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團隊根據老地圖還原了嘉定方泰的原貌。
煙雨江南配以靈動的原創國樂,成就了市場流量、業界影評、媒體口碑多贏的“中國唱詩班”系列動畫。截至目前,該系列動畫的全網點擊量已累計突破10億,各片的豆瓣評分均超8.0,而《相思·上》則是其中流傳最廣的一部,豆瓣評分達8.3分,被譽為“國漫的正確打開方式”。據了解,《相思·下》已進入緊張的後期製作階段。
這部“圈粉”無數的國産動漫短片,出自“80後”監製林旭堅所帶領的團隊。雖然沒有雄厚的資金、大流量的平臺可倚仗,但他們還是開拓出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花了“考古”的力氣
短短十分鐘的《相思·上》耗費了製作團隊長達半年時間,其中大半時間花費在前期“考古”上。為了讓片中每個人物、每件器物都做到有史可依,製作團隊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去尋找特定歷史時期的文獻資料和古董物件圖片。
啟用青年曆史學家李夏恩擔任編劇、邀請嘉定地方史專家擔任歷史顧問……這個製作團隊對於還原歷史有著近乎“執拗”的追求。團隊特意根據嘉定老地圖復原了動畫中歷史地點的原貌,費力尋得的水墨畫、史書中的配圖都成為繪製分鏡的重要輔助材料。從片中小河浜的位置、特定年代下的環境氣候到民宅建築獨特的紋路設計,製作團隊原汁原味地呈現了清末時期嘉定方泰鎮(今安亭鎮)應有的模樣,讓人恍若穿越回百餘年前。
令林旭堅感到無比驚喜的是,編劇李夏恩僅僅用了一週時間就為“中國唱詩班”系列動畫中的人物配好所有與之相符的歷史原型。動畫製作組成員更是親自上陣,到嘉定感受故事中“濕漉的江南”,在濛濛細雨中寫生。
細微之處現巧思
製作團隊將這份“考究”之心從歷史考證一直延續到了劇本寫作和道具選擇。許多看似平淡的物件,背後卻暗藏著製作團隊頗費巧思的多種詮釋。
《相思·上》的開篇,片名隱去後,獨獨留下一顆暗喻相思的紅豆漸漸暈開,紅豆化成了一把紅傘,“傘”與“散”同音,開篇就已暗示了故事的無奈結局,這一場景也讓許多網友印象深刻。巧妙的開頭設定,是主創團隊“群智”的成果。從監製到編劇,所有主創人員為了動畫片中的一個細節都會反復爭論推敲,你一言我一語,許多精妙的場景就此“碰撞”出來。
不僅費心設計了開頭,團隊對於貫穿全片的重要意象———紅豆,也是花費了頗多精力賦予其充分的想像空間。“片子裏的紅豆是寫意的,我們用不同種類的紅豆來刻畫人物的情感變化。”林旭堅介紹説,比如片中清末名士王初桐的意中人六娘發間的紅豆簪子上是相思子,味苦的相思子暗合了相思之苦。王初桐與六娘兒時吃的是赤豆,拳拳赤子心正意指天真爛漫的青梅竹馬之情。而待到六娘長大成人、容貌綻放時,片中則選用了妍麗光澤的海紅豆。一顆紅豆之變在製作團隊的巧思之下隱喻著人物情感之變,網友直呼“看三遍可能都看不出來”。
將原創堅持到底
歷史考證、劇本寫作都已就位,繪製分鏡、後期製作又是另一場“大考”。由於全片是二維動畫,因此,對於繪製分鏡有較高要求,既要符合史實,又要充分展現人物性格和心理狀態。看似尋常一景,背後卻是團隊不分晝夜的反復推敲考證。
片中主人公家門口的對聯均為團隊原創。製作初時,曾有成員提出,影片中的這些細節,觀眾可能很難都注意到,能否直接選用現成的?但反復思考後,林旭堅還是拒絕了“偷懶”,將原創堅持到底。這一原創使得製作工時被拉長許久,若是放在商業片中幾乎是不可想像的“任性”之舉,但林旭堅説:“既然開始做這件事情了,那我們儘量就把它做到最好。”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但無一例外的,人們都會被共存的情感記憶和細膩入心的描摹所打動。製作團隊所描摹的,不僅在“畫皮”,更是“刻風骨”,以中式的含蓄寫意訴説著悠遠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將故事中的淒美、哀怨原汁呈現,全片選擇了雨景。一個濕漉卻又些許哀傷的江南之景,為全片增色不少。這看似簡單的雨景,對製作團隊也是考驗,細膩的雨景使得每一鏡都成為運動鏡頭。為了更加真實,每一幢房子均單獨由後期製作移動和景深,這讓工作量瞬間增加數倍。但在林旭堅看來,這種“不計代價”的製作卻是值得的,“這讓它成了一部更好看的動畫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