人才服務等方面創新突破,針對不同類別人才,制定相應扶持政策,搭建海外人才“一站式”服務平臺等,形成自己的引才優勢。

  對標比較中,浦東新區愈加清醒:只有虛心學習兄弟省份的經驗,才能更好發揮制度環境和創新發展的優勢,提升市場主體滿意度,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

  實踐熔爐中追求卓越

  對標的過程,更是一種自我加壓、走向卓越的過程。

  上海承載的推進自貿試驗區和科創中心建設兩項國家戰略,都在浦東落地。“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準”,成為浦東黨員幹部群眾在改革實踐中的自我要求。

  “在長三角,浙江的‘最多跑一次’、江蘇的‘審批不見面’做得有聲有色,我們要學習借鑒。”浦東新區政府辦副主任、浦東新區自貿區行政服務中心主任蔣紅軍介紹,今年11月,浦東推出單窗通辦模式,即一個窗口受理之後實行後臺分類審批,最後一個口發證。到明年底,網上辦理、“窗口跑一次”的事項將可全部網上辦理。

  創新路上,浦東新區以“做標杆”的最高標準幹事創業。

  浦東張江張衡路,上海同步輻射光源發生裝置前,相關科研人員介紹,上海光源釋放的光,亮度是普通X光的1000倍,相當於一個超級顯微鏡集群,科研效率大大提高,已有超過1.5萬人次的中國科學家到這裡做試驗。他們期盼,這裡成為世界級光子科學研究基地的夢想早日實現。

  圍繞推進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浦東配合推進上海光源二期等大科學裝置落地和建設。今年,硬X射線自由鐳射裝置項目獲批立項,現已完成選址審批手續。今後,科學中心、國家實驗室建設,還將對標美國、德國等國家實驗室和高能級研究基地。

  浦東是全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和現代化建設的縮影。浦東有信心將自己的創新和實踐,轉化為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準。

  張江實驗室確定的最新目標是:到2030年,躋身世界一流的國家實驗室行列,為中國科技強國和上海全球科創中心提供強有力支撐。

  目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新變化,對新時代各項事業發展提出新要求。浦東新區推進“家門口”服務體系建設,在黨建引領下發揮資源整合、力量凝聚等作用,讓部門圍繞街鎮轉,街鎮圍繞村居轉,村居圍繞群眾轉,將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的民生工程做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