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製造:搶佔全球産業價值鏈最高端

2017-12-27 09:07:16|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上海製造:擦亮金字招牌 搶佔全球産業價值鏈最高端

  上海製造正迎來一個全新的發展機遇———打響“上海製造”品牌。這不僅將擦亮這塊曾經給上海帶來無上榮耀的金字招牌,更將有力提升上海代表國家參與全球合作競爭、配置全球資源的實力。

  近日,市委主要領導在市委學習討論會上提出,要全力打響上海的四個品牌。對於“上海製造”品牌,要發展高端製造,向産業價值鏈高端邁進,從品牌行銷、品質提升、標準引領、研發設計、精細化管理等各個領域,提升産品品質、知名度和美譽度,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和高端製造能級,重振“上海製造”的雄風。

  在主管産業經濟發展的上海市經信委主任陳鳴波看來,“上海製造”本身就是一張名片,要基於上海製造的歷史底蘊和基礎優勢,認清新時代上海製造的歷史方位、坐標定位,對標最高標準拉長板補短板,全力打響“上海製造”品牌。

  重構戰略優勢的舉旗定向之舉

  上海製造有著輝煌過往,150多年的近代工業史,讓上海成為中國近代工業産生最早、設廠最多、投資規模最大的城市。

  1978年,上海全市工業總産值達207億元,佔全國1/8。近200項工業産品産量位居全國第一,70多項工業産品趕上或接近當時的國際先進水準。上海牌手錶、蝴蝶牌縫紉機、鳳凰牌自行車、海鷗相機……上個世紀,這些家喻戶曉的“上海製造”就是這座城市的名片。

  1978年之後,中國的製造業隨著改革開放,發生了結構性的變化。工業原材料的計劃性供應體制逐步退出歷史;大批外資製造業企業從蘇南、浙江、珠三角等地開始佈局中國各地;憑藉機制、薪酬成本、用工靈活性、地緣等優勢,各地的外資和民營企業用了20多年時間,在消費製成品的市場共同競爭。

  進入新世紀以來,上海加快産業結構調整,實施創新發展戰略,培育了汽車、電子信息、成套設備、石油化工及精細化工、精品鋼材、生物醫藥六大支柱産業。

  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讓上海更加清醒地認識到製造業的重要性。當前,實體經濟尤其是先進製造業,已經成為經濟大國爭奪的新戰略制高點。例如,美國大力實施“再工業化”,德國加快推進“工業4.0”,英國深入規劃工業2050戰略。

  2016年初,上海首次提出量化指標———2020年製造業增加值佔全市GDP比重力爭保持在25%左右。之後陸續出臺的上海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7條”、鞏固提升實體經濟能級“50條”等政策舉措,讓外界看到了“上海製造”的決心。

  數據顯示,今年1—10月,上海工業累計增速在東部地區排名第一。工業企業利潤率8.4%,列東部地區第二;工業稅收完成3206億元,對全市稅收增量貢獻為61.6%,有效彌補了金融、房地産增速下降的缺口。

  此時提出打響“上海製造”品牌,陳鳴波説,是貫徹十九大精神、落實製造強國戰略,以及重構上海産業經濟優勢的舉旗定向之舉。

  接下來,要根據全市統一部署,集中各方面力量,加快打造一批新、老高端製造品牌,爭做製造強國領域的排頭兵,更加積極主動地承擔國家戰略、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合作。

  對標最高標準有所為有所不為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振興實體經濟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指出:“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

  在加快建設製造強國的過程中,加快落實推進自貿試驗區、科創中心兩個國家戰略的上海,更需要集聚和配置全球要素資源。因此,要打響“上海製造”品牌,首先要對標國際。

  伴隨著新一輪技術革命的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産業組織和製造方式産生重大變革,新材料、新能源等在製造業領域大規模深度應用,製造業和服務業的融合也在催生新的行業和生産方式。

  同時,隨著全球産業分工出現新的變化,跨國公司不斷調整全球的産業鏈佈局。上海市政府參事室主任王新奎認為,目前全球價值鏈競爭,已經從原來在行業、國家和區域層面分化,變成了在行業供應鏈的各個增加值環節滲透、融合,跨國企業之間的競爭與合作,也更多出現在行業內甚至産品內的增加值環節,而不是在産業層面展開。

  要擦亮“上海製造”這塊金字招牌,還要更清晰把握新時代上海的資源稟賦。

  作為特大型城市,上海面臨人口、土地、生態和安全四條底線的約束,經濟發展綜合成本持續上升,必須改變傳統依賴要素資源投入的製造業發展模式。因此,打響“上海製造”品牌,唯有向産業價值鏈高端邁進,聚焦重點領域、産業鏈的關鍵環節,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和高端製造能級。

  “上海要集中火力,有所為有所不為”,陳鳴波説,把握上海製造的內涵特質,應該注重高精尖的屬性要求。體現智慧融合的時代特點,突出品質標準的導向引領。打響“上海製造”品牌的關鍵,是要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行業和産品品牌,提升上海製造業在全球價值鏈、産業鏈、創新鏈的影響力。

  當前,上海正在優化新興産業佈局定位,率先佈局建設汽車、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航空等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爭做製造強國的排頭兵。據了解,在智慧網聯汽車、積體電路、機器人、智慧硬體等領域,上海加大市區聯動力度,正在加快佈局、儲備推進一批新興産業領域項目。

