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林書畫院業務室主任沈滬林:春和景明 藝圖心境

2017-12-29 16:03:25|來源:國際在線|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專題-名家訪談列表摘要】(簽發標題)華林書畫院沈滬林:春和景明 藝圖心境(原標題)華林書畫院業務室主任沈滬林:春和景明 藝圖心境

  上海龍華古寺華林書畫院業務室主任沈滬林。沈滬林 供圖

  國際在線上海微網(彭麗):2017年12月26日,上海微網專訪上海龍華古寺華林書畫院業務室主任沈滬林。沈滬林,1957 年出生,上海市書法家協會理事、上海詩詞學會理事。曾供職于上海中國畫院,現為上海龍華古寺華林書畫院業務室主任。曾任上海市老幹部大學、市文化局幹部學校大專班書法藝術教師多年。2015 年在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舉辦“春和景明——沈滬林藝術作品展”。著有《春和景明——沈滬林藝術作品》等。2016年7月,在蘭心大戲院舉辦”重溫精典 · 追尋舊夢”沈滬林演唱會。

  沈滬林多才多藝,詩書畫戲自成性格。近年來,沈滬林參加了不少上海市書法大展和中日、中韓國際書法交流展,並多次於上海逸夫舞臺、上海蘭心大戲院等處登臺亮嗓,文藝助興。曾受上海京劇院、上海天蟾京劇中心舉辦“原創京劇暨名家名段交響音樂會”特邀,作為嘉賓登臺獻藝。又應美國紐約博蘭文化交流中心之邀,赴美進行文化交流和演出。

  【專題-名家訪談列表摘要】(簽發標題)華林書畫院沈滬林:春和景明 藝圖心境(原標題)華林書畫院業務室主任沈滬林:春和景明 藝圖心境

  沈滬林的書法作品《誡子書》(諸葛亮文)。沈滬林 供圖

  國際在線上海微網:“名師出高徒”,著名書法家周慧珺老師是您的恩師,您和周慧珺先生的緣分開始於何時?

  沈滬林:我是進入中國畫院後與周慧珺先生結緣,並真正意義上的與書法結緣。能進入畫院,是我人生中最幸運的事。在短暫地接受“五七幹校”的勞動鍛鍊後,1975年我被上海市文化局分配進入上海中國畫院工作。進入畫院後才驚訝地發現,原來自己服務的竟都是程十發、謝稚柳、陳佩秋、周慧珺等書畫名家。這頓時喚起了我內心深處一個心願。那時青年學生填一些表格的時候,都有一欄叫‘特長’,別的同學都會鋼琴、舞蹈,我很羨慕,因為我什麼也不會。那一欄空著,心裏覺得空空蕩蕩的,我覺得還是應該有個特長。就是懷著“要有個特長”這樣質樸的初衷,我開始在工作之餘默默地練習書法。 自己摸索著臨習了一段時間之後,一天,終於按捺不住,忐忑不安地拿著自己臨的帖去向周慧珺先生請教。周先生很耐心地為我分析了臨習的優缺點,甚至從用筆要點講到如何理解原帖神韻等等,並告訴我:“我們是同事,學習上有困難,可隨時來。”

  【專題-名家訪談列表摘要】(簽發標題)華林書畫院沈滬林:春和景明 藝圖心境(原標題)華林書畫院業務室主任沈滬林:春和景明 藝圖心境

  1987年春節周慧珺先生(左四)參加沈滬林(左三)的婚禮(右三為沈滬林的夫人)。沈滬林 供圖

  國際在線上海微網:您的書法頗得周慧珺先生真傳,在書法的研習中,周先生對您的指導讓您印象最深的是?

  沈滬林: 我受周慧珺老師多年教誨,老師典雅、遒勁的書風和獨特的個性,影響著書壇,也深深地感染著我。在周慧珺先生的悉心指導下,我開始從顏真卿的楷書入手。周慧珺老師主張學習書法應“取法乎上”,不主張學生學寫自己的字。歷史上的名家法帖浩如煙海,學習者能否看準某一個帖子,與之心會神通、趣味相投,能否在一個帖子上“穩住”,決定了學習者是否跟書法“有緣”。我將目光聚焦在顏真卿的《多寶塔碑》上,每天臨帖不斷,甚至在吃飯的時候也時常對著帖子出神。如此朝夕相處、浸潤其中,為的就是“以最大的力氣打進帖去”。

  【專題-名家訪談列表摘要】(簽發標題)華林書畫院沈滬林:春和景明 藝圖心境(原標題)華林書畫院業務室主任沈滬林:春和景明 藝圖心境

  沈滬林為恩師周慧珺先生六十大壽慶賀。沈滬林 供圖

  周慧珺先生在書法上成就卓著,聲名遠播,但在我心目中,生活中的周先生卻是一個完全沒有名家架子的藝術家。請周先生批改臨習的作品,其中寫得好的地方,周先生用兩個圓圈在字旁標注。要是有寫得不夠火候的地方,周先生也從不虛意褒獎,而是直言不諱。

