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過去的2017年,全球經濟增長前景改善,讓海外主要國家央行得以謹慎地推動貨幣政策正常化,後寬鬆時代悄然開啟。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後,美聯儲、歐洲央行、日本央行等全球主要央行紛紛祭出量化寬鬆(QE)、負利率等非常規貨幣政策。隨著全球經濟穩步復蘇,主要央行也隨之開啟或繼續其貨幣政策正常化進程。説起貨幣政策正常化,美聯儲可謂走在最前頭。
就在12月,美聯儲如期宣佈今年第三次加息,而且逐步加息和縮表的計劃沒有被打亂。美聯儲最新發佈的加息預測顯示,美聯儲預計2018年將加息3次、2019年和2020年分別加息2次。
經歷過黑暗的歐債危機,歐元區經濟也看到了復蘇的希望。歐洲央行則已經啟動溫和的削減量化寬鬆政策,將月度購債計劃從600億歐元削減至300億歐元,並從2018年1月起延續九個月,此舉意味著歐元區超寬鬆貨幣政策時代正在結束。英國央行更為直接,在11月的議息會議就宣佈加息25個基點至0.5%。
而在11月30日,韓國央行宣佈將基準利率從1.25%上調至1.5%,為6年多來首次加息,也打響了亞洲主要國家央行加息的第一槍。一些主要新興市場央行則逆美聯儲而行。俄羅斯央行本月將基準利率下調50個基點,這已經是俄羅斯央行今年內第六次降息,巴西央行也連續第十次降息。
日本央行目前推行的QQE政策,也叫做質化量化寬鬆政策,伴隨著債券收益率曲線控制,目的是實現2%的通脹目標。
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近日則重申,日本央行不著急退出超寬鬆貨幣政策,他還表示,如果通脹達到2%的勢頭減弱,日本央行將考慮進一步放鬆貨幣政策。
儘管全球經濟出現同步復蘇,圍繞貨幣政策收緊、退出量化寬鬆討論的一大重點就是通脹水準仍然較低。2018年擺在全球央行面前的一大難題,正是在推進貨幣政策正常化時如何控制節奏。如果正常化過快,或將打壓經濟增長,或引發全球資産價格動蕩。德意志銀行的首席國際經濟學家Torsten Slok認為,“量化收緊”的貨幣政策將在明年第二個季度衝擊市場。研究機構Investec經濟學家Victoria Clarke表示,2018年將是全球貨幣政策正常化極為關鍵的一年,央行在多大程度上能夠保持平衡極具挑戰性。
摩根大通預計,發達國家的平均利率將升至1.2%,比今年年底的0.68%高出0.5個百分點。高盛集團也在報告中預計,明年加息的央行可能不止美聯儲。美國已超過充分就業,英國已達到了充分就業的臨界點。美聯儲、英國央行、加拿大央行、瑞典央行和新西蘭央行明年都可能加息以控制通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