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舉行處置輻射事故綜合應急演習

2017-12-28 10:30:36|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申城成功舉行2017年處置輻射事故綜合應急演習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圖説:搜源機器人新民晚報記者 徐馳 攝

  核技術在為上海經濟、社會發展做出貢獻的同時,放射源的安全監管和應急處置工作一直是城市安全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更好檢驗本市應急預案的有效性,檢閱本市各相關應急聯動單位處置此類事故的應急指揮、響應和協同作戰能力,今天下午,上海市人民政府組織舉行“上海市2017年處置輻射事故綜合應急演習”。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圖説:演習時使用的無人機新民晚報記者 徐馳 攝

  “放射源”丟失應急響應

  演習設定的背景是:某冶煉廠在生産線技術改造過程中,誤將含“放射源”的設備部件拆除,並作為廢金屬運往附近的廢品回收站,而屏蔽容器極有可能遭到破壞。該廠輻射安全負責人得知事故後,向市應急聯動中心報告。接警後,環保、衛生、消防、民防、安監等聯動單位立即緊急集合待命。公安和環保部門趕往現場,協同開展前期事故調查工作。根據初步調查,環保部門將此次事故等級定為重大輻射事故,並報告市應急辦及環保部,市應急辦立即同意啟動Ⅱ級應急響應程式,並擬定了應急處置方案。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圖説:“放射源”在鋼堆裏被發現新民晚報記者 徐馳 攝

  無人機“鉚牢”危險點

  “放射源”在哪兒?演習中,警航直升機立即啟動,攜帶機載搜源系統,對廠區周圍30公里範圍內的地域開展搜索;同時,環保部門派出應急監測車,攜帶車載大晶體搜源系統,巡測冶煉廠附近的3處廢品回收站。航測小組隨後在冶煉廠西北方向15公里處發現一處放射性熱點,公安部門立即將周圍300米範圍內的道路封鎖。為進一步縮小搜尋範圍,環保部門派出搜源無人機開展小範圍空中巡測,最終確定,失控“放射源”位於藍天廢品回收站主樓西北側廢鋼堆內。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

圖説:銀色部件為被不慎丟棄的“放射源”新民晚報記者 徐馳 攝

  環保部門立即拉起警戒線,公安和衛生部門完成附近群眾的疏散和救援工作後,環保部門使用伽馬相機對失控“放射源”準確定位,並在一堆鋼材內發現了放射源反映。“放射源”的核素與活度等信息,與丟失的放射源一致。

  機器人回收“放射源”

  記者在演習現場看到,在確定放射源的準確位置後,搜源機器人駛入現場,開赴鋼堆旁,伸出機械臂,牢牢抓取裸露的放射源後,安全地放入預先準備好的鉛罐內。此時,身著防護服的安全人員迅速進入現場,蓋好鉛罐。同時,衛生部門將需要進一步診斷和治療的傷患送往醫院。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

圖説:搜源機器人在鋼堆裏發現了“放射源”新民晚報記者 徐馳 攝

  完成應急處置後,環保部門再次使用搜源無人機和伽馬相機對應急現場有無放射性物質殘留實施確認,並派出監測小組進入現場進行巡測以確保輻射水準正常。

  為事故處置積累經驗

  記者從上海市環保局了解到,此次綜合演習是新修訂的《上海市處置核與輻射事故應急預案》頒布後,第一次全市性的綜合演習。通過多部門聯動配合,既磨合了應急指揮體系,也鍛鍊了輻射應急各支隊伍的協同作戰能力,全面檢驗了預案的有效性和適用性。另外,演習還採用了警航直升機航測、搭載輻射探測器的無人機、伽馬相機、搜源機器人、車載核素識別及測量系統等一系列現代化應急處置和救援裝備,技術精湛、裝備可靠,具有很強的實戰性。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6

圖説:搜源機器人將放射源放入鉛罐中新民晚報記者 徐馳 攝

  上海市環保局輻射安全管理處副處長陳繼亮告訴記者,人體持續接觸Ⅱ類放射源超過一小時後,就會有致命危險。通過本次演習,能為今後能夠及時、高效、有序地處置此類輻射事故應急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也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總書記中國核安全觀,提升城市核與輻射安全保障能力,確保生態環境安全的一項重要舉措。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7

圖説:工作人員使用儀器對現場有無放射性殘留實施確認新民晚報記者 徐馳 攝

  【相關連結】

  記者從環保部門了解到,上海是我國核與輻射技術使用密度最高的省市之一。核技術利用單位2000余家,有各類在用放射源5200余枚、射線裝置7600余臺(套),從業人員近2萬名,廣泛應用於本市醫療、科研、工業、農業和安保等各行各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