  寫字需要個人情感的傾注,因此書家的個人修養十分重要。周先生告訴我,王羲之和顏真卿這樣的大書法家為世所推重,不僅僅因為其書法成就,更因為他們極具政治和文學才幹,是國家的棟樑。陸游有“功夫在詩外”之説。周先生知道因為“文革”的影響,我在文化知識上存在一些短板,所以常告誡我要多讀古書,增加涵養。我對老師的話非常上心,有一次周先生悉心關照下不久,我就向老師彙報,將《前赤壁賦》一字不落地背了出來。畫院組織職工讀書會和古文研讀班,我也獲好評並得獎。

  國際在線上海微網:熟悉您的朋友都知道,您是非常資深的京劇票友,尤其擅長唱老生。

  沈滬林:我從小喜愛“唱”,那個時代唱的最多的就是現代京劇,也叫“樣板戲”。後來到上海中國畫院工作,那些書法、繪畫的大家和老師,都在中國傳統文化方面有著很深的造詣。

  上海中國畫院院長程十發先生,京劇、崑曲都十分內行;陳佩秋老師對京劇譚富英、余叔岩、馬連良的流派稔熟于胸,年輕時都看過他們的演出;周慧珺老師更是癡迷京劇,有陣子在睡以前,都要哼兩段才能入睡,用她的話就是“甜蜜地入睡”。

  那時候,畫院每年春節都要聚一次。1990年,我們在南伶酒家聚會,光是聚談、吃喝,沒有氣氛;我也是年輕膽大,也算是有一條好嗓子,就自告奮勇上去唱了,唱的是現代京劇《沙家浜》選段,竟得到了唐雲、朱屺瞻等眾多老藝術家的讚賞。

  【專題-名家訪談列表摘要】(簽發標題)華林書畫院沈滬林:春和景明 藝圖心境(原標題)華林書畫院業務室主任沈滬林:春和景明 藝圖心境

  沈滬林京劇演唱會現場。沈滬林 供圖

  1993年,我們畫院為了廣交朋友,弘揚傳統藝術,在膠州路上開辦了“博士茶藝館”,實際上是一家畫廊。開張那天,上海京劇院的藝術家們,包括那時剛剛調到上海的尚長榮先生,都來賀喜、獻唱。可是我們畫院是主人,沒有人上去唱,有些煞風景。那天在場的林曦明、毛國倫、張桂銘等老師也説,我們畫院應該有人唱。於是,我就大膽上臺,當著那麼多專業的京劇演員,不知高低的亮開嗓子和著樂隊唱了一段《紅燈記》。現在想想,那時連板眼也肯定不對。第二天,畫院開會,院長程十發先生特地把我拉到他的身邊,當著大家的面對我説,聽説你昨天唱了,很好;膽子大,老好。但是,既然要學,就要與懂戲的票友、特別是專業的演員多交朋友,向他們好好學,才能有進步。一段暖心的話語,好似是我京劇癡迷的潤滑劑,至今難忘。

  【專題-名家訪談列表摘要】(簽發標題)華林書畫院沈滬林:春和景明 藝圖心境(原標題)華林書畫院業務室主任沈滬林:春和景明 藝圖心境

  沈滬林與恩師童祥苓、張南雲先生夫婦合影。沈滬林 供圖

  周慧珺老師更是要求我,不但要唱現代戲,更要好好學一些傳統戲,譚富英、余叔岩、楊寶森等京劇前輩的經典劇目都可以學。

      説來也是我的運氣好,我在學唱傳統戲的過程中,認識了京劇名家童祥苓老師的公子童孝天,我們兩人很投緣。於是,孝天兄安排我與他爸媽見面。2016年中秋佳節之際,童祥苓老師收我為徒,圓了我學習京劇的夢想,這是童老師首次招徒。9月10日,在閔行本木苑舉行了隆重的拜師儀式。是日新秋,群賢畢至,共同見證了我這美好時刻和神聖殊勝的因緣。

  國際在線上海微網:據悉,2016年7月,您在上海蘭心大戲院舉辦個人音樂會,並由當代名家陳佩秋先生題寫“重溫精典 追尋舊夢——沈滬林先生演唱會”,取得圓滿成功。

  沈滬林:是的,在眾多朋友的幫助下,去年7月,我在上海蘭心大戲院成功舉辦了個人演唱會。這次演唱會由上海詩詞學會和周信芳藝術研究會主辦,上海人民廣播電臺張民權主持,京胡樂隊也都是上海京劇院一流名家的伴奏。德高望重的陳佩秋先生為演唱會題詞並贈送花籃祝賀。恩師周慧珺先生不畏酷暑,抱病來到現場與各界領導嘉賓一道為我助陣。

