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劇《椅子》:荒誕派戲劇遇見小劇場崑曲

2017-12-22 09:06:01|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上海昆劇團實驗昆劇《椅子》今晚上演 當荒誕派戲劇遇見小劇場崑曲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3

在小劇場戲曲的語境下,有著600年曆史的崑曲將與西方荒誕派戲劇代表作之一《椅子》進行碰撞。(上海戲曲藝術中心供圖)

  作為第三屆小劇場戲曲節的參演劇目,上海昆劇團創排的實驗昆劇《椅子》將於今晚亮相周信芳戲劇空間。該劇改編自荒誕派大師尤金·尤涅斯庫的同名舞臺劇,讓600年曆史的崑曲在小劇場的語境中,與當代先鋒戲劇形態碰擦出不一樣的火花。

  實驗昆劇《椅子》由中國戲劇家協會推薦並委約創作,由“梅花獎”得主沈昳麗與張偉偉、孫敬華共同演出,于去年9月在日本利賀鈴木忠志主推的“第五屆亞洲導演節”首演。《椅子》講述的是無名小島上,一對九旬夫妻臨終前,對著眾多空椅子幻想著高朋滿座。追憶一生後,兩位老人相繼投海自盡。尤涅斯庫為這個虛構故事設置了封閉的空間與大量臺詞,希望借此表現“椅子的虛無與生命存在的無意義”。

  讓古老崑曲對接荒誕派戲劇,看似異想天開,戲曲人卻在探索中找到了兩者的藝術共性。老夫妻用語言與表演建構的幻想世界,與中國傳統戲曲所強調的“舞臺假定性”産生共振。作為劇中最重要的象徵物———椅子,同樣是承載傳統戲曲舞臺表演體系的最重要載體。而在11年前,寶島台灣的京劇導演、演員吳興國就曾嘗試用京劇演繹另一位荒誕派大師薩繆爾·貝克特的《等待戈多》。不過,相比于他雜糅京劇、話劇、舞蹈、啞劇等形式的呈現,此次昆劇《椅子》顯得更為純粹。在劇中,老婦人身處水中卻執意汲水,這一看似荒謬、機械又暗藏隱喻性質的情節,被沈昳麗以一系列崑曲程式展現。沒有實體道具,老婦人所處的孤島,汲水用的水桶、繩子都要依靠演員的動作來“無中生有”。配合著戲曲樂器所營造出的海浪聲,演員為觀眾營造了一個立體生動的虛擬空間。這一呈現方式在業界專家看來,又為尤涅斯庫的文本再添一重“荒誕”意味。

  崑曲所特有的唱腔,也給該劇的二度改編帶來新的面貌。沈昳麗還記得在日本演出時,一段“忒忒令”唱腔讓觀眾潸然淚下。這段“忒忒令”原為“豆葉黃”,沈昳麗與編劇、唱腔設計溝通後,重新填詞譜曲,從而有了這段屬於茜娘的核心唱段。“這段唱腔是一段獨立的對生活和人生的態度表達,其中所透露出來的希望與溫暖,讓人感到深深的不捨與心疼”,成為了全劇亮點之一。

  當古老劇種遇見先鋒戲劇流派,規整的表演體系遇見自由的文本表達,不僅青年主創在探索中收穫滿滿,同樣也為國際戲劇界所關注。該劇推出一年多來,不僅參與全國小劇場戲劇優秀劇目展演,還在此前登上俄羅斯金蘿蔔戲劇節、阿爾巴尼亞斯坎帕國際當代戲劇節等國際平臺。在此過程中,作品仍邊演邊改,不斷探索戲曲當代表達的更多可能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