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園區:做白菜心不做白菜幫

2017-12-25 09:49:33|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文創園區:做白菜心不做白菜幫 市文創辦副主任強熒:進一步強化園區特色定位、價值聚焦和內容差異,避免重復盲目建設

  最早從老倉庫、老大樓、老廠房等“三老”建築改建而來的上海文創園區,不但為城市更新和改造、城市文脈留存、提升城市面貌提供了一種充滿溫度的解決思路和方案,更為文化創意産業的發展提供了相應的物理承載空間。但作為文創産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如何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是當前各大園區面臨的迫切問題。

  近日,上海出臺《關於加快本市文化創意産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文創50條”),對於文創産業未來各大板塊,包括文化創意園區能級提升等指明瞭方向。上海市文創辦副主任強熒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當前在優化文創園區的空間和産業佈局、提升現有文化創意産業園區的發展能級之外,還要進一步強化園區特色定位、價值聚焦和內容差異,避免園區重復盲目建設,“要做白菜心,而不做白菜幫”。

  提升文創園區“含金量”

  記者:文創園區是上海文創産業發展的重要平臺,現階段有哪些新趨勢?

  強熒:簡單來説,可用8個字概括:形勢喜人,形勢逼人。自2010年上海市文創辦成立以來,7年時間裏上海的文創産業基本形成了規模效應,也體現出了上海特色。

  截至目前,上海市級文創園區有128家,總建設面積已經超過1000萬平方米,入駐園區的企業近2萬家。此外,在這128家市級文創園區中還有10家示範園區。如今,各類文創園區已展現出從簡單租賃到平臺搭建,從粗放發展到産業集聚,從單打獨鬥到連鎖經營的新趨勢。據不完全統計,在目前的文化創意産業園區中,60%左右都配備有園區創意創業孵化器。有些園區通過確立特色鮮明的主導産業定位,引入在行業發展中具有一定地位的若干家龍頭企業,逐漸帶動上下游産業鏈的自然集聚。

  目前,128家各類市級文創園區已先後進入相對較為成熟的發展時期,正處於管理運營升級階段,這期間機遇與挑戰並存。一方面是傳統産業發展和觀念中對於“輕資産管理模式”和“優質服務價值”等無形資産的低估;另一方面,也受到土地政策等因素的限制。可喜的是,“文創50條”中在文創用地方面給出了專門政策,比如,明確文化創意産業項目利用存量土地,土地價款可以分期繳納,繳納期限可以放寬到兩年,減輕文創産業發展過程中的資金壓力。

  記者:對於文創園區的未來發展,有哪些考慮?

  強熒:作為老牌工業城市,上海在産業轉型升級過程中有大量工業遺存,簡單的拆除和閒置不僅是資源的浪費,也是對城市記憶的割裂。我們希望相關部門和各區能夠認識到文創園區在促進全市産業結構調整和增進文創産業發展活力方面的積極作用。比如,積極服務創意創業人才的Founder方糖小鎮、越界—騰訊創業基地、海星客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眾創空間,都是最早在文創園區中發展起來的。可以説,文創園區已經成為推動創新創業的重要平臺和孵化器。

  下一步,還將繼續深化推動文創園區的體制機制創新,從規範發展和政策扶持兩個維度為園區發展保駕護航。一是要實現文化創意産業園區的動態管理,定期開展對已掛牌的市級文創園區和市級示範園區的評估工作,對功能定位不清晰、管理方式不到位等企業進行限期整改,對不再符合市級文創園區要求的園區實行摘牌,用這種倒逼的方式確保文創園區含金量。二是要推進成立上海市文化創意産業園區協會,開展園區統計工作,實時把握園區發展動態,對接入駐企業發展需求。

  優化文創人才培養機制

  記者:如何看待文創産業發展中“人才”這一核心要素?

  強熒:一個城市的文化設施、自由氛圍、寬容精神和開放度等環境因素,是影響文創人才去留的關鍵。作為國際化大都市,上海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同樣遭遇人才瓶頸,最突出的就是文創人才的結構性短缺,尤其缺乏高端原創人才、經營管理人才以及複合型人才,動漫、遊戲産業方面尤為明顯。

  對於緊缺的青年文創人才,需要一開始就著手將其培養成一棵參天大樹,不然他們就爭不到陽光和雨露,成長緩慢。在這過程中,我希望青年人才既要堅持理想主義,還要有“盲目”堅持的精神,即那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韌勁。

  “文創50條”對如何培養、吸引和留住文創産業所需要的專業和跨界人才,有一系列措施和考量。例如,為優秀文創人才的落戶、子女入學、改善居住環境等創造條件;優化人才培養和激勵機制,依託高等院校設立一批高層次文化藝術人才工作室和緊缺藝術人才創新工作室,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文創企業聯合共建人才實訓基地等。

  記者:針對每年的文創扶持資金,未來在創新扶持方式上會不會做一些調整?

  強熒:截至2017年,市區兩級文創資金共累計投入約27億元,扶持了近1500個優秀文創項目,撬動社會資本投入180億元。

  根據“文創50條”要求,我們將積極研究和創新文創資金使用方式,主要聚焦三個方面。一是扶持的文創企業仍以中小微企業為主。二是在資金撥付方面進行創新,以降低資金的使用風險。考慮對某些通過項目申請的企業採取“先評審後撥付”的政策,即待項目驗收完成之後再撥付資金,但在項目完成前為企業提供貼息優惠。三是更多地聚焦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研究和探索“文創服務券”的支持模式,增加文創資金的額度。

  擴大文創産業就業指數

  記者:“文創50條”中特別提到了一個以往提及較少的文化裝備領域,並作為八大重點發展領域之一。

  強熒:文創産業是技術與人才相結合的産業,而文化裝備産業則是文化科技融合的重要抓手。未來,上海將依託本土的工業基礎和優勢,更加聚焦文化裝備産業在提升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重點引進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準的文化裝備總部企業,加快培育一批具有特色優勢的本土文化裝備龍頭企業,集聚一批充滿活力特色的中小微創意設計研發企業,積極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文化裝備的研發和生産,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産業生態和創新體系。

  同時,進一步提升“高科技文化裝備産業基地”的建設和服務水準,推動建立文化裝備産業發展專項金融支持體系,為文化裝備企業在研發、製造、集成、創新、走出去等領域的發展提供支持。同時,籌劃舉辦中國(上海)國際文化裝備博覽會,整合各類專業性展會資源,搭建一個代表“中國製造”先進水準的文化裝備整體集成能力的綜合對外展示貿易平臺。

  記者:文創産業發展的一個最終目標就是要惠及到市民百姓,提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這方面有怎樣的考慮?

  強熒:在文創産業惠及市民百姓方面,主要有兩方面考慮,一是擴大文化消費,二是擴大文創産業就業指數。

  “文創50條”中,關於促進大眾文化消費就提到了要“支持文化消費新業態發展,加快文化衍生業態創新。增加針對老年人群的文創産品有效供給。”文創資金也一直積極支持和扶持文化創意改善和優化消費環境,包括促進消費品産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創新並擴大有效供給,推動服務消費、信息消費、綠色消費、時尚消費、農村消費和品質提升型消費等六大領域消費的項目。

  擴大文創産業就業指數方面,希望通過“嵌入式”文創園區的發展,帶動文創園區周邊居民的就業指數,並改善他們的生活環境,美化城市空間,提升整體幸福指數。例如,田子坊和幸福裏都是當前“嵌入式”文創園區提升老百姓就業指數和幸福指數的典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