  【專題-名家訪談列表摘要】(簽發標題)華林書畫院沈滬林:春和景明 藝圖心境(原標題)華林書畫院業務室主任沈滬林:春和景明 藝圖心境

  沈滬林演唱會現場。沈滬林 供圖

  演唱會近三個小時,我演唱的曲目既有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紅燈記》、《沙家浜》精彩選段,也有傳統經典骨子老戲《空城計》、《洪羊洞》、《捉放曹》、《打漁殺家》、《四郎探母》之精華唱段;民歌有《駿馬奔馳跑邊疆》、《讚歌》、《敖包相會》等;古琴伴唱李白詩《關山月》;最後有現場揮毫潑墨一氣呵成的巨幅書法蘇東坡《念奴嬌·赤壁懷古》。這臺晚會是京劇與書法的跨界演繹,也是我的彙報演出,很感謝恩師佳友的鼎力支持。

  【專題-名家訪談列表摘要】(簽發標題)華林書畫院沈滬林:春和景明 藝圖心境(原標題)華林書畫院業務室主任沈滬林:春和景明 藝圖心境

  沈滬林在專場演唱會上現場揮毫。沈滬林 供圖

  國際在線上海微網:京劇和書法都是您的摯愛,京劇的演繹和書法的創作這兩者是否有關係?

  沈滬林:多年的學藝生涯,使我發現書法藝術與京劇藝術在重氣韻、重寫意和流派紛呈等方面有異曲同工之妙。雖然京劇和書法都要花很大的心思去研習,但京劇和書法在許多方面卻是息息相通的。京劇非常講究韻味的醇厚,講究精氣神的統一,京劇的音韻是提溜著,追求“雲遮月”的空靈,每個音在發音上都是往上提的;書法的線條也是提溜著的,書法尤其講究線條,強調線條的含金量。京劇和書法都表現忠孝節義、高臺教化的綜合美學的價值取向;京劇的吐字唱腔講究字頭、字腹、字尾,與書法的用筆講究起筆、行筆、收筆也可等類而觀;京劇和書法都講究流暢和遲澀相結合。中國文化的各種形式其實內在的根是一體化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中華民族表現最高尚美好的情懷也是一脈相承的。審美方式均以抽象欣賞來表現最美好的瞬間,又以形神兼備、想像的真實來刻畫;再以超以象外的追求、以形而上的美學思想來演繹,以高超的技藝來表現惟美的藝術。具體如氣韻生動、骨法用筆、疏密有致、剛柔相濟等的處理把握,均體現著哲學的思辨,以達到和諧統一的格局。而在文化的傳承中,前輩的創新精神、敬業精神以及對後人的精心培育提攜、不拘泥古等智慧品德尤為重要。

  【專題-名家訪談列表摘要】(簽發標題)華林書畫院沈滬林:春和景明 藝圖心境(原標題)華林書畫院業務室主任沈滬林:春和景明 藝圖心境

  陳佩秋先生為沈滬林看畫談藝。沈滬林 供圖

  國際在線上海微網:如果説書法和京劇是您的最愛,那麼繪畫無疑是您的“新寵”。您的繪畫創作與謝稚柳和陳佩秋兩位大師的“鼓勵”有關。您的國畫以精簡、概括的手法為主,涉筆成趣、別有韻味。

  沈滬林:1976年,我第一次去烏魯木齊路的謝稚柳、陳佩秋老師家中,幫他們五樓陽臺的簡易房子進行修繕。中午11點左右,剛剛起床的謝老來到我身旁,説你是畫院的?繼而説,你年紀輕輕的,在畫院就應該學點本領(他指的是書法繪畫)。謝老也許看出我年輕書生的樣子,點撥和連問的話給了我很大的觸動和鞭策,同時也點亮了我對繪畫藝術的喜愛追求的心靈,為我推開了繪畫的大門。

  【專題-名家訪談列表摘要】(簽發標題)華林書畫院沈滬林:春和景明 藝圖心境(原標題)華林書畫院業務室主任沈滬林:春和景明 藝圖心境

  陳佩秋先生為沈滬林演唱會題辭祝賀。沈滬林 供圖

  1994年,我們畫院與日本墨滴會舉辦交流展,按照領導佈置,我去謝老家組稿。展會結束後,我去謝老家歸還借用的展品,同時呈上展品的畫冊。謝老在這本畫冊中發現了也有我寫的《望湖樓醉書》作品,鼓勵我説,你的字寫得很流暢、有個性。謝老説,你今天還我的作品,我要把它送給你,作為對你的獎勵。