  “有所為有所不為”,讓上海製造交出了亮麗的成績單。今年1—10月份,上海戰略性新興製造業産值佔工業總産值的比重,從去年底的26.7%提高到30.6%。

  聚焦問題破瓶頸重塑上海製造業輝煌

  要實現上述定位,上海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但同樣要著力破瓶頸。

  過去5年,根據高端化、集約化、服務化和二三産業融合的發展方針,上海積極推動産業結構調整優化,為“上海製造”轉型升級打下良好的基礎。

  如今,汽車、大飛機、海洋工程、航天、核電等正重塑著“上海製造”的新輝煌。ARJ-21新支線客機、C919大型客機、CJ-1000A航空發動機、長征六號火箭、“海洋石油981”號鑽井平臺、AP1000核電設備等一批重大裝備取得突破;華力微電子12英寸生産線、中芯國際28nm工藝投入量産,MOCVD等先進半導體設備實現國産化,聯影醫療PET/CT等打破國際壟斷。而海爾智谷、華為研發中心、中芯南方、華力二期、和輝二期等重點項目,正在各個區域如火如荼地加快推進。

  但是,當前上海製造業發展還面臨一些亟需破解的瓶頸問題,在接受採訪時,陳鳴波直言,“對標國際國內,我們要主動找差距、補短板”,比如,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戰略性新興産業動能還不夠強,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和零部件還沒有突破,上海土地二次開發園區轉型升級要加快進度,以及産業投融資的活躍度還不夠、民營經濟發展生態環境還不完善等。

  面向未來20年,上海在思考如何構建新的産業發展格局。除了大國重器,在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興領域,上海也在積極搶抓機遇。這也是上海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技術融合發展、創造新價值的必然選擇。

  11月14日,上海發佈《關於本市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全面實施“智慧上海(AI@SH)”行動,加快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到2020年基本建成國家人工智能發展高地。

  13天后,人工智能“獨角獸”商湯集團與上海市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未來5年投資不低於60億元,在上海設立全球研發、智慧汽車、智慧晶片、智慧教育等相關總部,全面推動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和核心技術落地。

  目前全國1/3的人工智能技術人才聚集在上海,全國數據總量的12%在上海,全國日均數據交易量的50%發生在上海大數據交易中心,且上海已形成比較成熟的人工智能産業技術和商業模式,上海顯然在這個領域擁有獨特優勢。

  作為上海曾經的驕傲,老品牌的繼承發揚,也是打響“上海製造”品牌的一部分。這些老品牌資源很大一部分還在國企手中。可以探索試點通過商標轉讓、股權轉讓、品牌授權、品牌戰略和商業模式重構等形式,盤活這些沉睡的品牌資源。

  鍥而不捨抓落實激發上海創造新活力

  從上海製造到上海創造,需要依託企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等,持續不斷注入創新的因子和活力。憑藉協同研發設計、智慧化生産控制等新技術新模式,上海製造可以站在全球産業價值鏈的高端,擁有更強的全球配置資源能力。

  12月17日,第二架C919大型客機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完成首次飛行,大飛機項目由此邁入全面試驗試飛的新征程。

  C919的研製使我國製造業第一次站在了全球分工的最高端。在上海,沿著黃浦江,從紫竹到張江、臨港,形成了一條集聚國內外知名企業、院校,融合二三産業的航空産業鏈。在全國,20多個省份、200多家企業、30多所高校、數十萬人員參與研製與配套。在全球,30多家跨國公司與合資企業參與其中。

  12月10日上海洋山港四期自動化碼頭正式開港試運行,這是全球最大的單體全自動化碼頭和全球綜合自動化程度最高的碼頭。它的“大腦”與“神經”是上港集團自主研發的碼頭智慧生産管理控制系統和振華重工自主研發的智慧控制系統,二者讓全自動化碼頭真正用上“中國芯”。

  振華重工副總裁張健説,振華重工探索與國際航運巨頭馬士基合作,共同研究制訂全自動化碼頭的全球標準。未來,這些標准將借助“一帶一路”建設走出去。

  重振“上海製造”雄風,解題之處、點睛之筆,正在於重塑“上海製造”品牌新形象。陳鳴波説,目前正在發動各方力量,制定“上海製造”品牌實施方案和三年行動計劃,明確上海製造的內涵實質、重點領域、目標任務;要著力推動一批重點工程,每年精準配套一攬子政策舉措,集中打造一批“上海製造”名企、名品和世界級的先進製造業集群。

  其中,以企業為主體的名企工程,重點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本土跨國企業、“隱形冠軍”企業以及知名企業家;以産品為核心的名品工程,重點打造一批具有高技術水準、高市場佔有率、全球領先的工業精品;以園區為依託的集群工程,重點打造若干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

  重振“上海製造”雄風,要充分發揮好各類市場主體的創新活力、進一步提升競爭能級,政府部門則要加快優化營商環境、全力做好企業服務工作;據悉,全市企業服務平臺年底前將開通試運行。上海正是要以堅守傳承工匠精神,聚創新弘揚企業家精神,強服務發揚店小二精神,要使這些精神融入到上海的企業、政府部門和社會的方方面面,塑造新的城市特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