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漫步”徐家匯明年年底前實現

2017-12-19 09:56:54|來源:解放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6

一期連廊平臺效果圖/徐匯區建交委供圖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7

徐家匯一期連廊將連接太平洋數碼二期、美羅城、T20(原西亞賓館)等徐匯區建交委供圖

  街區是適合漫步的,公園是最宜休憩的——可當兩者有機融為一體是會呈現什麼樣的效果?作為徐家匯商圈近年來最大手筆的動作之一,徐家匯空中連廊將突破傳統的天橋通行功能,在將商圈分散的建築與商業體連通的同時,給市民打造出一個可休憩、可漫步、可通行的綜合公共空間。

  近日,連廊工程正式啟動建設,一期工程總長400米,串聯起徐家匯人行天橋、匯聯商廈、T20(原西亞賓館)、美羅城和太平洋數碼二期,預計2018年底前竣工。而這只是第一步,伴隨著二期、三期工程的完成,整個徐家匯連廊工程遠期還預留了延伸到徐家匯教堂廣場、藏書樓、徐家匯綠地等文化休閒區域的介面。

  與鄰近建築和諧共生

  徐家匯商圈匯集了1、9、11三條地鐵線路,交通體系四通八達,加上周邊屬於早就建成的成熟區域,因此徐家匯連廊在施工上難度不小。

  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市政交通設計研究院副院長艾伏平告訴記者,徐家匯連廊工程共要打下84根樁,但由於施工現場場地所限,因此要花費很長的時間來完成。不僅地下小心翼翼,地面上的每一根立柱位置也都經過精心測算,避免對原有地下設施、沿街商鋪造成影響。

  記者在現場看到,龐大的清障機在T20(原西亞賓館)和人行天橋之間的一處狹窄區域內進行施工,每次前後、左右擺動都是小幅微擺。“我們的施工人員常笑稱是‘左右為難’。”艾伏平如此表示。

  “除了通行的實用功能,徐家匯連廊還要是一處人們可以休憩的空間。”徐匯區建交委負責人告訴記者,因此空間結構充分考慮兩種尺度:臨街一側可實現長距離步行,但對交通不産生干預;另一側的公共空間更好地適應現有建築形式。

  在兼具實用和美感的考量下,連廊寬度從6米到20米不等,通過地面綠化、橋上綠化與花箱綠化三種形式相結合,多層次、多手法的表現徐家匯地區生態環保理念。植物品種以自然生長狀態為主,增加橋面通行的自然趣味。

  建築高度上則追求與鄰近建築和諧共生的建築效果,因此整座連廊立面風格簡潔雅致,造型通透融合於周邊建築之中;沿街面設置的護欄將與綠化景觀帶有機結合,使得護欄“消失”在景觀帶中。

  連廊設多功能信息平臺

  《茉莉花》是一首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歌曲,此次也被創新性地注入到了連廊的內涵中。原來,徐家匯連廊照明燈具採用新型LED燈具,內置可編程式控制制器,均可採用DMX 分段控制,還可以根據平日和節日場景分別控制亮度和色溫變化。

  “空中連廊藏著一首無聲的《茉莉花》。”《茉莉花》的旋律蘊含在空中連廊的燈光照明中,不同的音符用不同的燈光明暗度來實現。歌謠的主旋律“藏”在步道的燈光帶中,景觀的燈光帶則呈現出副旋律部分。如果行人走完這條連廊,等於再次欣賞了這首民謠。

  “璀璨夜景是商圈的特色之一。”徐匯區建交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説,既要和徐家匯商圈的夜景相一致,又要擁有連廊的特色,因此除了《茉莉花》曲譜的精心打造,連廊下層採用不銹鋼進行裝飾,利用精細工藝打磨出不同程度的啞光,從而在光源照射下反射出5種不同顏色,為地面行人營造出獨特景觀。

  此外,連廊上還設置了多處多功能信息平臺,既作為一種點綴,也能給市民提供便捷的各類服務:信息發佈、WiFi信號覆蓋、廣播等等,同時還可以提供遮陽的休閒區域。

  遠期輻射整個徐家匯商圈

  事實上,除了已經啟動建設的一期工程,連廊項目還將陸續啟動二期、三期工程。根據規劃,二期將連接東方商廈、港匯廣場;三期將進一步輻射太平洋百貨、六百商廈以及周邊一些文化、休閒廣場等設施,同時與徐家匯中心開發項目二層形成一個整體。未來,還將輻射整個徐家匯商圈地區,因此工程遠期還預留了延伸到徐家匯教堂廣場、藏書樓、徐家匯綠地等文化休閒區域的介面。

  項目設計者、世博會法國館設計者——法國著名建築設計大師雅克·費爾葉昨日也來到現場,他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功能性的天橋在上海有很多,而徐家匯連廊不僅僅是一座供行人通行的天橋,而是一處兼具豐富自然元素與通行功能的人性化空間,與建築、城市有機地融合。“就好像城市中的一座公共藝術品一樣——在連廊中步行,像是漫步于城市的美妙陽臺,在連廊下步行,像是行走在有樹有草的優美空間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