  2016年7月25日我的個人演唱會,陳佩秋老師欣然提筆揮毫,為我題寫“重溫精典 追尋舊夢——沈滬林先生演唱會”,還説要買票看我的演出,給了我精神上和物質上的莫大鼓勵。

  【專題-名家訪談列表摘要】(簽發標題)華林書畫院沈滬林:春和景明 藝圖心境(原標題)華林書畫院業務室主任沈滬林:春和景明 藝圖心境

  京劇大師童祥苓(右一)八十大壽,沈滬林(左一)贈送書法嵌名聯(中間為童祥苓夫人張南雲)。沈滬林 供圖

  國際在線上海微網:您在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童祥苓大師八十大壽上,特以他和愛人張南雲兩人名字,作了一幅嵌名聯“祥地南山添福壽,苓風雲樹送清香”。 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楊逸明説:“護林寫詩,語言流暢,情韻深厚。”在出版的《春和景明——沈滬林藝術作品集》裏,也有您創作的百餘首詩詞楹聯。

  沈滬林:琴棋書畫我都喜歡,中華詩詞歌賦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海中國畫院的程十發、陸儼少、應野平、等前輩都有非常深厚的文學功底,出口成章。這是非常吸引我的。對詩詞創作,我也鍾情于斯,故經常參加詩創雅集聚會,以詩達情、以文會友。

  龍華寺的照誠法師是海內外知名的高僧,也是著名的書法家和詩人。很多文化人在接觸到照誠法師之後都詫異地説:“原來方丈是詩人!”因為方丈愛寫詩,所以在龍華寺經常聚集諸多學者和許多愛寫詩的朋友。從2005 年起,照誠法師每年都在龍華寺發起“華林雅集”和詩會,深受大和尚的智慧啟迪,在這樣“平平仄仄平平仄”的氛圍中,我參與其中,邊創作邊學習,受諸多大詩翁的影響,自然對於詩詞創作有所體會,也慢慢的多有酬唱之作。故寺院刊有《花語心香》問世,記載了諸多詩人的美好情懷與感受。

  【專題-名家訪談列表摘要】(簽發標題)華林書畫院沈滬林:春和景明 藝圖心境(原標題)華林書畫院業務室主任沈滬林:春和景明 藝圖心境

  陳佩秋先生(左二)談畫(左一為照誠大和尚、右一為沈滬林)。沈滬林 供圖

  國際在線上海微網:什麼樣的機緣使您告別畫院,“跳槽”到了龍華寺任華林書畫院業務室主任?

  沈滬林:我現在能在龍華古寺供職,要感謝陳佩秋老師的推薦。1997年,陳老師讓我給當時的方丈明旸大和尚獻畫,遂與照誠法師結緣。從那以後,便經常到龍華寺做義工,給寺裏的書畫班學員們上課。照誠法師升座以後,以“文化弘揚佛法,以佛法弘揚文化”為宗旨,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十分重視,尤其對書法繪畫藝術十分衷情與熱愛。2004年,陳佩秋先生極力推薦我到龍華寺工作,經過慎重考慮後,我作別工作了30年的畫院,來到千年古剎龍華寺。

  【專題-名家訪談列表摘要】(簽發標題)華林書畫院沈滬林:春和景明 藝圖心境(原標題)華林書畫院業務室主任沈滬林:春和景明 藝圖心境

  照誠大和尚(左一)、陳佩秋先生(中)與沈滬林(右一)一起賞畫談藝。沈滬林 供圖

  國際在線上海微網:您入寺院後為三寶護法居士,法名“護林”與滬林同音,朋友們因您生活中從來都是開朗樂觀的樣子,便給了您“快樂護林”的雅稱。您在撰寫併發表于報章的《感恩國粹》一文中説,逢佛緣,來到龍華寺是您心中的第“三福”。請談談您對佛學的感悟。

  沈滬林:是京劇和書畫的國粹藝術賜予我樂趣,“將至美而遊于至樂”,用忘我的激情來表達對於美的感受,追求心靈的咏唱,領悟“活潑潑”的禪意。佛教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佛學是人們的精神家園,是一種非常智慧的哲學,強調平常心和大自在的美的境界。佛學是一種傳統文化,紅塵中修法,事情做好就是一種禪的境界,就是一種大智慧。領悟佛學的真諦,讓人們可以更加從容的去做一些事,做好一些事;才能把自己的精神、情懷,以明亮而多彩、率真而嚴謹、靈動而含蓄、自然而無拘無束地充分表達出來。這樣,我們在宣紙上散步,于旋律中解讀,境界將會更加從容和宏闊。

分享到: